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梁永安的爱情课》:文学作为人类精神的一个维度而存在!

2023-04-29 07:12:40  本文已影响人 

《梁永安的爱情课》:文学作为人类精神的一个维度而存在!

引言

01.

从哲学意义上来说,在生存基础和方式上,现代社会跟传统社会有非常大的不同。传统社会的生活是延续的、循环的、可预见的,一个人可以以坚持不变为美德,深耕细作,这样的生活就非常简单。但是,新的生活就大不一样了,它是市场化的、间接性的,而且它是非自然的。
02.

文学一直强调人作为一个自然的存在,人作为一个单纯的存在,人作为在这个世界上富有朴素情感的存在。面临这么巨大的历史转变的压力,历史巨变就像一台挖掘机一样轰然而来,而作为文学的人来说,对此就抱着一种非常宽广的对人类的怜悯之情,其实这是文学和历史的矛盾。
03.

(面对巨大的历史转变)如果文学也是欢呼,那文学就没什么价值。因为人类作为一种存在来说,永远有一种东西在衡量,跟大的社会运动形成一个扭矩。军事、政治、经济方方面面的巨大的转动,有另外一个逻辑。文学的价值非常强调有人的感觉与温度、保持人的完整性的这样一种内在的追求,这是在小说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
一切文学实际上都带有某种乌托邦的气质,你也可以说它描绘了一种理想气质,所以在现实逻辑中,文学也是最不可行的一种东西。文学就是作为人类精神的一个维度而存在。
04.

一个人要变化,有一个依赖条件,就是文化和文明的多样性。多样性是有一种相近性、亲缘性和梯度性。一种新的强势的外来文化进入之后,它其实跟当地没有任何亲缘性,没有任何的可交互性,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一个很大的问题。在我们今天的世界,这种断裂和差距太大了。
05.

我们有时候对社会设定的某种目标很自然地就接受了,然后追求这种成功。不到最后,你都意识不到自己的一生实际上过得浑浑噩噩。今天有时候你看整个世界大大小小城市里忙忙碌碌的人们,他们的生活到底有什么很深的符合人类生命本质的东西?整个社会看起来非常地浮游,但是我们自己以为自己特别确定。
06.
很多人心里有澎湃的激情,各种各样关于生活的想法,但很少有人敢像王尔德那样把它释放出来,冒着被抓起来、被排斥的危险。结果我们把自己内心的愿望都表达给逝去的像王尔德这样的人,然后自己在一种很灰调的生活里保持不变。
07.

作家真是不容易,他们将自己投入这种浑浊不堪的生活,最后写出这些伟大的作品,有非常明确而深厚的思想力度,让人透视生命,让人接通历史,让人重新思考生存,让我们整个人类生活保持一种可能性,让我们在精神领域、艺术领域里保持了更多的想象。如果没有文学的话,这个世界就会变得很可怕。

关于成长

01.

成长其实是一个分裂的人如何寻找自己的统一性,最后寻找自己真正的定向的过程。成长一定要有点根基,我们不能指望一个人一点根基都没有去成长。
成长里包含着一点宝贵的对自己的不原谅,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的行为都能解释得头头是道,这个就没希望了。一个成长的人他必然是有某种沉重性,那种快快乐乐的人,实际上不具备成长的最基本的立足点。
一个人在成长的时候会有一个境界,他要实现自由,成长最终的价值是实现自由。什么叫自由呢?自由不是说随心所欲、为所欲为,那不叫自由。自由实际上是一种非常透明的自觉,对生命非常清晰的一种体会。
我们在现实生活里特别希望看到一个年轻人身上有自由的气息。他能不被环境的毁誉所主导,也不被他人的眼光所压制。他自己有一个判断,自己对生活、对生存有一种非常清晰的认识,而且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很多东西也就不需要了。
02.

人所能拥有的东西归根到底是精神的,它不能用量化的东西去衡量。
03.

人要成长先要解构,哪怕你从西北荒凉的山村来到北京,你也要能够把北京解构掉,知道这里也有很多乱七八糟的人,知道人类生活里形形色色的事,然后才能寻找到自己的起点。
04.

每个青年人都在这自己的某种缺陷,带着缺陷往前走,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其实有着各种各样的缺陷。
这个时候你看到的缺陷其实并不是缺陷,而是正常的状态,所以你要消灭这种虚假的完美,打破这个完美的诅咒,这个时候成长就获得了一个自由的空间,就获得了真正的释放。
05.

现在中国在进入中产化阶段,但是我们多少人内心对底层的歧视,在这个歧视里面歧视很多人是带着恨意成长起来的,所以对生命来说是有一种黑色的灰暗的情感。
06.

孩子成长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陌生感,因为一下子有了一个和世界格格不入的东西,他对周遭事物有一种情感的联系。而我们现在很多孩子是没有这种联系的,他们被包裹在一个中产阶级化的,或者是城市追逐的世界里,眼睛只盯着一个点,在这样的视野内,他不会去体尝这些东西。
07.

我们很多人过分地追求上流化,过分地追求精致化、时尚化,斩断了成长中这样一种最基本的面对苦难的感通力。所以今天的很多青年成长不起来,为什么长到了二十多岁还是萌萌的样子,主要是苦难的底色没有了。
08.

我们生活里要有一个巨大的威胁,要有一个自己原本深深恐惧的东西,你去正视它、经历它、化解它,然后你才可能成长到另外一个境界中去。
09.

现在我们的成长曲线弯曲得太严重了,很多人都是绕着走,找那条最平顺的路,所以成长不起来。成长是有规律的,就像你该面对的时候没面对,后来补都来不及,你的内在会形成一处深深的空白,在某个方面你会永远都有一条裂缝。
10.

一个人对环境如果特别地满意,特别地顺滑,说明它是顺流而下的。但是成长则是逆流而上,成长包含着对人类和社会价值的某种批判和改变。
11.

成长需要某种程度的迷茫。它打破了社会对每个人的限定,打破了一个人的规定性,涌现出种种可能性。
对主流生活的拒绝性是成长一个很强有力的推动,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
12.

人生就怕没有远离过,没有逃逸过。

关于记忆

01.

人生就像划火柴,每一个瞬间都是点亮的一刻,但是迅速地陷入了黑暗,都会变成过去。任何的现实在一秒钟之内就变成过去,就变成记忆了。所以如果你对记忆没有一个仔细梳理的话,面向即将到来的东西你就不会有一个选择,不会有一个判断。
02.

丧失了记忆或者拒绝记忆的人,实际上就变成了一根浮萍,因为你没有根系了,记忆就是一个根系。
03.

我们把物理空间已通过记忆时间化,而时间是赋予人精神生命的,所以记忆就是我们的生命,记忆就是我们在内心去获得自己的自由,或者说获得真实存在的一种方式。
04.

中国人的生活没有给追忆留下多少空间,因为我们在集体的思维里面,我们有时候对自身内在的体会过于粗疏了,经历过后就变成一片空白。
05.

个人记忆和集体记忆之间存在着很残酷的关系,在这个过程里,一个悲剧眼看着都没办法阻止。我们今天社会里也有大量的集体记忆,集体无意识规定了一个人的很多行为,比如到什么年纪该干什么事。很多人都知道这个不合理,但事不合理也要照做,所以就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压制。
这也是我们集体记忆里很可怕的一部分,就看我们有没有勇气,有没有能力去打破它。对抗这个集体记忆唯一的办法就是,你要有自己生你们的原创力。
06.

可怕的集体无意识有时候是个好事情,让你找到了以恶搞否定的对象,它恰恰激发出来一种新的作用力,就看你怎么样去面对。
07.

这种集体记忆的惯性形成了大家的一种“轻装”心理。什么叫“轻装”呢,就是任何人在自己的生活中不敢自己选择,不敢做出自己的举动的时候,他就会推到集体记忆上面去。依赖于集体记忆的惯性,生活会变成对以往生活的复制。
集体的惯性让人活得特别轻松,脑子里不用多想。
弱者最适合在集体潜意识里生活。你要自己面对这个集体潜意识,你要活出自己的生活,那是相当地不容易。
08.

现代生活有很多双重性,一方面我们很现代,但是真正到了生命紧要的部分、关键的部分,其实我们又是归依、归顺到这种集体无意识里面去。
这不是行动的问题,也不是勇气的问题,而在于你在当下的生活里面如何能够有一个自己对价值的辨别,有一个逐渐的积累。
这对我们来说特别地重要,我们要了解这种集体无意识、集体记忆,然后开始在这个系统里一点点地剥离它,形成自己的语言、自己的判断、自己的观念。
09.

我们现在新的一代人,他们是在一个物质增长的年代长大的,这样的时代,它隔断了你跟世界的切肤之感,很多东西都被替代掉了。我们看不到很多事物的过程,你的记忆里没有这个过程。
10.

我们现在经常讲原生家庭,换句话说我们现在经常强调底层的原生家庭带来的痛苦,但却忘记了这种阅历也会在你的回忆里构成一种很深切的储存,是一种真实的生存体验,生命的扩展。坎坷、漂流的童年实际上是我们一生的力量。
11.

我们在生活中最粗浅的阶段是道德化的,道德化就会让人在固有的伦理中去看待事情,但是再往下走一步就不同了。我们把人看成一个自然的人,一个生灵,一个生灵在这个世界上要追寻自己的幸福。
12.

我们的记忆里储存了大量的障碍,这些障碍恰好是我们的局限,恰好是我们需要打破的东西。如果一旦能够面对它、打通它,实际上对整个生命而言是巨大的成长。
我们在记忆里去梳理自己,梳理一些内心的疙瘩,是为了建立起自己的清晰性,这种清晰性会让人在处于模糊地带的那一瞬间做出一个很好的选择。
在人生中,很多人向下倾斜或向上打开,都是因为在那一瞬间里做了另外一种选择。
13.

我们说史料、档案等那些东西是实录性的,是描写已经发生过的事情,而文学艺术是描述人的精神流动,这个记忆对大多数人来熟哦,他们是不会去记住的。
回顾中国文学的时候,我特别不满意的部分就是这里,我们缺乏写人的内在的、精神的、心理的作品。
14.

如果一个人热爱读《世说新语》,在今天这个世界,他对生活的态度肯定是很不一样的,生活的审美性、自由感会大大地加强。
15.

你自己在面对这个世界时,内心有巨大的耻辱和罪恶,只有在回忆里逐步去回溯它,把它拯救,把它改变,才能变成你的未来。所以有时候,回忆就变成人的灵魂重新洗涤的一个过程。
16.

一个人不可能在一生中总是做出非常勇敢的抉择,但是在回忆之中,它会推动你重新去把原来回避、逃避的东西找回来。
 

关于荒诞

01.
何为荒诞?文学中对荒诞的表现或解释是一个特别难的问题,难度主要在于荒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里确实是一个本质性的问题。今天的人终于有能力以一种非常坚韧、非常宽广的精神力量,去面对以往的世世代代所没有正视的一个问题。
在以往的文学作品里可以看到,人为了克服荒诞、克服乖戾、克服种种不合理,付出那么大的努力,但是在今天的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出,荒诞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一切领域里面,而我们逐渐地发现了它的一种积极的力量。
02.
荒诞在当代语境下的一个特点,就是我们以往所有的行为都是被更高一层的逻辑和意义来定义的。
一个人在这个世界浮游的时候,完全不知道自己是谁。你觉得自己很有价值,可能下一个瞬间就一点价值都没有了。这是今天的世界,人非常彻底的一个解构,那种恒定性,那种坚固性,消失掉了。
03.

时间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非常心理化的,就是所谓的“心理时间”。物理时间可以有确定性,但是心理时间是不可能确定的。我们每个人的内心现在已经被分解掉了,没有一个更高的意义来统摄,在这个世界上有不同的、并立的,甚至是对立的逻辑,一个人身上可能聚集了大量不同方向的东西,哪一个东西在某一刻发生了什么作用,或者出现哪种可能,都是未知的。
为什么《哈姆雷特》那么伟大,因为它写出了哈姆雷特在选择上的彷徨。这就是文艺复兴之后,人被解放出来之后,会出现人的自我的碎裂,人的自我大量的分岔。所以今天的人充满了不定性,充满了种种可能性。
你来到一个岔路口的时候,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的分岔,其实更重要的是人的心理的、精神的分岔,它是无法确定的。这会造成什么问题呢,其实它造成了人类一个非常好的转变,它实现了一种民主。这个民主就是任何人都从原有的固化的那样一种价值和身份里面置换出来了,所以每个人都变得有无限可能。
04.

在今天这个世界上,人类向来追求的某种自由和平等,实际上在这样一种荒诞语境下反而实现了。人类在这个环节上实现了一种不可预知,这种“不可预知”包含了某种东西,就是以往精英规定的目标、路径和价值在它面前都被扫平了。每一个人面相未来的时候都获得了一种巨大的无限性,跟以前的相对自由相比,这是一种绝对自由。
05.

失去规定性以后,一个人可以浮游在任何一个方向上,浮游在任何一种语境里,浮游在任何一种记忆里。
这种荒诞性,这种不可预测性,我们可以把它归纳成一种新的打开,一种新的启蒙。这个时候你能接受一切,你会觉得这个世界上什么东西都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同时也是一种现实的存在。
这种所谓的荒诞会出现一种把全世界合理化的倾向,会赋予大量的存在一种合法性。
06.

我们的历史总是在掩盖荒诞,掩盖一些不和谐的东西。我们一路都是从不和谐走过来的,但是我们总是把它解释得很顺,然后让后来的人继承这种非常平顺的逻辑。所以后来的人在荒诞面前都是茫然的,然后就把人类所有其他的可能性都排除掉了。
07.

不是说我们今天进入现代社会以后产生了大量的多元性,导致了整个社会大量的叙事意义架构的瓦解,其实人类历史一直以来都是从荒诞中走过来的。但我们都是在一种具有假定性的生活里生存,也就是说我们人类的生活是被建构、被规定的,我们从来没有回到人类真正的本相上来,没有回到我们真正的、真实的生存中来。
为什么以往历史上一定要建构出一种合理性。因为我们作为个体,无法面对这个荒诞的世界——比如说我们以前的生活有依据,我们可以看别人,别人是这样走通的,那我们就可以这样做。但是今天的社会有了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就是我们已经无法互相证明了,我们没有办法用别人的合理性来给予自己力量。
08.

我们的人生面对这个荒诞的世界时不能有太大的不对称,解决这种不对称的办法是什么呢,就是做一个失败者。如果作为一个成功者的话,很可能就活在一个虚幻的意识里面;作为一个失败者,相反是在一个真实的世界里面度过一生,这是非常具有对立性的一个命题。
09.

一切意义被解构之后,当下就会变成一个最高意义的东西。
10.

生活就是一个个瞬间,每一个瞬间都不一样,如何去把握这个瞬间,人有没有能力去把握瞬间?这是在荒诞里面非常根本性的一个问题,既然你没有办法控制整体的逻辑,你有没有能力去把握一个瞬间。
11.
《墙》这样的存在主义文学不像古典文学那样给你指引一条道路,给你指引一个原则,它给你的是一种警惕。一方面,墙象征着死亡,但我觉得另一方面也象征着我们所看不见的东西,我们所有的言说、所有的选择其实都是看不见的。所以某种意义上说我们都是盲人,但是我们必须要行动。这个部分我觉得是非常高度理性的。
文艺复兴之后,进入理性主义阶段的时候,我们都有一种幻觉,觉得我们自己在思考,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把握、我们的经验,都会提供给我们对这个世界比较确实的知识。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在确实的知识之间会有强烈的冲突,每一个人都确认自己的知识是最坚固的、最合理的,都是真理,所以这个世界上以往有那么多口号,为真理而斗争。如果你读了《墙》,你会发现为真理而斗争显得特别可笑,因为根本的确定性是没有的,前提都没有。
萨特这种作品让人跟自己原来的确定性告别,我们就会对这个世界变得敬畏起来。世界不再是我们的一个认识对象和被操纵的对象,而是我们要非常尊敬地、恭敬地去面对的,这也包括在这个世界上的、社会上的所有人。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每一个存在的人都有他的重量,我们也才能理解现在的一些摄影、形形色色的自媒体、形形色色的文化产品,它们为什么在今天的时代获得价值,而在以往追求经典、追求精英、追求精致的时代则是完全被忽略的。它们实际上是真正把世界还给了每一个人。
12.

尽管鼠疫作为个瘟疫过去了,但实际上鼠疫永远存在。人类是带着自己的绝症在生存、在运行,历史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鼠疫的不断循环。比鼠疫更可怕的是人来自身精神的平庸,那样的倾向于死亡的状态,所以鼠疫从一个外在的病理转换成了一个精神的症候。
13.

这个世界根本的意义在于人,在于人内在的价值。
14.

我们人类最终要建立起来的价值是根植于我们内心的东西,它是永远不灭的。
如果按照这个基点往前发展,再经过人类漫长的不断的坚持,它会出现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在世界的发展进程中,社会会出现一个真正的文明时代。
这个文明时代是什么呢,我们每一个人不是依据周边的肯定活否定、别人的赞扬还是诋毁来决定自己的行为,而是依据对人的生命的高度尊重。如果能建立起社会的一种潜意识,在真正的文明社会里,每一个人都会具有真正的、完整的、内在的逻辑。

关于追寻

01.

在这个世界上最容易被男子诱惑的女孩,往往都是特别好的女孩。而那种特别有定见,特别有选择的人,在某种意义上说是过于清醒,过于清醒之后就会与这个世界产生距离。
02.

对人类来说,探寻有时候是一种特别难以承受的东西。在你追求探寻自己所希望达成的那样一种观念和理想的路上,实际上充满了别人的痛苦。如果把这一点放在更高的一个场域里面来看,社会能不能接纳这些痛苦?
痛苦本身并不是一个完全伦理化的逻辑,它也源自我们精神深处、生命深处包含的悲剧,也就是说痛苦让每个人蕴含的悲剧被释放出来。所以探寻本身不仅仅是对自己某个目的的追求,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也打开别人的幸福和痛苦。
03.

英雄想要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将这一使命强行地赋予群众,所以群众变成了他的工具。而群众的目的与英雄的目的是对立的,但是因为群众对英雄的敬仰、敬畏,使他们没有任何力量来加以反抗。
人类历史上多少英雄业绩背后包含着巨大的苦难。面对一个乌托邦,面对建构出来的所谓理想社会,实际上后面带来的痛苦和灾难是无尽的。
04.

这个世界上的很多美好都埋藏在最丑陋的东西里面,而这正好是我们一般人都会回避的东西。
05.

探寻本身包含哪些东西?是不是这些处在我们的视野之外?也就是说偏见、习见,你自己预设的那些标准让你远离了这个世界。
06.

生活就是这样,一辈子可能不是年年好,不是处处好,而有时就那么一天的好,就构筑了我们整个生命存在的意义。而我们以前所有的追求都是要一生好,一路上这个什么都要求好的心态害人不浅。
07.

如果说你的人生是笼罩在某种光环之下,那不叫人生,如果你的人生是笼罩在对别人的模仿中,实际上也不是你的人生。
08.

探寻不完全是一段一片光明、鲜花盛开的旅途,它也包括我们向着黑暗去张望、去踏步的这样一个过程。
09.

在这个世界上永远存在一个矛盾:人心灵深处想要为之全部投入的东西,很少有人能够实现。
10.

什么叫庸俗?不是一个人本来就庸俗,而是他不能够创造性地实现自我,这才叫庸俗。
11.

探寻本身是充满诱惑的,这个诱惑就是给你世俗意义上的成功,给你名气和声誉,然而这个东西是会消灭你真正的价值的。
12.

生命本身一定要超越一些东西,我们追寻的目的是要越过一些东西,越过是为了放下它。生命也许包含两个含义,一个是我们一生也许只能做一件事,另一个就是这件事并不是我们的终极目的。我们做这件事,是体现出我们内心深处一种不败的精神,体现出我们可以达到的那样一种全部生命的释放。

关于诺言

01.
我们现代人即使成年了还是个孩子,在精神上始终处于一个没有成长的状态,所以会冲口而出许下诺言,但实际上这个诺言并没有变成他真正的生活的力量、成长的推动,他没有深切地体会到这个诺言本身包含的价值。就像这个价值一样,随着环境的变化很快就放弃了,后面的那些美好也就通通不会有了。
今天的人大多是一种依赖性的存在,依赖性的存在就是孩子般的存在,一个人总是依赖外部才能使自己实现某种东西,实际上这就是一种不成长的状态。
02.

我们现在最缺乏的就是信心,在剧烈变动的社会,我们对人性,对人的一惯性,对人的确定性,产生了巨大的怀疑,所以这使得我们不敢轻易地许诺了。在以前许诺是一种真诚,而今天不许诺则变成一种真诚了。
03.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既想享乐,又希望不必承担任何责任,同时又想是自己特别地美好,想把所有衍生出来的罪、恶、丑都转移到外部,让自己获得自由。
看上去我们做了一个选择,面面俱到,但实际上你没有意识到这个选择内在的非唯一性和分裂性,你看似把一些丑恶的东西排解掉,移到外部去了,但实际上它仍然在你心里。
04.

诺言有时候会承担一些罪恶的东西,但是我们以为不是,这样的话就使我们整个人生充满了迷幻性,也体现了社会逻辑的不对称。有时候我们会在一种错离里面许下那种需要做自我疏解的诺言,但这种诺言实际上最终会带来非常沉重的后果,这就是诺言的复杂之处。

关于幸福

01.

离幸福最近的时候,才发现这是另一个绝望的开端。我们在现代生活里面往往是这样的,一直在追寻,一直在渴望,想要得到一个东西,但是最后发现,你真正最接近它的时候,才知道是彻底地失去了。
02.

幸福不是一个遥远的目标,而是在追求幸福的过程里逐步形成的。它不是一个固定的、遥远的存在,而是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生长出来的东西,幸福是我们每个人生命的过程。
03.

幸福不是一个外在的东西,归根到底,幸福是生命内部的东西。但幸福不是自然而然就会出现的,你必须要投入自己的生命。现在我们很多人的病症就在这里,以为幸福是轻易就能获得的,那其实只是快乐。快乐是最单薄的东西,而幸福是永不消失的。
反过来说,没有经过自己的追寻,没有经过艰辛的劳动而得到东西,都不是幸福。
04.

生活就要做减法,幸福就是做减法,不断地去减去那些阻隔我们的东西,然后我们才会豁然地获得自由。
05.

幸福也是一种测度,测度我们的良知,测度我们的极限,测度我们最深处的美好善良,或者邪恶。
06.

幸福是需要转换的,这个幸福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幸福,而是你突然发现自己活着。很多人其实没有这样一个时刻。
07.

人就怕失去活着的状态,什么叫失去活着的状态呢,就是活在一种惯常的格式里面,活在社会制定的轨道里面,活在他人的肯定里面,活在标准化的运转里面。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他是从意识和思想角度说的,但是从心灵角度、情感角度感觉到自己活着,不是被欲望所控制的,是发自内心的那一瞬间,一个生灵感觉到一种生命强大的复生,一个特别大的唤醒。
人的幸福是个人化的,而不是社会化的。有时候,那些看起来是缺陷、脱轨、边缘的东西,它们反而会释放出一种非常真实的感情。
08.

通过对幸福的理解,我们会扩大对人的理解,会扩大对人的肯定。
09.

我们总是放弃自己最珍贵、最幸福的东西,然后忙忙碌碌地去追求那些外在的东西,这是我们在一个大时代里面不可避免的困境。
10.

所有理性的东西、所有很冷静的东西,有时候都有消灭幸福的作用。有时候我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不知不觉就失去了幸福,因为我们觉得一切都很合理,都是可以解释的,而在这个解释中幸福没有了。

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

——(德)尼采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优秀的绵羊》读书笔记
  • 下一篇:《苏东坡传》读书笔记3000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