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开始思考支撑自己信仰的精神力量是什么时,我们又该如何作答?
不希望自己浑浑噩噩地生活,即使学会了权衡利弊,为何生活中还是感到空虚?
我们的生活必须面对现实、面对疑问,充满理性,然后井然有序到死吗?
2
没有正确的答案
在第二章里,
各界人士都给杜兰特做了回信
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及各行各业的人,有的人言简意赅,有的人洋洋洒洒,有的人充满对生命的敬畏,有的人怀抱着对梦想/信仰的追求,有的人对生活和工作充斥着抱怨,当然也有人充满动力和能量;
女性代表的回信,被独立成小节,开头是杜兰特认为女性并不会去思考问题——对我们这个奇怪的星球和在这个星球上的生活有何看法?
他认为这是他的明智之举,女性不会去思考这个问题,验证的结果是他收到的回信中,很少有女性正面回答这个问题……我很质疑,在当时的时代,他寄出了多少信件给到女性;女性受过教育、哲学教育的又有多少人;
他认为,当女性不再忙于传宗接代时,也会深刻地思考这些问题,只是当时的女性还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或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思想……事实的确如此!女性忙于生娃、带娃、工作和家务时,还能有多少时间分配给自己,在此其中还要用时间思考人生?又凭什么被所谓的【男性】莫名鄙视呢?
最深得我心的回答来自于萧伯纳
——“我怎么会知道?
这个问题本身有什么意义吗?”
3
尽人事、听天命
所以,
生命有何意义?
人为何要活着?
死了一了百了,不好吗?
如果执意要死,不妨去做一些危险、有用的工作以便有新的发现?冒风险的行为或许还能带来不一样的创新,让生和死都更有意义?
其实,这一章第2小节的陈述和总结还是很深刻的,虽然小节标题被取名“看开一点”,回顾历史做上下求索式的对比,看似进步的时代,好像永远都在原地踏步,退化不过选择的参照不同而已。
充满生活气的现实里,男人或女人活着,没有选择一了百了,是因为在整个世界中,Ta适合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融入其中,也许忘记了作为部分的自我角色,也可能是因为学会了适时转换视角的能力,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和自由。
如果还能感受到一丝丝快乐,
这就是活下去最好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