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后感怎么写

读后感写作指导

2025-04-25 08:40:11  本文已影响人 

读后感写作指导


一.什么是读后感?

    将阅读作品后的感受写下来就是读后感。阅读所获得的感受可能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对作品主题的思考,可以是对某部分内容的理解,可以是对某个细节或某些语句的感悟,可以是对作品艺术手法的分析……

二.怎么写读后感?

1.选择感受最深的方面进行议论。把自己的感受明晰化、条理化。你的真知灼见和别人不同,就会令人耳目一新,受到启发。切忌人云亦云,模棱两可。所以,感想要独到、新颖、深刻。

2.适当引用原文。可以直接引述,也可以对原文加以概括,间接引述。

3.从书中提取要论述的观点,还要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生活经验、社会现实等来印证或深化当前的阅读感受,才能使读后感内容丰富,获得读者的认同。

三.写读后感要注意的问题

    1.要以“感”为主,“感”是作文的重点,引述原文是为了证实自己的“感”,不要因为引述淹没了观点,用引述代替观点。

    2.读后感的基本结构:引——议——联——结

引用:简明、概括,指向明确

议论:深刻、独特、新颖

联系:社会、历史、人生、自我

结语:总结、提升

四.如何做到深刻性和独特性?

        有同学写读《汤姆叔叔的小屋》,写成了励志故事,其实这本书主要讲述老黑奴汤姆的悲剧命运和其他黑奴的悲惨遭遇,揭露和控诉了美国南方惨无人道的奴隶制的罪恶。

        有同学写《所罗门王的指环》,介绍了很多动物的习性,其实还可以查阅作者介绍,理解作者用描述动物行为的生花妙笔,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通过察看兽性的狂肆与野蛮,思考人性。

        有同学写《法医秦明系列  白卷》,读出了作者不只是写一个凶杀案件,而是想讨论教育问题。书中有一句话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们仍在一起,却不再开口,也不再回答。”

优秀例文:

1.不交人生《白卷》
                                                         初二1班    张胤唐 

        一开始,我并不明白《白卷》这个书名有何意义,从表面上看,交白卷,可能是一种信号,是孩子封闭自己,拒绝沟通的抗议;但往深了读,交白卷,也可能是一种暗示,是孩子渴望理解,渴求关注的求救。

       书中的案件围绕着一张白卷而展开。成绩优异的中学生凌南在考场上交了白卷随后离开学校失踪,最终在河畔上已经身首分离,离开了人世。主角秦明通过细致的调查和推理,揭开了背后的真相:凌南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不仅来自学业,更是来自家中母亲沉重的期待。他的心早已不堪重负,最终离家出走,从山崖上滚落下来,被农户违法设置的电击器电击致死。农户害怕被发现,于是抛尸入河,河上船只的螺旋桨将头割开,最终尸体漂泊到了河畔上……

        读到这里,我的心情万分沉重。书中的情节让我想起了身边的同学和朋友。我们每个人都在成绩的赛道上奋力疾驰,这股冲劲,有的源自内心对自我价值的追逐,更多的则是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的殷切期望使然,驱使着我们朝着 “出人头地” 的目标奔去。正如书中的凌南,他就像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背负着沉重的压力,却没有几人真正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每一张白卷背后,都有一个被忽视的灵魂”秦明所言让我感触颇深,或许,困扰我们所谓的“出人头地”,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命题。

       我现在明白了,我为什么不能做一个快乐、幸福的平凡人呢?不因过去而自卑,不因未来而焦虑;不活在别人的评价中,不做竞争意识的奴隶。遵从自己的内心,这可能才是人生的真谛吧。

        但愿我之后的人生,甘于平凡,忠于自己。

      《法医秦明:白卷》不单单是一部悬疑小说,也是一部生命和成长的指南:生命的意义不仅在于成绩,而在于我们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如何做到真正的自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在成长的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而不是交出一张人生“白卷”。

2.等待与希望
                                                               初二1班     杨译婷

        “人类的一切智慧都包含在这五个字里:等待和希望”这是我读《基督山伯爵》时,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作家大仲马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了19世纪法国皇帝拿破仑“百日王朝”时期,法老号大副爱德蒙唐泰斯受船长委托,为拿破仑党人送了一封信,却遭到陷害,被打入黑牢,其间,遇有法利亚神父向他传授各种知识,并在临终前把埋于基督山岛上的一批宝藏交付给了唐泰斯。14年后,他成功越狱并找到宝藏,从此化身为基督山伯爵,经过精心策划报答了恩人,惩罚了仇人。

       大仲马通过描写唐泰斯14年的囚禁与三十天的复仇将等待与希望这两个普通的词语联系在了一起:在伊夫堡的黑暗中等待是淬炼灵魂的熔炉在巴黎浮华间,希望是照见深渊一束光。在书中,法利亚神父的出现让濒临崩溃的唐泰斯意识到真正的;牢笼不是四周的墙壁,而是失去希望,放弃生活的灵魂。这一点让本该杀死唐泰斯的14年光阴变成了铸造新生的熔炉。在这过程中,唐泰斯仿佛一颗深埋地底的种子在等待中积蓄希望。

       基督山岛内的金银照亮了唐太斯的复仇之路,可是当计划顺利进行时,唐泰斯看到了自己狰狞的倒影,当他放弃对唐格拉尔致命一击时,当他把莫雷尔家族的债务契约化为灰烬时,当他给了卡德鲁斯一袋钻石时,等待与希望终于挣脱执念的枷锁,唐泰斯也终于明白:真正的复仇不是摧毁他人,而是超越自我,真正的希望不再金银堆砌的基督山,而在选择宽恕时颤抖指尖。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认为等待与希望只会出现在虚无缥缈的故事中,但当我读完,合上这本书,才发现这两个词贯穿我的生活:是妈妈熬的鸡汤用文火慢慢炖,等待许久才能香;是春日里的梧桐树,只有经历一个冬天的光秃,才能在四月撑开满树的碧绿。

      大仲马用惊心动魄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命运给予我们的窖藏中,等待是将苦难发酵成智慧的酵母,希望是穿透岁月尘埃的光束,没有等待时的煎熬,何谈希望来临时的甘甜?

                                                               3.长安客

                                                         初二1班        齐芸彤

       长安的大雨天,杜甫睡在青苔与积水里,李白困在翰林院的书堆里打瞌睡,小旅馆里王维正为少年时的诗作标注年龄,李商隐在下雨的春天登上高楼,白居易从梦中惊醒,慢慢想起来,这是元稹去世的第八个秋天... ...大城市的璀璨灯火、锦绣高楼都属于别人,他们是最耀眼的诗人,也是被困在这座城里的普通人。

       当我们穿越千年仰望盛唐群星时,总容易忘记这些璀璨名字也曾是长安城里困顿的异乡人。安史之乱掀开的不仅是帝国的伤口,更是文人精神世界的断层线。在科举取士与门阀统治政治交织的罗网中,在帝国由盛转衰的震荡里,当长安城从“九天阊阖开宫殿”沦为“国破山河在”的废墟,褪去诗人、艺术家的光环,他们同样是会饿会痛的凡人,他们是无数被时代抛弃的普通人。

       大雁塔始终是长安城最讨人喜欢的名胜,特别是春天。春风渐暖,行道两旁的槐树返青,在蓬蓬绿色里,桃花、辛夷次第开放,连风也被染上花香。进士科考试凑在初春二月放榜,在跃跃欲试的春华中,功成名就的得意也翻倍。

      白居易二十八岁哪年,终于迎来这样一个春天。武则天神龙年间开始,新进士在杏园宴会之后,都要去慈恩寺中大雁塔下题名,白居易也不例外。他的好友元稹也许曾提示过他,四十八年前,他们共同喜欢的那个贫困潦倒的诗人杜甫也曾登塔作诗。

        也许并没有。这座城市里迎送过太多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他们都曾满怀希望,相信会在这非富即贵的城市里一览众山小。他们都太年轻,不知道天高地厚。你或许是块金子,但长安金碧辉煌。

       杜甫再次回到长安,它已经同这个国家的尊严一道被摧毁。他敬仰的诗人王维已被反绑双手、刀鞘捣嘴,从长安押解到洛阳。同样被关着的还有他的偶像李白。李白知道自己在别人眼里是个疯子,但他不在乎。毕竟他与身世清白、家族显赫的杜甫小朋友不一样,他甚至没有参加考试的资格。后人爱称李白为“李翰林”,可他们不知道的是:“翰林学士”和“翰林待诏”有天壤之别。

       李商隐或许幸运些。他有文坛领袖的提携,还有一个无话不谈、家境优越的好朋友令狐绹。他满以为他们的友谊可以延续前世今生,超越世间。没想到,一生太长,已够变卦许多次。最后时过境迁,再回想谁的脸?

       唐代是后世最愿提起的时代:最繁华、骄傲,最有包容与进取心。与我们的常识相反,我们最熟悉的那些名字,大多出现在这个日渐熄灭的唐朝。盛唐饱满多汁的自信渐渐干瘪下去,酿出一点儿苦涩。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诗句曾是他们用来炫耀才华、交换功名,铺展开自己人生地位与财富的筹码。在时代的悬崖上,诗句与文章,找到它更有价值的位置:它拥抱人心的无助,叩问命运的规则,向渐渐驶离的历史丢出最后求生的绳索。宫殿倾颓,纪念碑摧毁,盛名与功绩都化为尘埃。但诗句流传,如同一个奇迹,带着千年前日常生活的艰辛,和诗人的一部分灵魂。

      哪怕它屡屡成为考试的题目、比赛的内容,诗歌从不是任何时代的必需品,在我们的时代更不例外。但因为这一部分陌生人交付陌生人的灵魂,它将永远存在。

        借用柳宗元的经历结尾吧。后人不能知道柳宗元一生里任何的丰功伟业,正如后世已经忘记他的敌人,忘记提携过他憎恨过他的那些皇帝,甚至不再关心踩在他身上的脚都属于谁。

        他们只记得诗人柳宗元。

返回读后感怎么写列表
  • 上一篇:读后感与观后感专业写作指南:从基础技巧到深度表达
  • 下一篇:究竟读后感应该“读”多一点还是“感”多一点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