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莫言《蛙》读后感

2021-08-12 10:03:02  本文已影响人 

莫言《蛙》读后感


一本好书。

这句话基本是废话,不是好书就会被扔掉,我也不会写读后感了。更何况它还披着诺贝尔文学奖的光环。

就从诺贝尔奖说起吧。查了一下,我读过的获奖作品真的很少。奇怪,为啥会这样?大部分的名著,都停留在高考前文学常识的了解而已。我读过的有这些。高行健的《灵山》,神神叨叨的,很乡土,但是比较自我。时代我并不陌生,但是生活离我有些远。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更神,很宏大,很有宿命的沧桑感,离我更远。总会有些情节和段落,看得我迷迷糊糊、云山雾罩。其他的一些名著也类似,可能是太过文艺化,我总是不能完全看懂。这次读莫言的《蛙》,感觉离我很近,伸手触摸得到,每个人物、每个情节都更真切,更明白,看得懂。所以,很喜欢。

《蛙》这本书,我不是拿着纸质书看的,而是听的有声读物,在“有声小说”App上下载的,戴严播音的版本。谢谢戴严,我很喜欢听他用山东口音来为小说的人物说话,那是“高密东北乡”的直接体现。尤其是嬉笑怒骂的情绪化语言,只有用方言说出来才生动,才有韵味。比如“母亲”在“小跑”结婚时对孩子们说“这些熊孩子,都吆喝些什么词儿”。用山东话读出来,就一下让我仿佛回到童年,被我同为山东人的母亲嗔骂。我认同推广普通话教育方便交流,但是我认为应该充分尊重方言的位置,不应该采用强制的方法来限制方言的使用,比如公开广播的节目里不应该有硬性限制,娱乐类的内容更应该根植于方言的沃土。举例而言,被捧为国粹的京剧,如果用普通话来唱,一定会面目全非。

《蛙》的主题,是计划生育,也是中国在国际社会上饱受争议指责的一个话题,陈光诚事件等和这个话题也有关系。我支持人口控制的方向,但是我对计划生育中的各类强制性措施非常不满。事实上,各种大方向总体都不是错的,但是目标正确并不是手段违法的借口。大到国家政策,小到家庭关系,目标和手段同样重要。一句题外话,在亲子关系中,“多少罪恶都打着爱的名义”。计划生育的各种土政策和实际做法,严重违反了宪法和法律,严重侵犯了人权,不仅是懒政、惰政的体现,也是权力寻租的温床,是政府和执政党丧失民心的重要方面,与法制化的现代文明格格不入。例如,姑姑负责的计划生育办公室,配有汽车、汽艇、高音喇叭,这些用于宣传可以理解。还配有链轨式拖拉机,不是为了耕地,而是为了拉倒房子,“牵牛扒屋”的实际操作。不单拉倒违反规定人家的房子,还会拉倒邻居们的房子,以便让整个村子去逼人就范。这是何等的冷酷和卑鄙。感谢莫言的勇气和能力,在这个话题上给出了一个震撼人心的呈现,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让更多人了解了真相。当然,没有绝对的真相,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判断。我只能说,我认为《蛙》很接近我理解的真相。

另一个主题,就是改革开放前后的时代变迁。我对具体变化探讨的兴趣不大,大部分我这样的中年人都亲身经历过。我感兴趣的是,时代变迁中,个人历史责任的追溯。我很认同政府政策的调整改变,我也理解很多人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做了很多违心的事情,但我同时认为,必须勇于面对历史的真相,必须勇于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曼德拉在南非结束种族隔离之后,也面临了大量的历史案件的调查和责任追溯。他采取的总体策略是,可以原谅和宽恕,但必须还原真相。我认同这个观点,敢于面对历史,敢于承认错误,这是原谅和宽恕的基础。

谈到姑姑个人应该在这些侵犯人权的事件中承担多少责任的问题是一个艰难的话题。幸好,很多国家都有过类似的先例。包括针对纳粹的审判,包括1991年针对在柏林墙射杀翻越者克利斯和高定的士兵亨里奇的审判,还有《朗读者》中的汉娜。当然,还有中国的案例。比如4月25日在QQ.com上读到的源自《河南商报》的新闻,《重庆4名“打黑民警”涉刑讯逼供本月底受审》,文中提到,“重庆市长寿区公安局民警苟XX、但X、郑XX,以及重庆市公安局沙坪坝区分局民警吴X。前3人被控参与对民企老板吕剑的刑讯逼供,后者被控参与对民警王勇的刑讯逼供。”,办案民警都称“我们办案人员只是服从组织安排,听从组织命令”,这也是几乎所有暴政下的施暴者的个人辩护词。暴政的领导者说,我只是要求限期破案,我没有干具体的坏事。暴政的执行者说,我只是执行命令,我也是受害者。在这些无耻的狡辩背后,是受害者无声的啜泣。心灵修行推崇的是宽容,但是,那是心灵层面的环节。在社会生活层面,真相、公平、自由是永恒的追求。因此,我的理想是,在社会生活层面有公平(当然并非理论上的绝对公平而只能是操作上尽可能的公平),在心灵层面有宽恕和慈悲。悲剧往往不是单向的,施暴者和受害者都是悲剧的一部分,心灵层面的宽恕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并不能替代社会层面的公平。回到本书,姑姑的很多行为都触犯了法律,姑姑的“双手沾满了鲜血”。别的公社、或者其他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并没有像姑姑这样卖力和残忍。姑姑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

在别人的一篇读后感(网络上《蛙》的读后感非常多)里看到一个观点,大致意思就是,书中所有的人都是受害者,所有的故事都是悲剧。这个原因也值得探讨,我来尝试探讨一下。第一个层面,就具体个案而言,在我上面的观点中提到,个人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包括姑姑的很多个案。就是说,悲剧的原因是明确的,冤有头债有主。第二个层面,也是网上常常看到的,归结为体制的原因。因为体制的原因,产生了一个“互害”的社会,人和人之间互相加害,而非共赢。这个层面引申下去,就是对某些指导思想的反思。一些思想中,承认人性恶,承认政治的恶,通过法律、公开和分权约束这些恶。而某些指导思想,强调“人的觉悟极大提高”,大谈仁义道德,妄图通过集权来“集中资源办大事”,却不可避免地陷入到低效、腐败、不择手段和愚民。指导思想的差别有很多历史证据,当然反证也可以找出很多,就要看大家自己的甄别了。第三个层面,生活本来就是悲剧,在没有心灵修行的情况下,单纯的物质生活,迟早都是悲剧。就好比,人迟早是要死亡的。就好比,佛教中说的苦海无边。因此,文学作品中,短时间的故事可以有喜剧,有情人终成眷属,战斗取得了胜利,灰姑娘变成了公主,拉拉当上了HR,他们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亦或是某个国家或者民族取得经济上的显著进步。但是,一旦时间跨度长到时代的级别,喜剧就变得轻飘飘的没有一丝重量,而悲剧才是时代的主旋律。从心灵修行的角度说,没有情绪,也没有喜剧和悲剧,一切本来如是。物质世界以时间为主轴不紧不慢地推进着,精神世界以灵魂为主轴艰难地挣扎着。为什么用挣扎这个词呢?因为我觉得,最近几千年的时间似乎并没有对人类整体精神世界产生太大的影响,人类依然在物质世界和自己的思维(注意,是思维而不是灵魂)越陷越深,继续摧残和毒害着自己的物质家园。偶尔出现的宗教的闪光,也被太多的世俗所包裹,脱离了本意,变得面目全非。世界都是悲剧,因此书里自然也是悲剧。这三个层面,就是我对《蛙》的悲剧性的原因的理解。

本来想具体分析一下《蛙》的各个人物,按每个人的脉络梳理一下。但是写了这些宏大论述,就懒得具体分析了。也许,具体分析是我受到电脑专业的程序化思维的影响,以为无限分解就可以有答案。实际上,这种寻找答案的方式也是一厢情愿而已。文学就是文学,有感染力最重要,甚至连语法也是辅助,无限分解就更没有意义了。

说到感染力,《蛙》里的故事很震撼,讲故事的文字朴实无华,比较出彩的,是故事中人物的语言,颇能代表人物的性格和观点。我摘录一些。

姑姑是本书的中心人物。“计划生育是国家大事,人口不控制,粮食不够吃,衣服不够穿,教育搞不好,人口质量难提高,国家难富强。我万心为国家的计划生育事业,献出这条命,也是值得的。”这句话,表面滴水不漏,实际上漏洞百出。计划生育这么多年,教育真的有很大的提高吗?既然有了姑姑为计划生育献身,那么就不需要劳动大家,再去做所谓希望工程了吧。

“对那些计划内生育的,姑姑焚香沐浴为她接生;对那些超计划怀孕的——姑姑对着虚空猛劈一掌——决不让一个漏网。”个人的思想悲剧,也带来的其他人的悲剧。

“那时候,我是活菩萨,我是送子娘娘,我身上散发着百花的香气,成群的蜜蜂跟着我飞,成群的蝴蝶跟着我飞。现在,现在他妈的苍蝇跟着我飞”。姑姑描述自己接生和计划生育两项工作的区别,人都是一个人。

吃煤的描写,吃蝉的描写,饥饿的描写。“一九六二年秋季,高密东北乡三万亩地瓜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我们吃饱了,我们终于吃饱了,吃草根树皮的日子终于结束了,饿死人的岁月一去不复返了。”这是另外一段沉重的历史,一个沉重的话题,并非本书本文的主题,但希望大家都能正视。

“你姑姑成了县委书记的夫人,你们家就要跟着沾光了,陈鼻说,你大哥,你二哥,你姐姐,还有你,很快就会调到城里去,安排工作,吃国库粮,上大学,当干部,到那时候,你可不要忘记我们啊!”。“姑姑接生的第一个孩子是陈鼻。为此姑姑曾表示过遗憾。她说她接生的第一个孩子本应该是革命的后代,没想到却接生了一个地主的狗崽子。但当时为了打开局面,为了革掉旧法接生的命,姑姑没来得及考虑这个问题。”有着那个年代烙印的语言,说明了很多问题。再多的借口也不能改变事实,不承认事实就无法真正地改变未来。

“人生来是干什么的?女人归根结底是为了生孩子而来。女人的地位是生孩子生出来的,女人的尊严也是生孩子生出来的,女人的幸福和荣耀也都是生孩子生出来的。一个女人不生孩子是最大的痛苦,一个女人不生孩子算不上一个完整的女人,而且,女人不生孩子,心就变硬了,女人不生孩子,老得格外快。”朴素的一段文字,貌似粗鄙实则深邃,返朴归真。

针对最后这段话,我写的时候,也觉得这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补充说明一下:

这句话里,是包含了不少的“封建思想”的。而女人的尊严、幸福、荣耀其实和生孩子没有关系。

我是主张女人该生孩子的,只不过,理由并不是传宗接代和尊严荣耀。那么,理由是什么呢?

生育是天性,是“上帝赐予女人”的能力,是人类繁衍的必要。就像每个人应该吃、喝、劳动、排泄、睡眠、性生活一样。

生育是生理机能。那是一个无与伦比的精妙过程,精巧程度让所有的现代科技仿佛只是刀耕火种般粗陋。人类感觉科学对生育的促进改善其实只是对科学犯下的对自然的巨大亵渎的一点点补偿。所有的生物都安然地使用和享受生育过程,既不需要专门的研究也不需要刻意地去改变和计划。

生育也是心灵修行的重要一环。生老病死是一个完整的循环,生育是生命循环的开始和延续。孩子的孕育是灵魂对肉体的依附,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纯洁的灵魂在一个新生肉体的变化过程。对父母而言,养育下一代是对自我成长的重要反思。

生育,确实是一种荣耀,超越了金钱地位等各种世俗认同的纯粹的荣耀。

还有那些乡土味十足的俏皮话,就不一一摘录了,大家可以自己去看书,是一种享受。

以上,就是我,享受后的思考。再次感谢莫言。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拾光》读后感
  • 下一篇:《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