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孤独,王者姿态》读后感

2019-01-16 09:46:53  本文已影响人 
《孤独,王者姿态》读后感


     张霞这篇文章诗意行文,情感跳跃大,古今中外浮想联翩。我又觉得有点像诗话体,缘情度理的感悟,字里行间容量大,可以给读者补充想象的空间。我就不自量力地瞎说几句了。

    其实她的这篇文章诗意的抽绎出了中国古代文豪们几种孤独寄托的方式,又联想到国外文人的独居生活。
    我们历史上许多大文豪们,他们做学问做到一定的时候都走向了孤独寂寞,走向隐者,走向老庄和禅境。那是绝世的才华凡尘中无人能匹配,“孤标傲世偕谁隐?”李白就是如此,他一生旷世的孤独与寂寞一是:怀才不遇的怨气;二是:豪迈洒脱的侠气;三是:清苍飘逸的仙气。我想这几点都是源自他绝世孤独的傲气吧?正因为有这样的傲气他才任侠登仙,高标难酬。王维也是如此,他的风雅才华举世无双,只有寄托在禅意的山水里妙悟陶醉。陶渊明的傲骨与淡雅不屑于浊世,走入了隐士之林,开启了中国田园诗之路,在诗里感悟消遣着自己的情怀,表面上虽然豁达淡然,骨子里却沉痛严肃。最感叹现代文艺全才李叔同大师了,干脆了断红尘,想在佛理中得到求证与解脱。最后从他的“悲欣交集”的绝笔来看,大师并没有证得佛理“色空”,“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又何有“悲欣交集”呢?因此他临终也没有得到解脱。“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觉得这几个字真实地道出了李叔同的内在心理。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游仙诗派,他们的游仙也是在徘徊着、孤独的寻找着自己的精神家园。

为什么这些大诗人们彷徨如此就不能“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呢?那可能要从我们民族文化之根——哲学思想说起。因为哲学是一个民族思想文化精神的体现、上升,反过来又指导着这个民族的文化发展。我们历史上小农经济社会产生不了大哲学家、思想家。我们的哲学是实用人本主义思想,只是在凭着经验和学识本能的、零星的感悟随笔,只言片语,没有宏篇大论的逻辑求证的科学思考方法。他们在“天人合一”的思想里面依赖着自然环境而自我安慰着,缺少了一种探索与改造自然的精神。所以我们文人们的作品也就在以上所说的个人情怀的境界里消遣、徘徊着。是一种“从淑世到厌世,因厌世而求超世,超世又不可能,于是又落到玩世,而玩世亦不能无忧苦。”朱光潜在《诗论》里就阐述了这个问题,我们的诗人们为何如此呢?那是我们哲学思想的平易以及宗教理想精神的淡薄,所以中国的诗人们找不到精神寄托的理想家园,我们也就产生不了像国外的那些大作品如:《天国》,《浮士德》《失乐园》《十日谈》等诸多名作,那是作者的一种探索、追求的奋斗精神。虽然我们也有极个别的诗人在探索,如:屈原、李白等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但毕竟我们民族性的负重太累,路漫漫其修远又没有光焰的指路明灯(我们精神哲学上的明灯是烛光油灯),所以他们在半路上停下来了,纵然想游仙飞越可“刚飞到半空就落下地了”(朱光潜《诗论》)。由此也可以推导出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的停滞不前。《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就比陶渊明境界要高些,因为他是向外崇尚着自然之美而去解析人类的心灵。陶渊明呢?只是想在自己构筑的虚妄的桃花源里找寄托。



我们民族的这些文学高人,就是如此般的孤独寂寞着,如此地消遣彷徨着,自我安慰着。张霞的这篇文章点到中国大文豪们的精神世界里了。不过她是诗意的评述着,我是画蛇添足的求证着,少了她的情趣与灵动。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好的爱情》读后感
  • 下一篇:《你好,我是费曼》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