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云中记》读后感

2022-05-17 08:41:07  本文已影响人 

《云中记》读后感

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我和伙伴们在植物园,去做“窗含千秋”活动的路上。天空上传来一声声警鸣,一次又一次响起来。这时,伙伴们聊起自己与汶川有关的事情,更多的是地震前他们心中的汶川记忆,汶川作为成都去九寨沟的中转站,地方虽小,位置很重要,县城都被山包围着,山路特别崎岖,坐车一路过去,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山,很怕自己掉下去。对于汶川那场地震大家都已经没什么印象了。

这时,我意识到,文澜读书岛推荐的《云中记》,在这个特殊场合很有必要读一下。这次给自己安排阅读时间也从容很多,计划每天读80页,5天读完。阿来采用倒叙和插叙的手法来描写,文中讲述的是云中村受到地震后,老百姓迁出到移民村,后来阿巴祭师和两头马回到云中村,回忆地震前、地震时、地震后的日子,回忆云中村及后来移民村的故事。

书中有一段阿巴和博士之间对话,是苯教文化和科学的碰撞,也是部落文明和现代文明的碰撞。博士让人敬仰,他可以包容这样的宗教文化,而不是驳斥它。一个东西存在,则必有他的道理。我相信就算不是阿巴,也会有一个其他人,作为云中村的人,来看云中村的人,来给云丹、央金、中祥巴这样的人唤醒云中村人的记忆和良知。阿巴装下整个云中村,活着的、逝去的、留下的、出走的、善良的、和善良的……

最后人终究要回到现实,才能感受生活。不管是央金姑娘、中祥巴 ,还是仁钦乡长,谁都无法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阿巴一样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甘愿随着云中村一起消失。就像他所说的“让他去照顾云中村的鬼魂,让活下来的人好好活着。

这次读书岛请来当年与汶川地震有关,各行的工作人员来分享。其中有《云中记》的作者,阿来。由来网络问题,只有阿来老师的图像,却没有声音。后面故障解决了。轮到青川县原副县长,汶川地震的亲临者,沈兴娜县长分享就变得通畅了。

一上来就说《云中记》中云中村与当时发生灾难的东河口村有很高的相似度。书中幼儿园老师,为救小朋友而失去生命;自断腿脚的央金姑娘,还坚持跳舞;上一秒得知自己母亲死于灾难,下一秒藏起悲伤,指挥灾后救援工作的仁钦乡长;小说中的故事人物,在她现在的东河口村里都可以找到原形,移民的东河口村也变成“东河口故事村”,因为那里的人们家家户户都经历刻骨铭心的地震故事。

5.12汶川大地震,北川县城是地震最严重的城市,而青川东河口村是地震最严重的农村。地震十周年后,北川和汶川都建立地震遗址,当时的干部和老百姓强烈愿望,希望青川也建立一个地震遗址,也就有了现在的青川“国家地质公园”,公园主要讲述地震灾难的各种地质灾害的呈现,让后人记住,地震灾难也是多种形式的表现,东河口故事村是特别丰富的,山崩、地裂、地笼和凸起等各种形态都有。为保存灾害不同景象,所以建立“国家地质公园”,以让后人可以纪念。“国家地质公园”既讲了灾难,又科普知识地震。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地震又是如何因地表现的?为什么在王家山这个地方集中爆发了?呈现了一个什么样的爆发形态?同时还建了“青川遗址博物馆”,形成三川都有的纪念地和科普教育馆。

地震后,留下来的青川人们由内而外获得重生,其表现有三方面:第一、家园重生,公共设施包括学校、医院都是与大都市同轨,当地的老百姓生活水平,至少向前推进几十年。乡村建设得到各援建城市的规划,有了规划,就可以帮助他们实现很多不敢想的事情,可以做5年后,甚至10年后的事情;第二、生态重建,从伤痕累累、光秃秃的山变成绿色青山;第三、生命重生。当地老百姓有了翻地覆地的变化,地震让每个人都有重生的机会。当地老百姓走出地震区,开拓视野,走向成都大城市。其中沈县长也是地震重建后的受益者,从县城走向省城,让一个穷山村的孩子有机会到大城市来生活,这是地震后重建赋予每个人的新生机会。

《云中记》是讲灾难的一个小说,但是和好莱坞灾难大片,有着根本的不同。我们把灾难成为流行的娱乐片,用来消遣,但《云中村》并不是再现和渲染灾难,而是告诉我们在大自然面前,人是渺小的,无法预知灾难,唯一能做的,人从灾难中走出来,让自己变得更难大,

沉浸在灾难中是没有出路的。美国作家海明威一句名言,“一个人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但你就是打不败他。”《云中记》从磨难、罪过、悲苦之中展现出来的人性温暖和闪光,才是我们今天阅读这本书的最大意义。(摘自劳月老师)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一往无前》读后感
  • 下一篇:《教育的情调》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