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人生如逆旅,幸好还有苏轼》读书笔记

2023-06-04 07:38:53  本文已影响人 

《人生如逆旅,幸好还有苏轼》读书笔记

苏轼

人生如逆旅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社会的人们对于自己身处的现状多了更多的情绪。顺境时,我们喜形于色,与三两好友把酒言欢。可是人生总非一帆风顺,早已习惯了快节奏生活的人们在面对生活的变故又或者是他人施加的重担时,常常有可能就此一蹶不振。

  人们从文字中汲取力量,以求一个强有力的心理慰藉。

  这时,人们总会不约而同地想起一名“乐天派”诗人——苏轼。苏东坡曾用三个地名简单地概括了自己的一生:“黄州、惠州、儋州。”苏轼的官宦生活十分曲折,他也曾胸怀大志,凭借才华名动京师。他在《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中写道:

“有笔头千字,胸中无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一蓑烟雨


  短短诗句,却道尽了胸中抱负,又表达出对自身才能的无限自信。相信在血气方刚的年纪,我们都曾怀揣着如苏轼那般的雄心,都想在青春里做出一些惊天地的大事,以展示给世人自身的实力。没错,雄心和抱负每个人都会有,可是当我们被打了当头一棒的时候,我们又会是怎样面对呢?

  有人也许从此一蹶不振,认为人生无望,早早地放弃了自己心中的理想和远方;有人也许拼尽全力与这番困境作斗争,想着从生活的重压中杀出一条血路,但是往往血路杀出后,自己也有可能伤痕累累。而苏轼不同,经历过“乌台诗案”的他,也曾对自己的人生感到渺茫,但是一番思考后,他觉得还是以微笑相迎生活。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烟雨中,他不为雨水打湿衣物而烦躁,也不为自己节衣缩食而抱怨,反而伴随着雨水,借雨水的冲刷聊以自慰,安得其乐,以一种轻松乐观的心境与生活对他的施压斗得有来有回。当面临生活向我投向的困顿时,我自问我并没有这样的心态,我总是将自己囚于那份焦躁中,以“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方式突出重围,伤痕累累。

故乡


  “故乡之于我们,是亲人,是方言,是食物,是街巷,是山川河流,是寒来暑往;是熟悉感、归属感和认同感;是少年离家时道过的再见,是人生迟暮时落叶归根的大地。”

  关于苏轼对故乡的描述,在《定风波·男孩归赠王定国待人寓娘》中他写道: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曾被贬到岭南惠州。古时岭南为流放之地,在北地人眼中,这里是蛮荒之地。苏轼初到惠州,也曾多有不习惯。在某次与好友的宴席上,他看见好友身边的小妾在怡然自得地演奏乐曲,便问她:“这里这么荒芜,你不会感到不习惯吗?你会不会思念你的家乡?”那小妾莞尔一笑:“不,此心安处,即是吾乡。”

  小妾的一番话点醒了苏东坡,很快他便在岭南安顿下来。虽然他仍然思念着自己的家乡,可是身在岭南,他的认知也发生了很多的改变。尽管官场失意,他还是尽职尽责地做好他的工作,将惠州治理的井井有条。在他即将离开惠州之时,百姓夹道相送,足可见东坡之尽责。

  正如书的名字——人生如逆旅。

  漫漫人生路上,我们没有办法求得十全十美,我们只应做好分内之事。如果太过于在意他人的是非评说,难免心情会受到影响。身处逆境之时,我们都应想起苏东坡,想起他面对生活艰难时刻的豁达乐观,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少年维特的烦恼》读书笔记
  • 下一篇:在《江城》的视角中感受社会变迁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