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钓愚》读后感

2021-09-18 09:22:18  本文已影响人 

《钓愚》读后感

《钓愚:操纵与欺骗的经济学》是由2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经济学家合作撰写,乔治-阿克洛夫与罗伯特-席勒,此书在中国出版时不少中国经济学界/金融学界的名人写推荐短语,其实,光看书名就已经够抓人的眼球了,估计买者不少。

开篇之初,作者就举例说健身俱乐部在欺骗顾客,因为多数用户都会高估自己坚持锻炼的决心而购买月票,而实际上能经常去健身的寥寥无几。这是利用了心理学知识进行欺骗。

对此我确实不敢苟同。

首先,大家都知道买长期卡而能坚持经常去健身的人估计只占20%,剩余80%的人都是偶尔去一下,但这就是否意味着健身俱乐部是暴利呢?不是的,因为如果这个行业是暴利就会有大量的资金投资进来而拉低投资收益比,不少健身俱乐部的倒闭也说明了这一点。

健身卡的定价正是根据20%的买卡人是经常健身而80%的人是偶尔来一下的,因此才把年卡定价为比如说5000元。如果每个买卡人都坚持天天来健身,那俱乐部就需要扩大营业面积,增加健身器材,多聘请健身教练,此时每个顾客的年费就绝不是5000元了,可能变为8000元甚至12000元。这就说明不常来的顾客在“补贴”经常来的顾客。就像旅游业的“低价团”甚至是“零团费”,游客支付的那点钱可能连忘返机票都不够,旅行社只能靠带客购物来弥补团费损失,每个旅游团里总有一些经济条件好的游客,他们出高价购物才让旅行社有足够收入能持续经营下去,这是另一个有钱人补贴穷人的例子。如果旅游局强制要求取消低价团或“零团费”,不允许带客购物,那么出行报价一定会大幅提高,穷人就没法掏很少的钱来旅游了,也就没法占富人的便宜了。

其次,作者说,顾客在购买健身“月票”时高估了自己坚持锻炼的决心,实际调查中发现这些人去健身的次数很少,吃亏了。但大家都是成年人,都有明确的判断和对自己的预估,只要没有强迫,难道人们不应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吗?你为什么不能坚持,是因为你懒;你为什么会高估自己,是因为你没有自知之明。在经历了这次之后,买卡人应该对自己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在下次面临选择时就会更加慎重,这就是成长的代价,怎么能说是俱乐部的欺骗呢?除非他的书面承诺里有游泳池而实际却没配备,这才是欺骗。

第三,人们的选择是需要付出成本的,现在生活节奏很快,人们做选择时的时间只能更短,在更短的时间内不可能充分考察方方面面来做更细致周到的考虑,因此很多时候人们是快速下决定的,如果在这件事情上耽误的时间长了,降低了错误选择的成本,可能就占用了其他事情的时间,会造成其他方面不必要的损失。到底这件事情值得花多少时间和付出多大的成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计算,其他人没法替他做评估。当然我可以给自己留出充分的时间来深入思考买健身月票是否划得来,包括对周边几家健身俱乐部的比较,细致考察健身器械的功能,与健身教练攀谈了解健身计划的制定,当然还可以做的更细致,但这会占用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会耽误我与朋友的聚餐,会错过一次面试的机会,会没空打我钟爱的游戏,也会没有时间陪女朋友逛街而激怒她,这些都是用心选择“月票”还是“日票”需要付出的成本代价,到底值不值,只有当事人自己心里最清楚,没人有权力替他做决定。当时顾客选择了“月票”,可能就是因为在当时做这个选择的成本最低。

在第11章,作者提到了政府或行业组织强制要求提高产品质量,以避免对消费者的欺骗。其实这种做法也值得商榷。

比如说汽车的安全带,汽车在配备了安全带后确实增加了安全性,但因此造成的成本上升可能会让部分用户买不起汽车,因为对于有的用户来说,汽车能遮风避雨就够了,比摩托车强太多了,只要自己小心驾驶就没有太大的问题。

如果说安全带要求厂家出厂前必须配置,那么还有安全安全气囊呢,安全气帘呢,膝部安全气囊呢?这些是否也需要强制配置?如果不需要又是因为什么?

还有发动机舱的梯形防撞支架需要强制配置吗?支架的材质要求是铁,钢,高强度钢,还是超高强度钢?

汽车尾部的防撞部分呢?是不是需要加厚加阔的防撞钢筋以保护后排乘客呢?

ABS需不需要?ESP需不需要?能加强行驶稳定性的四驱呢?

你会发现,对于汽车的安全而言,简直无穷无尽,强制性要求哪些呢?还是不做强制性要求让消费者自己选择?

正确的姿势是:汽车厂家会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适当的配置,既不会价格高到令人无法接受,也不会寒酸到没有任何安全装备。

尊重市场,尊重消费者,而不是代替他们做决定。

书中还对人们的不良嗜好做了分析,认为人们没有自控力,吃的多且难以节制,包括吸烟喝酒这些对人们身体有害的行为,都是商家进行诱惑而欺骗人们上当。

这种说法就很离谱了。

作者认为人们是愚蠢的,连哪些行为对自己好哪些行为对自己有害都难以区分,更没有能力管控自己的行为,导致商家大量销售垃圾食品和烟酒等有害东西,这就涉及到价值论了。在奥地利经济学派中有一个最基本的观点是“主观价值论”,意思是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物的价值判断可能会大相径庭,有人觉得很值有人觉得根本就不值,比如说乔丹穿过的球衣能拍卖出上千美元,对于购买者(乔丹的粉丝)而言,能拥有这件球衣是非常值得荣耀的事情,但对于不喜欢篮球的人来说,你把球衣送给他他都嫌被人穿过不会要更不会收藏(除非他想卖出赚钱),这就是主观价值。

同样的,有人爱吸烟,他怎能不知道吸烟的危害呢,但在他心里会觉得眼前吸烟所获得的快感一定大于危害,他的选择需要他来承担后果与代价,我们又怎能干涉别人选择的自由呢?吃得多会发胖,吃糖多会危害健康,喝酒对身体也没有什么好处,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观偏好,做了选择就需要承担代价,这个代价别人没法替他承担,当然这个选择别人也就没法替他做出。

作者一厢情愿的认为人们不识好歹,不知道哪些选择对自己是有利的,难道作者有权力替别人做选择吗?

往极端里说,下班后你不学习就不好,晚上的学习对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一定有帮助,难道需要政府开个晚自习课程,强制人们夜间来上课吗?

你早上睡懒觉不锻炼身体也不好,难道需要政府强制人们早上6点起来跑操吗?

真要这么操心,恐怕社会就得变成集中营了,想想都可怕。

作者以大爱的名义,其实想干的是管控之实!

由此看来,作者不是蠢就是坏,总打着对人们好的名义想对人们进行控制,不管是出台政策还是法规,总之,人们是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利的,必须被组织安排着干这干那,因为人们太蠢了蠢到都不知道什么是好东西什么是坏东西。

更可笑的还不止于此,作者竟然说,信息不对称导致欺骗行为遍地都是。

首先我们要探究一下信息不对称是如何造成的,在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出版后,人们就认识到分工与合作是创造财富的源泉,进入到现在的互联网社会,分工越发细致了,月嫂,比价平台,二手车网站,都是原来没有的行业/职业,分工越细致让人们越专业,但仅仅是对自己熟悉的行业专业,对于陌生的行业就完全不懂了,修鞋的不懂汽车怎么造,心理医生不懂会计的账是怎么做的,足球教练也不会编程,信息不对称完全是市场化深化后的结果,每个人只需要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他人提供产品和服务就好了,需要其他的产品和服务只要在市场上掏钱去买就行了,何必要懂那么多呢?自由市场越往前走,分工越细信息的不对称就会越突出,这是好事不是坏事。除非你退回到原始部落,每个人啥都会干,倒是没有信息不对称了,但恐怕连生存都成问题了。

其次,信息不对称正是企业家的机会啊,在网上交易时买家与卖家的互不信任才诞生了支付宝,二手车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才催生了瓜子二手车网站,租房时的信息不对称才有了房屋中介公司,只要有市场,就存在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就会有人来弥补这个裂痕,他在给交易双方提供充分信息甚至担保时就弥合了信息不对称,也获得了一份收入,这不是皆大欢喜的结局吗?

第三,信息不对称确实也考验着人们的经验与智商,聪明人较少受骗,笨人确实比较容易上当,这是人与人本身的差异性,千百年来都无法改变,相信再过一千年还是一样存在差异,谁又能改变呢?政府如何介入对笨人的管控呢?难道是设定一个智商平均值,低于此值的人要把个人决策权交给政府吗?智商值设定多少算合适呢?是100还是105,抑或是110?这个数值设定的依据又是什么?想想都头疼,但作者偏偏想给美国政府找这个麻烦事,错了,不是麻烦事,是扩大美国政府的权力插手到每个人的私人决策里,增加美国政府的权力而侵犯公民的个人权利。

通篇来看,作者无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不尊重每个人具有偏好的个人选择权,认为人们又笨又蠢需要政府替人们把关(说白了就是管控),这是凯恩斯主意的一次声嘶力竭的宣言!

但本书给我们的启发之处在于,作者提到人们偏向于过度消费而不知储蓄,因此政府强制性的从工资里扣除社保,强制性为每个人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这确实也为社会的稳定,人们退休后生活的保证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方面,多数人确实缺乏远见,不能很好的规划未来,不懂得未雨绸缪,今天得过且过,明天来了再说,这样的话,多数人都少有积蓄,到老年就无法生活,虽然这也是个人的主动选择,但整个代价需要社会来承担,将来多数老年人无法生存确实是社会的大问题。

另一方面,自由市场的最大问题是,虽然分工/合作与交易极大的改善了每个人的生活,但市场机制像个放大器,也极大的拉开了聪明人/冒险者与普通人的差距,法国人托马斯-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中对此就有详细的分析。如果单从每个人的纵向生活条件进行比较,多数人肯定会满意,但如果人们进行横向比较,会发现有些富人真是富得流油,自己与之差距可谓是天地之别,在嫉妒心的燃烧下,谁知道穷人会做出什么事情,再加上自己有病没医保,老年没有养老金,估计社会要乱了。

所以医保动用全社会的资源来救助穷人,强制性的收取养老金来替大家预存起来将来发养老保险,虽然损失了一些效率和占了富人的一些便宜,但对于社会的整体稳定还是有好处的。

既然美国政府强制性的要求大众缴纳社保是成立的,其他领域政府是否也应该强行介入呢?边界到底该如何划定呢?这,才是问题,这个问题可能会永远争论下去而不眠不休。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 读日本版三国志有感
  • 下一篇:《磨刀记》读后感(后附原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