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2500字

2023-02-05 09:08:40  本文已影响人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

前段时间参加大象焦点蝶变小组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书会,每一次分享会大家都是意犹未尽,很佩服这本书可以把人的内心世界描写得如此通俗易懂,真的是一本难得的探索自我的心理学著作。

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资深心理咨询师罗伯特.戴伯德,借用了经典童话《柳林风声》里面的动物形象,读起来很温暖很治愈。书中讲述了患有抑郁症的蛤蟆在它的好朋友鼹鼠、河鼠、獾的关心督促中跟咨询师苍鹭进行了十次面谈,蛤蟆先生把自己原生家庭带给自己的影响,以及多年来的忧郁烦恼倾诉出来,每一次的沟通交流,都让蛤蟆先生看到自己的问题所在,然后纠正自己的思想和态度,换一个角度看待问题,看到了真实的自己。原来所有的不快乐都是源于自己的态度,最终走出心理阴影,勇敢的规划自己的新生活,过上了自己想要的快乐自信的人生。

书中开篇先来了一段景色的描写。乌云黑压压的,鸟儿漫无目的的飞来飞去,鸭群一头躲进芦苇丛中,河水依旧流淌着,千变万化的样子底下却是一成不变的性情。水流默默积聚威力,看似谦逊低调,可谁要轻视了它,它危险重重的能量就会爆发。细细品味在这个景色当中,感受到的是一股无形的压抑和阴沉,这样景色的隐喻,暗含了我们每个人千变万化的状态之下也有一成不变的性情,那就是一个人的人格心理状态。

联想到我们青春期的孩子,平常是一幅乖孩子形象,其实是默默接受很多事情,忍着不说,或者说是不会表达,在家庭中跟父母没有良好的沟通关系,所以压抑着某些情绪,同时也在慢慢积蓄能量,这种潜藏的危险一旦遇到那根稻草,就会一下子爆发。

每周一次的心理咨询,我跟着走进了蛤蟆跟心理咨询师的世界。看到了蛤蟆是怎样成长的,心理咨询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我在这个过程中受到了深深的启发。

第一次见到心理咨询师苍鹭,蛤蟆问:“你认为我会好起来吗?”苍鹭站定了,直视着蛤蟆的眼睛说:“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蛤蟆说:“我来这里,是他们让我来的。”苍鹭回应:“心理咨询向来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都得出于自愿。这就意味着,只有当你是为自己而不是为取悦朋友们才想要咨询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合作。为咨询负责的只能是你,而不是其他任何人。”

蛤蟆第一次咨询看起来是一位“游客型”来访者,还没有明确的目标,处在迷茫中。我从咨询师的话语中体会到再好的心理咨询都是来自于来访者的自愿,治愈的过程是为了让自己找到答案,生活中能治愈的,是自己愿意走出来的人。真正的改变开始于主动接纳自己的现状,并且相信自己能好起来。每个人都有变好的能力,关键在于,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第二次咨询苍鹭问的话题是:“这件事你怎么看,你有什么感觉,你会怎么做?”在这样的话语引导下,蛤蟆开始正视自己内心的伤疤,开启自我性格探索。蛤蟆讲到童年的不快乐是因为父亲对他的态度是打压的,在他被批评的时候他很焦虑自卑,为了让父亲接纳他于是就习惯于去讨好父亲,然后他的自我就被压迫的更低。
反思自己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以为不停的指出孩子的错误才能显示作为家长的威严和正确,殊不知那是自己的自恋型人格在作怪。孩子也有讨好模式在迎合我,那是孩子被打压后内心缺乏安全感的表现。所以改变自己先从了解自己开始,了解了自己才能了解孩子。

第三次咨询,苍鹭对蛤蟆说:“理解你的童年就是理解你自己的关键线索,这贯穿我们咨询的全过程。”由此揭开自我探索过程就是在探索我们内心的三种人格状态---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
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把自己的观念和行为传递给下一代,父母三观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就像把自己的基因传递给下一代一样。所以,孩童时代会从跟父母的互动中学习到应对策略,塑造出早期的人格雏形,长大后所有的行为都围绕着这个核心形成发展,成为我们自身的一部分。当遇到一些特定情形就会激发这种基本行为模式,让我们自动作出反应,所以我们会和小时候一样去行动和感受。
联想到孩子小时候被忽视情感,因为很小没有力量所以他可能会悄悄把自己包裹起来,长大后遇到挫折就会产生自动化反应选择回避,不敢面对。

第四次咨询提到蛤蟆的情绪一直以来是扭曲的,他的悲伤和抑郁背后是愤怒,正是因为愤怒一直没有得到表达,或者经常被卡在心里,所以才会感受不到乐趣,没有真实地活在当下。蛤蟆小时候一直活在顺从父亲的模式里,它有着严格的父亲,有一个总看父亲脸色不敢真实表达的母亲,在这样的家庭中,蛤蟆不敢生气,他觉得悲伤也许是安全的,所以真正的愤怒就被掩藏了。
联想到我自己小时候的乖乖女形象。我是不会生气吗?不是,我其实也有很多愤怒,因为在原生家庭中感受到愤怒是不被允许的,总感觉无力反抗,所以我总是去适应别人,报喜不报忧的迎合家人。

第五次咨询中蛤蟆能理性的思考了,他试着从“儿童自我状态中”走出来,发现自己其实一直用挑剔型的父母状态在批判自己,他的情绪波动不那么大了,逐渐更好的理解了自己,敢于去表达自己的愤怒了,这是蛤蟆的自我意识的觉醒。苍鹭说愤怒是我们行为的必要组成部分,不可能完全压抑下去,只会换成另外一种方式表达出来,比如 撒泼,怄气,任性,郁闷,拖延,厌烦,退缩等,这都是童年发展而来的防御机制。
由此,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和回避退缩,其实都是他们内心有着很多的愤怒情绪在。在跟孩子的沟通中要多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感受,多一些耐心听听孩子想要的是什么,不能打着爱的旗号不自知地带给孩子伤害。

第六次咨询中,蛤蟆经历过跟獾的唇枪舌战,让蛤蟆觉得愤怒,情绪又回到低落状态,也让他意识到之前的他在面对獾的时候会有妥协,是因为对自身存在不自信,对自己充满怀疑和惧怕权威,所以在面临獾的异议时没有自己的立场。
只有先从内在支持自己,才能勇敢的面对冲突,这一点是我需要向蛤蟆学习的。因为我也有过同样的感受,当内在没有一个稳定的三观的时候,面对不确定因素内心是慌乱的。内心强大才能无畏未来。

第七次咨询中苍鹭和蛤蟆的谈话更加深入探讨三种状态,父母状态和儿童状态都是童年经历的遗留产物,是一种下意识的反应模式。而成人模式才真正的包含自我成长的力量,这个状态才是真正的自我,才有力量去改变。苍鹭说成人自我状态是我们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做事,不再被脑子里父母过去的声音所驱使,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它让我们能活在当下,看到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的现实状况。
在这个地方,我感受到苍鹭的话很有力量,没有任何人让自己产生感受,都是自己在决定要选择什么样的感受。我们要随时随地观察自己,要觉醒,看到当下的自己,找到自己的成人状态。

第八次咨询中苍鹭谈到人生坐标。我们过去有什么样的体验,现在就会有什么样的表现,现在的表现都是由过去的经验带来的,早期我们经历过的事情会让我们产生自动化行为反应,这些反应、态度、观点,就变成我们的底层架构。蛤蟆陷入困惑开始思考,如何才能摆脱早期影响,突破自己。
我想到一句话,每个人都会被过去所影响,但不会被过去所决定。所以,在亲密关系或者亲子关系中,只有看到过去的自己,才能摆脱过去的束缚,打破那种自动化循环。

第九次咨询中苍鹭分析了四个人生坐标,让蛤蟆了解到这些人生坐标和人们玩的心理游戏,更加清楚地理解了人们的各种行为。其中有个细节是蛤蟆对苍鹭说,有时候你那个样子像我父亲,好吧,我受够了。在这一点上,蛤蟆好像对苍鹭产生了移情,将对父亲很久以来的愤怒说出来,发泄到苍鹭的身上,比起过去蛤蟆的不敢表达,这就是蛤蟆的成长。


第十次咨询回顾蛤蟆的变化。从刚开始蛤蟆的情绪低落,只看到自己,到现在看到了他身边有热心肠的朋友,有了各种情绪的存在,也有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动力,感受到他自己充满力量。从开始的打算依赖苍鹭解决问题,到中间的反抗苍鹭,到最后把苍鹭当成救命稻草和平相处,蛤蟆自己从游客型来访者转变为消费型来访者。十次面谈圆满结束,蛤蟆的世界不再是灰暗的了,他有了新的目标和追求。
一个人只有自己觉醒了,愿意去改变,他才有可能真的改变。生而为人我们都不完美,在人生的路上不断自我学习成长,寻求心理帮助是内在自己力量不足的时候得到外力。在生活中多去觉察反思自己的内心,活成自己的一道光。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老舍短篇小说集《月牙儿》读后感
  • 下一篇:《我就是这样变笨的》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