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致教师》有感
《致教师》一本书通过对许多案例的剖析与研究,是对一线教师工作、生活中的困惑的解答。书中教师的问题、疑惑、故事等都是我们教师身边所遇到的,所思考的,所疑惑的,所发生的,读了之后,收获很大。
在职业方面,朱永新先生在书中提到了教师职业的四种境界:第一,是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第二,是让自己心安的老师;第三,是让学校骄傲的老师;第四,是让历史铭记的老师。教师在这样的描述下,不再过于神圣化,教师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顿时,有了从教师这份职业,这个使命中,让生命更幸福完整的渴望。同时他这样说“职业”:教师是一个能够把人的创造力、想象力等全部能量与智慧发挥到极限的、永远没有止境的职业。顿时又产生了一种压力感与使命感。备课、上课、培优、辅差、批改作业、讲评练习;处理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工作总是一件接一件,老师们紧张而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按着轻重缓急的顺序连轴转着。这是教师职业的最外在的表现。
在人性方面,朱永新先生在前言中更具人性的颠覆了以前对教师的形象比喻。在他眼里,教师不是春蚕,不是蜡烛;不是一个隐喻与一个标本,更不是灵魂工程师,教师就是教师,每天都在平凡与神圣中穿行,他生命的价值在于“以现在求证未来,让生命幸福完整”。 他提到人的幸福大概有三个重要的来源:一是人与外部物质世界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三是与自己的关系。朱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如果一个老师做到换位、尊重、互惠,他一定会赢得教师群体的尊重,赢得校长的尊重,赢得学生的尊重,赢得父母的尊重,那这位老师就非常幸福了。”在短短的几个月里,我的幸福莫过于学生考出了优异的成绩,甚至某个学生取得了进步,更甚于在自己教导学生会了某个知识点。
在职责方面,朱老师告诉我们“作为教师,一定要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有着与生俱来的力量,知识有待于教育来发掘和唤醒。”“只要老师不放弃,孩子才不会自弃。协助无力的孩子挖掘潜力,协助迷失的孩子发现自我,正是教育的价值,也是教师的意义。” 于是我们要寻找真正意义上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英雄”教师作为原型,教书育人,让学生既要成人也要成才!朱老师说:“读什么样的书,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为了更好的履行教师的职责,我们要乐于选择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更要专注于自己所教学科的专业书;要乐于重温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更要专注人文和科学。每本书都是一部传奇,教师要善于阅读传奇人物、故事带给我们的震撼。当然,我们必须接触管理,我们在最能学习的时候不能仅仅学习如何做一名老师,我们也要思考如何做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因为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个人。自己再忙也要读书。总之,阅读也要像牛顿说的那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尝试从“优秀到卓越”。
在人生方面,我认为不仅要有信仰、有理想,同时为了自身更好的发展还要有适合自己的专业成长模式。朱老师这样说“信仰”:信仰造就的乐观,是生命中的太阳,任何境况下的人生都会因此温暖明亮,并指引着生命中的明亮那方。同时他这样说“理想”:当理想遭遇现实,总会有碰撞,总会有较量,否则,理想如何能够称之为理想?教育与理想是一对孪生兄弟。教育,是必要的乌托邦。在教师的专业成长方面,他说“教师的专业成长”,将以阅读为基础的“专业引领模式”,以写作为基础的“研究反思模式”与“以同伴互动为基础的教育生态模式”喻之为教师成长之“吉祥三宝”。没有阅读的教师永远成不了真正意义上的名师,写作的过程是总结、归纳、剖析、反思与提升,寻找专业发展共同体方面,“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人人都有成功的欲望,这要靠毅力,靠恒心。从心理学的规律来说,人的意志的强弱、恒心的大小往往与克服困难的大小成正比,这是意志活动的一条规律。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坚守在普通教育这条道路上更为重要。
总之,努力做一位新时代的幸福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