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掉的钱都会自己流回来》读书笔记
《花掉的钱都会自己流回来》是一个日本作家写的,日本人的脑洞是挺有意思的,我是在小红书上看到一个博主推荐了它,我觉得观点还挺有趣的,今天花了一个下午时间就读完了,今年还没写过读书笔记,公众号也断更好久了,2022年快结束了,最近在重新拾起我的阅读习惯、写作习惯,用新的状态迎接2023!
再看这本书之前我看了一下封面,简单看了一下大纲,当时脑海里大概盘旋了几个问题:
我倒要看看作者怎么让花出去的钱,流回来?
金钱螺旋是什么?
他说钱越用越多,这是怎么实现的?在吹水吧?
看完整本书,印象比较深的两个概念:金钱螺旋/心流体验。整本书基本是围绕着金钱螺旋展开讲的,心流体验我很早就听过,不过本书中作者介绍的非常落地,除了这两个以外,我觉得有收获的就是,作者结合自身还讲述了很多接地气的生活工作小Tips。
金钱螺旋简单概括就是:把钱花在感兴趣的事上,提升自己的能力再去赚更多钱,把收入再投资到感兴趣的事上的一个无限循环。
在这其中找到感兴趣的事情,这件事是最重要的,作者介绍了两种方法一个是9问测试,一个是回忆过去在做什么事情时有过心流体验。我觉得测试好像没办法帮助我找不到我真正热爱的事情,不过在心流体验的回顾时,我找到了“一些”。为什么说一些呢,因为我发现自己感兴趣,曾经尝试过的事情真的很多,我应该就是外界所说的“做事三分钟热度”的那种人,从小我对很多事情都很感兴趣,也喜欢动手去做,是个好奇宝宝。以前因为自己“花心”不够专注而自责,也尝试强迫自己,但是我发现好像效果很一般,现在28岁的我还是一样的,对各种新鲜玩意儿充满探索欲,不过现在我已经接纳了自己的性格,我喜欢人生丰富的体验,有些事就算学不会,做不精,试过以后,我才不会觉得有遗憾。
作者详细的描述了构成心流的八大要素:
明确的目的
集中:时间/金钱
自我意识下降
时间感消失
即时的回馈
合适的难易程度
有掌控全局的感觉
能够找到活动本身的价值
在关于怎么样才能达到心流体验中作者强调:需要不被闲人打扰的时间,同时心流体验是可以积累的,通过积累可以将「不讨厌」逐渐变成「兴趣」。
作者在每一个大章节后,会用一个专栏话题收尾。我很喜欢作者第二章结尾的一个观点:我们要去做一件事强的时候,要把「是因为他正确我们才去做」转变成「因为快乐我们才去做」。为什么这么说,在我们人身上从小会有一种「道德许可」,当我们做了「正确」的事情以后,我们潜意识会觉得做点坏事也没事。比如:运动了1h,我们会想吃点烧烤补偿一下。工作加班了,我们会想购物释放一下。这个人性让我们很难抗拒诱惑,所以从源头我们就可以转变一下我们的观念。
第三四章作者分别细讲了,怎样用兴趣去赚钱,以及再投资的7大原则。
怎样将兴趣和收益连接在一起:
注重人际关系的【宣传与奉献】,通过让身边的朋友都知道你的兴趣,并且你可以表达未来如需要,可以无偿帮助他们,让身边的人更多的了解你的事情。
【give&give】3个Tips:送礼的关键在于先发制人,不留痕迹;手写小纸条,好感加分;慰劳有时机。
【贡献】利他行为是获得幸福感的绝招;所谓【人脉】不是你认识谁,是谁识得你。
【弱连带】,是人脉的最大可能;【再连接】修复中断的联系,初次见面时记下脸、姓名和特征;
相信直觉;
再投资七原则:
买经验比买东西更重要;
购买价值大于价格的东西;
把钱花在买书上;
把钱花在别人身上;
把钱拿来打造一个值得信赖的团队;
为了减少麻烦事,胡钱买时间;
把钱投入到能让力量最大化的地方;
在这章我很受触动的两点,一个是我们很多人都容易犯的乱花钱的误区,【花钱投资自己】和【花钱买满足受尊重需求的东西】,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我们所追求的只是一种虚幻,而它是一个无底洞。
另一点关于价格和价值的判断,首先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精进,才能了解一个东西真正的价值,做出正确的价格判断。花钱的行为就是一种投资,不要把一毛钱投进无法和价值发生连接的东西和体验上。
以上就是整本书我觉得有价值的一些内容。
最后回答一下那三个问题:
1.钱花在有价值的地方,投资自己的能力,赚更多的钱;
2.钱花在兴趣上,提升自己赚更多的钱,收入再投资的无限循环。这个观点不算新颖,核心就是以往我们所说的投资自己,不过作者将这件事做了非常详细的拆解,也给出了很多落地的小建议,看的话就没必要了,看我的笔记就好,最重要的其实还是实践。
3.越用越多,是因为能力越强,越赚越多,核心是找到兴趣所向,不断精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