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读《商业简史》有感

2022-12-30 09:21:05  本文已影响人 

读《商业简史》有感

之前读了刘润的商业简史,最近整理一下书中的核心要点。

这本书的特点是结构清晰,要点明确,案例生动,对于了解商业变迁和交易结构的变化,是很好的入门读物。

本文整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小节内容:

核心观点

商业发展两大线索:交易成本与网络密度

商业进化历程与关键阶段

商业中的角色、利润、护城河

01

核心观点

商业的本质是交易。

货币的本初价值,是提高交易的效率。货币切分了买卖,商人连接了交易。

跨越交易节点之间的两个天堑:信息不对称,信用不传递。

商业进化史,就是一部商人不断战胜信息不对称、信用不传递,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的历史。

02

交易成本

阻碍交易效率的两个关键因素是,信息不对称和信用不传递。

在信息不对称的时候,掌握有效信息更多的一方,常常具有相对优势,因此可以轻易获利。然而这种获利,会成为交易链条的“摩擦力”,从客观上减少买家的购买意愿,减缓商品的流通,抑制生产者创造的热情,最终减少了整个社会的财富总量。

机灵的商人把“信息不对称”当做朋友,伟大的商人把“信息不对称”当做对手。利用“构建”信息不对称赚钱,是一种重要但短期的赚钱方法;利用“打破”信息不对称赚钱,是一种更重要且长期的赚钱办法。

交易双方,先付出的一方承担风险,交易的人只愿意为他认为“信任”的人,也就是有“信用”的人承担风险。在交易链路的每个交易线段上,都需要消耗信用,一旦需要大规模、远距离的陌生人之间交易,就会遇到莫大的阻力。

为了战胜信息不对称、信用不传递的两条“恶龙”,就需要付出代价,即,交易成本。


以“滴滴”的商业模式为例:

搜寻成本:滴滴打车app,帮助乘客和司机彼此找到对方,降低了乘客在路边搜寻、司机的空驶和空等的成本。

比较成本:滴滴提供了一键计算不同类型车从起点到目的地的价格,用户根基自己需求选择适合的出行方案;

测试成本:滴滴为司机建立档案,通过接单数据、用户评分建立司机信用,避免乘客进行“安全测试”的尴尬;

协商成本:滴滴通过繁忙时段自动计算、上浮价格,解决高峰打车难的问题,系统自动完成了忙时车多、闲时车少的“协商”;

付款成本:通过绑定网络支付方式,交易完成钱自动扣减;平台在付款过程中起到担保作用,从而减低“付款成本”。

03

网络密度

连接,是结构改变的元动力。它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商业效率,推动商业文明。

“连接”改变商业的方式有两种:空间折叠和时间坍缩。

因为空间折叠、时间坍缩,原本被时空隔绝的交易节点,站在彼此面前,跨越时间,交易变得“瞬间唾手可得”。

04

商业进化历程

网络密度可以定义为,实际连接数/可能连接数。

商业的本质是交易,而交易依托于连接。网络密度越高,连接效率越高,交易成本越低。

在原始社会,网络密度=0,交易成本=∞。

由于农业的出现和发展,人类开始聚集定居,村落形成了人与人的连接,也开始出现分工,这就是“小农经济”。

由于小农经济的交易形式主要以两个交易节点的连接为主,需求必须正好匹配,随着货币的出现,切分了买卖,于是出现了一群既不是生产者,也不是消费者的人群——商人。

商人作为中间节点,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接力,把没有连接而导致“无穷大”的交易成本,降为有限的金额,于是形成了“线段型商业文明”。

随着商业世界网络密度进一步增加,有一些交易节点因为地理、政策、技术优势,成为了超级节点。把商业文明代入到了“中心型商业文明”。

中心型商业文明是网络密度提高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但随着网络密度的进一步增加,连接效率的进一步提升,会导致一个个副中心的出现,进而不断蚕食超级节点的用户和商业价值,以至于会消灭超级节点,从“中心型商业文明”进化到“去中心型商业文明”。

也许在理论上,当网络密度达到100%,交易成本为0的时候,将实现一个理想的商业世界——“全连接型商业文明”。

由于我们目前正处于中心型商业文明的时代,由于超级节点的出现,形成了超级城市和超级企业。就好比亚马逊,在互联网(信息流)、支付手段(资金流)和跨境物流(物流)的帮助下,成为了全球级中心。

互联网技术作为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利用通信技术和软件算力,解决了信息搜索、商品搜索、社交关系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为了抵御海上运输的风险,英国人在16世纪发明了保险公司;17世纪,作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为了成为交易中心,解决信用不传递的问题,创造性地发明了银行、股票和证券交易所。

银行作为社会信用基础设施的超级节点,是第三方、中心化的借贷信用中介;保险公司把“投保”和“理赔”进行了拆分,为大规模陌生人参与风险管理提供基础设施,成为了风险的超级节点;证券交易所和证券公司,通过股票的方式,拆分了“经营权”和“所有权”,成为了权益的超级节点。

05

顺势而为

在任何的商业文明时代,都要顺势而为,沿着商业进化的方向持续获利。

而这种“获利”的收入,可能是:

时代降临的“红利”

守护丰厚的“利润”

勉强微薄的“工资”

红利是短暂的供需失衡,一旦供需重归平衡后,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难以维持生存;红利消失后,能赚的钱将稳定在“社会平均利润率”上,所有参与激烈竞争的人,其实都在为这个社会打工。

只有竞争少的地方,才有利润,越接近于没有竞争,利润就越高。只有提前培养竞争壁垒和护城河,才能建立战略优势,守住“利润”。

许可:我能做,别人不能做的事,包括行政许可和专利许可。

品牌:是用户的了解、信任和偏好。

规模:用销量,摊薄了固定成本。

管理:用机制,提升了运营效率。

用户:单边网络效应,用户越多,则用户更多。

生态:多边网络效应,努力扩展用户数量,当数量跨越临界点,也就成为一家独大。

习惯:想办法让用户对你的产品具有依赖性,打造“习惯框”。

资产:锁住用户,提高用户的迁移成本。

最后,你将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将创造怎样的未来?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陪你读童谣——过了腊八就是年》读后感
  • 下一篇:《人生海海》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