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辛文房 元人《唐才子传》今有木活字单行本
三,严可均《全上古……隋文》(即《全上古三代秦汉六朝文》)今有石印本,其中零碎不全之文甚多,可不看。
四,丁福保《全上古……隋诗》(当即《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排印本。
五,吴荣光《历代名人年谱》可知名人一生中之社会大事,因其书为表格之式也。可惜的是作者所认为历史上的大事者,未必真是“大事”,最好是参考日本三省堂出版之《模范最新世界年表》。
六,胡应麟 明人《少室山房笔丛》广雅书局本亦有石印本
七《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其实是现有的较好的书籍之批评,但须注意其批评是“钦定”的。
八,《世说新语》刘义庆 晋人清谈之状
九,《唐摭言》五代王定保 《雅雨堂丛书》 中有唐文人取科名之状态
十,《抱朴子外篇》葛洪 有单行本内论及晋末社会状态
十一,《论衡》王充 内可见汉末之风俗迷信等
十二,《今世说》王晫明末清初之名士习气
以上书目虽然是为读大学中文系的许世瑛所开,但范围也还是比较广的,有诗歌、人物传记、名人年谱、晋人清谈、社会状态、风俗迷信等。可见,在鲁迅看来,即使是读大学中文系,阅读的范围也不应只限于诗歌散文。
学者四失之三谓“或失则易”,顾名思义,就是学习有畏难情绪,浅尝辄止,固步自封。
目前无论是思想界、教育界、学界还是在教师、学生中,都存在着一种浮躁情绪,学习坐不下来,做学问钻研不进去。于是有人感喟这个时代是没有大师的时代,眼看着一个个大师的离去,有人痛心地说,大师远去,再无大师。
想当年,神州大地人才济济,不说科学界,就是国学界,就有许多让人望尘莫及、肃然起敬的人物。
民国时期四大国学大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常人难以望其项背;近代国学大师俞樾(著名红学大师俞平伯的爷爷)、刘师培、严复、康有为、辜鸿铭、黄侃、章太炎(鲁迅的老师)、鲁迅、钱玄同、罗振玉等也让后来者难以企及。就是曾做过著名的《最后一次演讲》的闻一多先生,也靠他的刻苦钻研跻身大师的行列。
闻一多先生最初不是学文学的,而是学美术的,1922年7月曾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却在文学界崭露头角,先后任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长、国立山东大学文学院长等职。
著名诗人臧克家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高度赞扬了他的刻苦钻研精神,他“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等古籍都有深入的研究,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曾为自己立下两句家喻户晓的座右铭: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扪心自问,我们有几人能做到这一点?近几年去世的几位国学大师像季羡林、汤一介等虽然也是国宝级大师,但与前面提到的那些大师相比,已经逊色不少了。而思想的浅薄、风气的浮躁,似乎还在加剧。
你听说现在还有多少人去读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培根、康德、费尔巴哈、黑格尔、马克思、尼采、海德格尔、萨特等西方哲人的大作?因为他们的思想太深奥了,我们不愿与他们对话,也窥测不到他们精深的内心世界。
连尼采本人望着芸芸众生也感叹道:“吾行太远,吾见放于父母之邦”,就是说,我的思想走得太远了,我不会被我的国家容纳了。
学者四失之四谓“或失则止”。书海无边,学无止境。
马克思在谈到学习时,有这样一段非常深刻的体会:“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
已经是一位满腹经纶、成就斐然的学者、哲人尚且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何况普通的民众?一个人只要有进取心、有事业心他就一定会活到老学到老。天道酬勤,不懈地努力,持久的钻研,定会有丰厚的回报;浅尝辄止,半途而废,往往一事无成。
《列子》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只学了一点皮毛,就以为将老师的本领全部学来了,于是向老师辞行。秦青也不阻止,只是用自己的歌声向薛谭表明他还没有到辞行的时候。听到歌声,秦青自知与老师相比,相差甚远,于是很惭愧地又回到老师的身边,并且“终身不敢言归”。
法国大作家雨果说过一句很精辟的话“世人缺乏的是毅力,而非气力”。懂得了坚持的重要,我们才不会轻易放弃。
反过来看,凡成就大事业的人,都是能够坚持下去的人,一部《红楼梦》耗去了作者十年的心血,用作者自己的话说是“批阅十年,增删五次”,“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而且作者后来家道衰落,甚至到了“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地步,但坚持写下去的信念一直在鼓舞着他,这才有了这部惊世之作的问世。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红楼梦》作了极高的评价,誉之为“一部《红楼梦》可以抵得上整个一个欧洲”!“十年磨一剑”,也许带有夸张的色彩,但十年一部书,却是真真切切的事实。
十年,对常人来说已经很长了,但对伟人来说这还不算长,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四十多年的时间,他的后半生几乎都扑在了写作《资本论》上了;还有更长的吗?有!歌德写《浮士德》,用了六十年时间!作品结构宏伟,色彩斑斓,融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象征手法为一体,让主要人物浮士德和魔鬼靡菲斯特的整个思想言行都形成善与恶、行与情、成与败的辩证发展关系。作品也因而跟《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并列为欧洲文学的四大古典名著。这岂止是“板凳要坐十年冷”,而是用自己的一生在成就一项伟业!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产生这四类缺点的根源,是因为学生的心理和才能不同。所以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才能,然后才能矫正学生的缺点。作为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发扬其优点,克服其缺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道理其实很简单,之所以列举了大量的事例来加以阐述,不过是对学生谆谆告诫,引起他们的警觉,避免犯类似的错误而已。
《学記》中依因材施教的精神,在传统意义上继承发扬了孔子的某些教育理念,时间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而這些教学理论,却超越了特定時空,对不同時代仍有不可磨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