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風
怎么说呢!这是一本关于关乎佛学,却又近乎是一门入社会前的必修课。我为什么会这么说呢?抛除本书中的佛学观念以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你能够从多个角度去看待问题的实质。
比如书中常说的冥想,那么何以为冥想呢?
我个人所理解的冥想就是“当内心无我的时候,杂乱的思绪才会不时的涌入脑海之中,所谓冥想不应只是放空一切、放空自我,而是抱有一种信念追究下去,无论是佛家的正念,还是道家的无为,禅宗的沉思皆是如此”。
那么何为信念呢?
首先信念不是一个定词,而是对一种事物的泛称,根据事物的本身发展而形成。书中所说的信念,大概整体是依据从人类自然发展的特性到达自我的觉知,我们姑且称之为开悟。
那么信念又因何而起呢?
从人类的原始角度出发,是感觉!自我感觉这件事情会形成某种状态,如果这种感觉是对的,那么通过一次、两次、三次对事物的判断,那么在大脑里就会形成一种微妙的变化,也就是直觉;那么再随着直觉的验证,慢慢地你也就形成了信念,也可以说成是世界观,而且会深信不疑。
如果想要破坏这种信念,很简单,就是让他所认为的直觉,发生偏差;让他自我从内部产生崩塌,反之,适得其反。习惯、依赖、上瘾皆是如此。
那么如何去避免出现这种信念的偏差呢
这时候用佛教所说的正念来解释,我认为比较合适,所谓正念,通俗一点来说,就是认识到自我与事物之间的关系,而不会过多的去接触,对于存在的事物,保持尊重,如是观照。因为从佛教的角度来说一切都是幻想,金刚经里有一偈子就能够很好的表明“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好,那冥想的意义为何呢?
我认为冥想只是让自己能够,更加从容地去面对社会的复杂关系,让你在红尘之中能够保持自我清醒。用一句冥想老师的话来总结一下吧!“归根结底,幸福就是在因意识到精神痛苦而不适和被这种痛苦控制而不适之间做出选择”。
那么为什么说意识到信仰的形成是姑且开悟呢
还是回归到自然选择的基础之上来说明这个问题,首先我们人类是通过大脑的感觉对事物产生了判断,才衍生出一系列的生存法则。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本身就是一个生活在感觉的环境下的生物;用经济学的一句话来解释,我认为比较容易理解“下层基础决定上层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