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糊涂一点 潇洒一点》读后感

2022-05-09 08:40:22  本文已影响人 

《糊涂一点 潇洒一点》读后感
 

      “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这些高冷的文字,给季老先生贴上了众多的标签,也将他推上了众终生膜拜的神坛。《糊涂一点,潇洒一点》一书,他的形象立体鲜活:或是一个幽默的老人、或是一个睿智的学者,或是一个赤子......让我带着你,随着文字追溯他多舛而又辉煌的一生,感受字里行间传递的温度,聆听他参悟的禅机,虔诚地接受他的点化。
     一、凡人的烦恼——“不完满才是人生的常态”
       首章《生命本来没有名字》中的诸多篇目,让我们看到了红尘中那个迷茫、挣扎、奋争的凡人季羡林,充满了烟火气。看到了他初为人师那一年的“提心吊胆”;感受到他20来岁时背井离乡、别妻离子、独在异乡时,如影随他、无法排解的《寂寞》;面临学术研究困境时的《思想斗争》,从而不知何去何从的迷茫;决定印度古代语言的研究,《终于找到了出路》时那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时的欣喜与释然;也能感受到他那种“老之已至”,一生将要“煞戏”时的小小恐慌;“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憾;故地重回,与恩师“此地一为别,聚日未可期”的无奈……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凡人的人生,注定不完满。《不完满才是人生》,“不完满才是人生的常态。”
    二、智者的糊涂——反躬自省假糊涂
       众生丑态毕现,如自私的《邻人》困扰,让他宁“不德”,也不愿与之为邻;《送礼》虚伪恶俗,让他不动声色又入木三分地讽刺;《坏人》作恶多端让他无奈;俗人衣冠楚楚,内心粗鄙,让他不齿……
       是“睁一只眼,还是闭一只眼?”他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作没有看见。这是和稀泥、息事宁人的歪门邪道,不属于中国老百姓崇高的伦理标准。” “普天之下绝大多数的人…..他们是真糊涂,但并不自觉。”假糊涂如郑板桥等,他们是痛苦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文,陈述动过白内障手术后两只眼不同步的尴尬处境:“羡林进退,实为狼狈。”
     但他善于《反躬自省》,所以是真明白,假糊涂。正如他自己所言:“三零一医院的大夫们养了了三高的一封,熨平了我身上的创伤;我自己想用反躬自省的手段,熨平了我自己的心灵。”这也让他能正确处理个人思想和感情中矛盾和平衡的关系,智慧地处理“人人关系”,并以此将自己定位为”好人。““一个平平常常的好人,但不是一个不讲原则的烂好人。”
     三、名士的风流——真潇洒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极其困难的环境中,人生乐趣仍然是有的。在任何情况下,人生也绝不会只有痛苦。”潇洒如六朝人,附庸风雅乃假潇洒,真潇洒如名士俞平伯。而季老先生是是实实在在的“假糊涂,真潇洒”。
      真潇洒是勇《辞“国学大师”》《辞“学界(术)泰斗”》《辞“国宝”》的淡泊。
      真潇洒是面对老去的淡定从容。《老年》虽至,一生即将谢幕“煞戏”,他却言“煞戏前的那一刹那才是高潮”。他“完全是积极的,没有消极的东西,更与怕死没有牵挂。”老来诸多猫事,《老猫》教会他如何体面从容地面对死亡。
      真潇洒是“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的淡定平和;“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从容。
      真潇洒是《做真实的自己》。“我主张,个人一生是什么样子,年轻时怎样,中年怎样,老年又怎样都应该如实地表达出来。”是“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的率真;是不受衣着外物束缚的随性自由......
     真潇洒是“ 生活就是做简单的事”。是捡拾“鸽影湖光入目明”的《晨趣》;是在池边嗅“季荷”清香、品《清塘荷韵》;是梦回歌城山林,流连四季,捡拾《山中逸趣》,悟其中禅机;是携外国友人,去《上海菜市场》感受人间烟火;是在《黎明前的北京》,享受没有琐事干扰的独处;是守护《两个小孩子》的那份童真…..
    四、 仁者的悲悯——“绿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阴护海棠”
       他又是一位仁者,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认为一个人一生须处理好三种关系,“天人关系”即为其中之一。他的“天人合一”,要求的是人与大自然作朋友,不称为敌人。并让我们要时刻记住恩格斯的话:“自然是会报复的。”并在此领域有所建树。《乌鸦和鸽子》,用温情的画面,再次呼吁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生。在燕园欣喜赏雨的同时,他的思绪飞至非洲龟裂的土地,想到那些徒然奔走寻水寻草的野兽。渴望“绿章夜奏通明殿,”“不借春阴护海棠”,只为““乞借春雨润非洲”:“请我们的老天爷把现在下着的春雨,分出一部分,带着全体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分到非洲去降,救活那里的人民、禽、兽,还有植物,使普天之下共此甘霖。”“让我的脸皮厚一些,让我的心黑一点,让我考虑自己的利益的脸皮多一些,让我自知之明少一点。”这样的自我定位,他怎会是一个坏人? 仁者的悲悯之心跳动于字里行间。
   五、赤子的情怀——真情真心真人
    《月是故乡明》《我的家》和《老猫》等文,流露他对家的温暖和亲情的渴望。《一个老留学生的话》:“我觉得,我们中国人民,我们中国知识分子,我们中国留学生都必须爱国。”让人感动于他的爱国心。他守护着《两个小孩子》童真,《新年抒怀》中对青年人的鼓励和期望,无不跳动着他的赤子心。
       他主张一生《 做真实的自己》,做真人。  “我自己是喜欢而且习惯于讲点实话的人。讲别人,讲自己,我都希望能够讲得实事求是,水分越少越好。”《我写我》处处体现他的求真务实,对学术的精益求精,对自我品行的高要求—--做好人。虽然“人的本质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但是他具有《学术良心或学术道德》,“我名利之心兼而有之,但是全凭自己实力。”比如忠于自己原文的基础上,勇于纠正《两个小孩子》的一点小误。
      亲情、友情、师恩、童真…..真情静静流淌于笔端。因为故乡有母亲,所以《月是故乡明》;园花寂寞,友人不再,那份真情令人动容;《我的老师董秋芳先生》《重返哥廷根》,传递厚重师恩无以言报的憾;站在身后的四个女人,是他永远的怀念;无法回报的《寸草心》,《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让他《赋得永久的悔》,成为毕生的痛.....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是什么?他说:“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书是关乎人类传承的大事。”所以,我读了他的书,不仅受到他的点化,还做了一件好事,因为他说:《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
  • 下一篇:《湖 畔》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