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埃隆马斯克传》读后感

2024-03-07 07:43:20  本文已影响人 

《埃隆马斯克传》读后感

《埃隆马斯克传》写了很多细节,读起来这个人活灵活现的。比如找投资的细节,他把电脑放进机架虚张声势;组装电动smart原型车,展现四秒内完成百公里加速的核心指标,拿到戴姆勒的投资;在内华达州里诺附近的一个地方,弄得灯火通明,让松下看到他的壮志凌云,以小博大,获得了投资。比如他应对困难的hardcore和应对风险的all in,在Tesla和SpaceX最困难的时候体现地淋漓尽致。又比如SpaceX发射失败,一搏再搏的过程。马斯克一直在创新解决问题的路上,这些内容,每一个拿出来都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故事。

为什么每次都可以找到新的方向,他思考的逻辑是什么?决策的依据是什么?他做对了什么?记录一些我的思考。‍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创新萌发的起点是愿景,需要结合务实的商业计划。马斯克在2002年启动SpaceX时,他的设想是要致力于完成人类前往火星的事业。前往火星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因此马斯克一如往常地将一个目标远大的任务与一个务实的商业计划相结合。2014年年底,他注意到互联网收入每年约为1万亿美元,想到能有3%的市场占有率,300亿美元,这就是星链灵感的由来,为前往火星提供资金。

2015年4月马斯克宣布推出Powerwall时,“特斯拉不仅是一家电动车公司,它更是一家能源领域的创新型公司。”他给出了让可再生能源发电、储电、用电供需匹配的解决方案。这就是综合能源的未来。

愿景是一切的美好,绘制蓝图是做大蛋糕来满足愿景。‍

敢定目标,勇于尝试

马斯克认为,人们有动力去创新,是因为事先设定好了明确的指标。比如每吨有效载荷进入预定轨道的成本是多少,或者在没有人类干预的情况下自动驾驶平均可以开多远的距离。对星链来说,马斯克要求团队清楚卫星的太阳能电池板收集的光子数量和卫星可以有效射向地球的光子数量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迫使团队去尝试运用一些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想如何才能提高效率。

书中有很多例子,譬如原本电池包需要大约8400个电池单元,马斯克要求做成7200个电池单元。也有失败的例子,没做到安装1000个太阳能屋顶,只有约30个,任务失败。‍

产品落地的核心在于合理量产


投资中看未来公司,工程能力很关键。技术强调新颖性,是方法和流程,而工程则强调可重复性,能大量复制,才能提供产品和服务。

创新,要解决从技术到工程的问题,要做到好,还要做到不贵,所以通过成本(合理量产)和价值(盈利的诉求)实现目标(指标),这样才能满足大众的要求。好想法和新技术,要走完从想法到技术再到大家真正获得收益的全过程,最后才是真正的产品。

猛禽发动机的量产过程太复杂,他的目标是将每个猛禽发动机的成本降至 20 万美元左右,这是当时成本的 1/10。将自己负责的零部件成本降低 80%,制定了一份路线图,在 12 个月内将每个发动机的成本从 200 万美元降到 20 万美元。有盈利的诉求牢记在心,马斯克就推动 Optimus 团队详细列出他们想要实现的各种功能, 以及量产 Optimus 的成本。

马斯克在机制、产品、工程、设计等多个方面的创新和思考的过程就是一个实现路径,并被反复验证反馈优化。

马斯克始终以物理学第一性原理为原则,使用了很多实际的工程方法,有廉价替代品、分割、利用反馈自适应、利用气压或者液压结构、机械系统替代、改变材料、利用物理或者化学参数的变化等等。比如在星链中去掉锁住卫星的连接器,让他们一次性全部释放;用结果交付取代成本加成合同;在发射火箭时回收发射器;在螺帽,裙边发生问题时,不是首先考虑修复,而是真的需要吗?在这样的训练下,有了年轻工程师通过提升内部压力来产生推力,直接解决问题。

机制上也提出了很多创新,每个零件、每个流程和每个规范都要落实到人,如果出错,他会迅速追责。“去自动化”中要等到设计过程的其他部分都完成之后,再引入自动化设备。

在实践中,马斯克非常重视工厂的设计和运转,提出“一个公司成功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高效制造产品的能力。换句话说,你是怎么样设计工厂的?设计一个好的工厂就像设计一款微型芯片,重要的是设计合理的工位密度、工序安排和工作流程。”还形成了自己的五步工作法的方法论。‍

快速迭代,用时间换机会

汽车产业,此前传统燃油车至少需要三年时间的研发,七年时间的全球销售,才能收回成本开始盈利。中国的智能电动车企业如果不能在两年之内迭代一个平台的话,这个车型无论是在智能化方面,还是在续航里程方面就都跟不上。还有像光伏产业,每隔几年就会有一个重要的技术迭代。一个新产线如果不能在两年之内实现产能交付,基本上也会被淘汰。

特斯拉定了实现每周生产出5000辆Model3的目标,因为他计算了公司的成本、管理费用和现金流,如果能达到这个生产速度,特斯拉就能活下去,如果做不到,公司就会耗尽资金。

马斯克在实现“快”这个目标上,做了非常多的努力。在公司文化上,用一个不可能完成的最后期限把大家逼到极限,他不仅要承担风险,还要冲锋在前。他总结了自己的五步工作法,尽可能精简流程。还有设计工厂方法论,他在“设计-工程-制造”反馈循环中快速迭代。还有对全球供应链和外包对现金流的影响的分析等等。‍

溯源,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从具体事件中抽离。比如不再思考去买火箭,发射槽,而是重新构建火箭发射的模型,思考所有的材料(碳纤维、金属、燃料和其他材料等)和成本。又比如降低火箭成本、在公司内部制造零部件。譬如换掉机器人。譬如不用传送带,而是用重力移动车辆。‍

增强韧性,敢于拥抱不确定性

敢于面对不确定性,一是永远乐观。二是高效学习和工作,突破瓶颈的秘诀,专注。缓慢而专注的过程中,才能悟出道。三是敢于定目标。四是快速试错,快速迭代。

马斯克是踩着孤单、恐慌、害怕,一步步走向前方的。创业者都有着一个美好的蓝图,使命,愿景,幻想,想象,他给自己画饼的同时也在给别人的画饼,这事情能不能做成,是未知数,有不确定性。而承担的风险越大,越是抗住了这生死边缘的不确定性,成就是大成。就如书中所说“他的遗传、教养和心智让他既冷酷又冲动,这也赋予他面对极高风险的耐受能力。他可以冷静地计算风险,也可以狂热地拥抱风险”。心理不够强大的人,是不能颠覆一个行业的。

团队协作,打造一只硬核部队

成大事之人是要团队作战的,书中有很多描述他带领团队面对风险和处理压力的细节。“要容忍高风险,就服从于他那种能扭转现实立场的强大意志力。如果你老是摇头,说这个干不了,那个不可能,那你就没有机会参加下次会议了。”列出前十大风险,后面的风险和出现的可能性在实践中测试。不断总结教训,优化流程和体制。

还有选人,提到 The  next trait Musk wanted to filter for—after excellence and trustworthiness—was drive. For his entire life, he had been hardcore and all in. It was a badge of honor to him.drive 英文是hardcore和all in,中文翻译为了全力以赴和勇往直前的拼搏态度。‍

左手苏轼,右手马斯克,一位“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一位“要用火箭飞船把人类送上火星,使得地球生命成为多行星生命”,看起来毫不相关,却蕴藏了好多中西方文化。

我觉得苏轼屡次提到的“舟”是精神链接,人与外界,与天地的链接,把人放在天地之中,不再有“我执”。马斯克的火箭飞船是真实的人与宇宙的链接,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我执”的英雄主义。虽然到第四次就发射成功了,但其实不管失败多少次,他还是会卷土从来,就像当初被paypal出局,还是会以twitter归来一样,完成他的愿景。‍

最后

万物互联的基础通讯设施就是三张大网,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讯网,卫星互联网。卫星互联网跟地面互联网的有机融合,它可以构建一个全空域全时域的互联网体系,它将为我们的生活生产提供重要的支撑。在时间(过去、将来、现在)、空间(陆地、海洋、太空)、与人和物的探索,基础设施就是交通运输网,也包含了我们的能源、电动车和航天事业。对数字世界,AI的探索,虚拟和真实的基础设施就是人工智能和神经学科,这也许是我们未来的世界。这样看过去,就又回到了哲学的范畴,真实的物质世界,脑意识中的主观世界。现实世界的资源有限和人主观世界里面的需求无限才是最根本的矛盾,也有了一代又一代的技术革命和创新发展。‍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多余的话》读后感:结合“瞿秋白革命历程”谈“人岗匹配”
  • 下一篇:《平均分》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