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置身事内》读后感

2022-03-28 07:56:06  本文已影响人 

《置身事内》读后感

两个周末读完了这本书。对这个作者大爱,因为看到了冷静的分析后面是那个活生生的人。

错觉

最喜欢的是“结束语”的第一句:“写书是需要幻觉的,我必须坚信这本书很重要,很有意义,我才能坚持写完它。”

大实话敢于这样说出来的人不多。正如我现在敲下这些文字,能有多少有深度的见解,能产生什么帮助。几乎是没有。但对于我个人依然是成长,至少是一种情绪的抒发。

“我的乐观并不需要这些头头是道的逻辑支撑,它就是一种朴素的信念:相信中国会更好……它影响了我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处理信息的方式,我接受这种局限性,没有改变的打算……”

再次回到主观和客观之间的关系上。我们对于世界的认知是我们大脑对于客观世界的主观理解。这种理解一定是有偏见的,不全面的。我们一生追求都在追求对不正确的理解的修正。但是,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进程而言,我们能够观察到的事情太少了。我们的修正往往也受到了时间、空间上的局限,甚至受到了别人主观认识的影响。

我们是人,无论如何保持清醒,我们依然不可能完全的客观。别忘了,几千万年来,生命除了繁衍以外没有意义,毕竟“we, and all other animals, are machines created by our genes”。我们天生对于世界的非线性缺乏深理解,甚至不要说是理解,哪怕是最起码的敬畏都没有。否则哪来的一次次经济危机,哪来的一次次灾祸横行。我们天生就是没有长期的概念,推动历史进程缓慢变化(说的是历史进程,而非一个单独的历史事件)的驱动力并不神秘,但是我们的注意力往往被生活中的七情六欲(动物大脑)所主宰。我们觉得自己就是这个宇宙的中心,我们成天就在为鸡毛蒜皮而废寝忘食。我们就是短视的,没法为长期而投入。定投数字资产两个大周期(大概也就是8年的时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是天方夜谭,毕竟很多人的婚姻都走不过十年。回望过去的三年,我们觉得每天都在看电影。这一方面当然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另一方面,也是信息的编辑和传输飞速发展后的结果。但其实,历史上的每一年每一天都从来不缺乏“精彩”。只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很多事情太过遥远。正如作者所言,“站在岸边只看到波澜壮阔,看不见暗潮汹涌”。

从这个角度来看,面对不确定性,面对我们天生短视、片面的思考模式,需要保持最后一点的清醒。需要一点信仰来提供支撑我们走下去的勇气。“没人知道未来会怎么样。哪怕只是五六十年,也是一个远超认知的时间跨度,信念因此重要。”因为相信,所以看见。其实这不仅仅是信仰,还是我们处理信息的法门。哪有那么多的事情值得关注,那些茶余饭后的谈资,不过是历史长河的起起伏伏,终将湮灭于真正的趋势当中。用十年为尺度来判断眼下的事情是否会对长期产生影响,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方法。帮助我们聚焦,帮助我们抬头往前看,帮助我们建立长期快乐的信心,帮助我们走出眼前的阴霾藩篱。

发展经济学

喜欢作者的那句点评“发展经济学的核心就是理解发展过程,因此必须理解初始条件和路径依赖,对‘历史’的延续性和强大力量心存敬畏,对简单套用外来理论心存疑虑”。

这也就涉及到中国所有改革的最底层的策略:渐进式改革。任何改革都需要设立缓冲期,因为利益的重新划分,关系的打破和建立,都需要时间来适应。“激进改革多半欲速不达,以社会动乱收场”。这是中国几千年以来无数次试验后的结果。

如今某些国家对我们的指责其实都是一个调调——何不食肉糜。但“经济落后的国家之所以落后,正是因为它缺乏发达国家的很多硬件或软件资源,缺乏完善的市场机制。所以在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落后国家所采用的组织和动员资源的方式,注定与发达国家不同。”不能简单的照搬,不能政府、市场傻傻的二元对立。“有效的市场机制本身就是不断建设的结果,这一机制是否构成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取决于发展阶段”。所以,社会主义是自己干出来的,不是别人教出来的,因为“经济学的主要作用仍是发现和提出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只能在实践中摸索和产生”。包括现在广泛讨论的创新,“创新当然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源动力,但创新买不来的,只能靠自己做。创新必须基于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所以只能自己动手‘边做边学‘,否则永远也学不会。只有自己动手,不是靠简单的模仿和引进,才能真正明白技术原理,才能和产业链上的厂商深入交流,才能学会修改设计以适应本土客户的要求,也才能逐步实现自主创新”。

我们该有的自信是我们面对巨大差距的时候最强大的力量。我们敢于死磕。我们这么大的国家,就是聚集了大量偏执的“疯子”。我们一点一点、一天一天、一代一代的改善,就是一定会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文明。

我接受这种局限性,没有改变的打算!

杠杆

不愧是经济学家写的书,自带杠杆。这本书定价65元,打完折到手不到50元。但就作者推荐的书目,已经买了1,000多元了,至少20倍的杠杆。阴谋论的怀疑那些书目你否有拿回扣。但仅从作者推荐的描述,就看得出那是真的喜欢。而且很多都是相对通俗的读物,完全了解非专业人员阅读的偏好。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 《摊子口往事》读后感
  • 下一篇:读《选择生命——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谈录》有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