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荒野侦探》读后感2000字

2022-11-13 08:48:31  本文已影响人 

《荒野侦探》读后感

关注的播客《银杏树下》更新了新的一期节目,聊的是智利作家波拉尼奥的长篇小说《荒野侦探》。


群里的书友因而发起了一个对本书的共读打卡活动,起始日定在了11月份的第一天。反正这书我也没读过,看看豆瓣评分也蛮高,既有推荐,我也便参与了。


这本小说和“探案”题材没有任何关系。


10月27日


因为想省点儿钱和家里的空间,我的《荒野侦探》是从图书馆借的。


11月1日  P1~P21

所以,这是部日记体的小说。


小说分了三大部分,我在看第一部分,是一名17岁墨西哥少年的日记。这让我想起了《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第一人称下的“我”,整日四下游荡、在酒吧找女招待聊天,恍惚有种在玩一场RPG游戏的感觉。


书中提到了一群诗人或说文学青年,他们自称为本能现实主义者。所以,啥是本能现实主义?没听说过。是真实存在过的吗?百度不到。


已不年轻的我,看一个少年人视角下的世界,我猜想自己会有什么样的共鸣与体验。之前读《海子的诗》,给我最大的冲击便是:这所有的诗,都是一个不到25岁的年轻人写的。他永远年轻。


11月2日  P22~P60


所以,这本书现在讲的多是诗与性。即灵与肉的放肆。


还有,一个中国餐馆为啥叫“基塔纳罗的洛托”?《荒野侦探》原书必是西班牙语,我读的中译版好像是从英语译本再翻的中文。可能从西语版里,能看出这个餐馆名和中国有啥关系吧。


11月5日  P61~P182


男女关系已经有点混乱了。不仅年轻人,上一辈的老文青们也参与进来了。


“我”从一个处男,到与四名女性有性经历,不过短短两个月。作为一个17岁少年,经常性体弱多病,我怀疑是不是和此有关。


第一部结束,主人公们离开墨西哥城。有人说之后的内容像是一部公路电影。

所以,他们踏上了征程,只是为了帮一个妓女。

11月6日  P183~P296

所以,这书是一部关于拉美诗界众生相的史诗,吗?


占了本书绝大部分篇幅的第二部,不再是日记体。它变成了一个一个人物在不同年月做的陈述。既像访谈录,又有点像《冰与火之歌》用的POV手法。


所以,第一部整部,就相当于一个超级加长版的POV吗?


可第二部已进行了这么久,也一直没再有第一部里17岁少年“我”的任何消息。不变的是,诗人们依旧或在酒吧相识,或在床上相聚。从拉美到欧洲。好生自由。


所以,本书的主人公只有两个人,便是本能现实主义的两个发起者:利马与贝拉诺。整部书在写的,都是别人眼中的他们。


书中常列举大量现实中的诗人姓名,读书少的我自然是一个都没听说过。除了博尔赫斯,听说过还没读过。我又有了读《虚无时代》的感觉。就是对无知的自觉。我又想,也许拉美诗人再著名,我不知道也算不得孤陋寡闻。可随即便发现,书中对中国从古到今的诗人竟也如数家珍。波拉尼奥真正是个博学的文人。

p200-p201借一个半疯不疯的人,表达了该如何读书。看来《追忆似水年华》《战争与和平》这类恐怖的大部头经典,再望而生畏也该读读。


p212 千奇百怪的写作方式大赏。“手淫式写作”可还行。

p225 边sm边聊文学可还行。


p235 利马在洗澡的时候也在读书。以往只听说过书呆子,如今见识了书痞子、书浪子。

做爱是本能,作诗也是本能,我希望书中人不要作死。


11月7日  P297~?


所以,这书究竟为什么要叫“荒野侦探”?


推理小说有一种探案方式,俗称“家访流”。顾名思义,一个一个的录当事人口供,以拼凑推导出事件的真相和全貌。第二部看来便是类似此手法。那“荒野”又作何解呢?


p300 “到维也纳时正赶上天下雨。但我们可不是方糖!”书中有很多这种有趣的比喻。


p310 诗人在数学老师眼中是对国家发展没有帮助的寄生虫。好像确实没见他们做点啥正经工作啊。利马和贝拉诺,满世界的流浪和读书。这让我又想起了《刀锋》。怎么还有点向往呢?


p314“索诺拉沙漠”,这个地方被频繁提及。应该就是所谓“荒野”了。而且它还是第三部的标题。到底发什么了什么。


我有种不好的预感。是不是第一部的少年“我”已经死了。所以,才像人间蒸发了一般。是死亡,引发了这一切。就像《刀锋》。

11月8日  ?~P411


p382 “仰望会儿天空后,我就继续读书,丝毫不许自己休息,好像自己马上就要死了,但不肯在没有弄清自己周围、头顶以及脚下发生的事情之前就这样死去。”


再说性。感觉书中的很多男女之间关系倒真是纯粹。单纯为了原始性欲,单纯为了摆脱孤独,都是最本源的需求。本能嘛,纯天然,不夹杂后天的伪饰。也许我年轻的时候也是这样?


再说诗。我在想,为什么很多诗都是年轻人在写,年轻人那点儿阅历能写出来什么?是不是阅历少,少了雕饰反倒能天然成就诗?我常想,自己若一辈子打工,我的这些阅历能贡献出什么。我指的是对创作。若是没有,这些又有多少价值。


所以,只是因为我老了?全是现实主义了。


11月9日  P412~P482


那些消失的文学青年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做着各种最底层的临时工作,只为混口饭。终有“现实主义”了。

而“本能”依旧。利马和贝拉诺们,依旧放浪形骸,还是自由自在?依旧追逐自由,还是自我毁灭?不管是什么,会传染。


实话说,有几个POV我不是很喜欢,比如老文人的旧故事,看的就昏昏欲睡。但有些风格跳脱的POV又很有吸引力,比如精神病院里的父亲;还有一些只做了一次“陈述”的人物POV,比如律师等等,篇幅长却不乏味,单拿出来完全可以独立成书了。


所以,波拉尼奥是在借众人之口,陈述他的真实思考,投射的是他的一身本领,施展的是他的浑身解数。


p410 一个科幻故事。颇有近期的赛博朋克动画剧集《万神殿》的意味。子子孙孙克隆下去,又让我想起了魔改美剧《基地》。


p431 一个加西利亚人的笑话。深陷人群,却无比孤独。其实何止拉美人,每个人都是如此。《存在主义心理治疗》说,孤独是能与自由、死亡、无意义并称的四大终极问题之一。


所以,一切以喜剧开始者,终将以何结束?要我说,该以演员表结束吧。一个个有名有姓,一晃而过,如水上书。是不是拉美人的难记名字又如何?谁会在意你参与过一场宴席?


11月10日  P483~end


第三部重新回归17岁少年的日记。


所以,前面我猜对了,有人死了,死于荒原。可我也猜错了,少年没有死,他只是从此消失于荒原,消失于所有人的记忆中。对啊,少年怎么会死。


所以,这其实是一部自传。是作为本能现实主义诗人的波拉尼奥,在自觉不久于人世时,在告别前的人生总结。若非已知死,可能也就没有这本惊世之作了。


所以,书中才会包罗万象,汇聚了诗人人生路上邂逅过的各色人物,罗列了诗人看过的大堆书名、诗人,讲了听过的各种类型的故事。写出来,留给后世。诗人曾来过,年轻气盛过,潦倒落魄过。


时代浪涌前行,一代代诗人落幕于荒野,一代代诗人又侦探于其后。皆以喜剧开头,却不知以何结束。他们大多早已脱离荒唐不羁,本能渐去,空对现实。可有的,却永远年轻。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昆虫记读书笔记
  • 下一篇:《当呼吸化为空气》读书笔记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