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打开了一个我不曾知道的新世界,更是作者对家庭教育、子女成长、校园潜规则的抨击和深思。喜欢他的书,不仅是因推理性强·····,更是因为作者关注社会问题、人类自然等问题,在读了他30多本后,愈来愈喜欢他,那些枯燥的全球变暖等各种问题被融入他的推理小说,走进大家的眼界。这才是我心中作者的样子,才是偶像的样子。在自己的位置为社会做贡献,体现社会价值。引人深思,他不仅打开了我很多新世界的大门,更让我面对自己不知的事多点理解和思考,而不只是用仅有的思维而无意间伤害别人。
二、父母的爱,为孩子倾尽一切,却不知他们要得很简单
这本书没有过多对主人公的心理描写,而是更多客观的描述他看到的其他人的行为,或者说其他人想让他看到的。只是不正常的让人不可思议,推进故事发展。故事的疑惑不是谁杀了情人,也不是什么密室杀人找凶手,而是没有任何血缘的其他人为什么会帮妻子隐瞒杀人,以及帮助毁尸灭迹,即使关系好,也止于此。即使有血缘关系这种时候也不会如此团结。加上其中一对夫妇知道后情绪激动,不听解释,听过其中一个人的解释突然就同意帮助隐瞒杀人的事情。加上之前因怀疑妻子出轨而让情人帮忙调查的照片。丈夫一步步接近事情的真相,发现这场入学考试背后的惊人的肮脏交易。以及家长们夫妻之间相互暧昧不清。
凶手是孩子们,所以父母才会如何团结保护真凶。引用原文“他们比大人要残酷许多,而且富于心机。要采取什么行动时,也比大人能够冷静地计划”,如把老师的一只鞋子弄丢来拖延时间。而这都不是震惊人心的时刻,而是凶手不是孩子们,而是四个孩子中的一个,竟然没有父母坚定的相信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是一起埋藏真相。哪怕只有四分之一的概率。明明他们是那么的爱自己的孩子,愿意付出一切,哪怕是自己以及灵魂。此时却不坚定的相信自己的孩子,或者说不了解自己的孩子。看到这时我特别气愤,也许是我还未为人父母。还只是孩子,但此时我只想表达作为孩子的我的感受,也许有的孩子和我一样。也许是有过类似的经历,让我引起共鸣。有次我和其他小朋友发生争执,我父母没有首先问我为什么。而是责备我不懂事。也许那个的年代的父母就是这样,遇到这样的事都是先责备自己的孩子,我知道,我也知道他们是爱我。但我就是委屈哭的不停,为什么不先问我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就不能相信他的孩子,我不会无缘无故的发生争执,一定是发生了特别让我生气的事。直到最后母亲抱着我才平复情绪,也许是孩子时的叛逆,以及对父母的反抗吧(嘻嘻,有点小羞涩)。也许比起那些,多了解了解孩子,和孩子沟通沟通,就不会有这样的悲剧。为孩子人生考虑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先问问孩子想要什么?
三、子女教育
也许是旁观者,也许是章太不是并木亲生的,所以他的有些育儿才是正确的。“我们是疯了,但不是没有觉悟。只不过在考试结束之前无计可施,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然而结果竟是自己用手勒住了自己的脖子。”这句话体现了父母们为了这场考试(我不想用孩子这个词)做了多少。也许他们有一瞬间觉得这些是错的,但看到其他的父母如此。又········,“也许你会觉得很肮脏,但是为人父母就是愿意为子女付出一切。一听到花钱就能考上,尽管知道不对,但还是跨出了这一步。"这句话描述了他们的心情。
可是这真的是孩子们要的嘛。我觉得这样无形地增加了孩子的压力。父母为了这场考试做了这么多,如果自己考不好怎么办。“父母为了孩子出卖自己,却让孩子背负了不知情的原罪。”。如果孩子们知道真相又该如何自处。
其实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成长,你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没必要事事100分,其实你们最后不过也只是想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走着走着大家都迷失了方向。
四、守护和责任
自首的路上,并木在车上发现章太为他做的木制按摩靠背,返回来感谢章太,而章太平静问的是:“回去的时候,你会跟我和妈妈一起吧?不会是各走各的吧?”。这一瞬间并木才发现孩子要的很简单,也许只是想要抢回自己的爸爸。想要用自己的力量维护这个家庭的完整。而他自己却背叛他们,他也有错。这场杀人案,没有逻辑缜密的警察,没有明确交代凶手,戛然而止却引人深思,这背地里的暗潮汹涌一刻也没有停止喘息。“尸体要在湖底消失需要好几年,不,大概需要几十年吧…我们的灵魂也无法离开这湖畔吧。”他用一个做父亲的责任选择提心吊胆一辈子,只为孩子需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