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夏 六年级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仅概括了《三国演义》这部书的核心,也引出了我对这本历史巨著的最深的感悟——世事无常,唯有坚韧不拔之志与智慧之光,方能照亮前行的道路。
《三国演义》是明代罗贯中写的历史小说,讲述的是魏、蜀、吴互相争夺地盘,最后被司马家统一的故事。
《三国演义》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魏蜀吴人才济济,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有嫉贤妒能的周瑜,还有武艺超群的关羽……在这众多人物中,我最喜欢蜀国丞相诸葛亮,他的智慧、忠诚和坚韧,就像天上高挂的明月,指引我前行的方向。
在一次准备数学考试时,我发现有道题难住了我,经过苦思冥想之后,还是没有解开,心中甚是沮丧。正当我准备放弃时,却想起《三国演义》里火烧赤壁的故事。诸葛亮面对重重困难,仍运筹帷幄,最终巧借东风,联合东吴打败曹军。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于是,我又拿起笔,经过不懈努力,我终于解开了这道题。
《三国演义》不仅是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还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非常值得看。大家也可以去看看哟!
《三国演义》读后感
妍棋 五年级
我一口气读完了《三国演义》。这部书不仅精彩纷呈,还成功塑造了很多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这本书的情节曲折丰富,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群雄崛起,魏蜀吴争霸,最终三国归晋的故事。刘关张三人在桃园结义,却一直没有自己的地盘;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称霸北方,孙权占据江东。后来,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占据荆州,再打下西川,终于形成了天下三分的局势。谁能想到魏蜀吴都没能统一全国,最终司马懿夺了魏国的兵权,先占据了蜀国,改国号为晋,后来又招降了吴主孙皓,使三国归一统。
整部书里精彩的故事数不胜数,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三顾茅庐的故事。刘备年近半百而无立足之地,迫切需要一位能人志士帮他指明方向。他三次到访隆中,请诸葛亮出山。每当看到刘备风雪中等待诸葛亮的身影,就能感受到他对人才的尊重和渴望。在隆中的茅庐里,诸葛亮提前预见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后面的局势变化恰恰验证了诸葛亮的经天纬地之才。诸葛亮投靠刘备,辅佐刘备建立了蜀国。这让我明白了我们在生活中有不懂的,就要向学习好的同学询问,而如果有其他同学来找自己询问,也一定知无不言——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
这本书塑造的人物形象立体丰满,有爱惜人才的曹操,有重情重义的关羽,还有足智多谋的郭嘉,而我最喜欢的则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诸葛亮。在火烧赤壁时,他算好了会起东风,东吴才有机会发出致命一击;在兵临城下之时,他让城门洞开,自己端坐在楼上,左有一童子手执琴,右有一童子焚香,十分自在,毫无防备,吓退了司马懿的大军。这一个个故事让我明白:面对困难,像诸葛亮那样思考比蛮干更重要。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同学们,你们也去读一读《三国演义》吧!相信你们会有不同的收获。
《三国演义》读后感
文文 六年级
暑假里,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读了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令我受益匪浅。,现在,我将它隆重地推荐给大家。
《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到晋近初年的一段真实历史,作者将其演绎为魏、蜀、吴三方纷争的动人故事。书中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艺术形象,无论是运筹帷幄、绝胜千里的诸葛亮,骁勇善战、忠义为先的关羽,威猛刚烈、疾恶如仇的张翼德,还是身经百战的赵子龙,忧国忧民的刘玄德,乱世奸臣董卓,每一个人物有鲜明的性格特征,作者都刻画得淋漓尽致。
书中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千里走单骑等故事更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最让我感动的是刘玄德三顾茅庐的故事。此时的刘备年近半百却依旧没有自己的城池,他苦于无贤人相助。经人推荐,得知诸葛亮智慧过人,他三顾茅庐,诚心相求,方请得诸葛亮相助。在诸葛亮的运筹帷幄之下,刘备与孙权建立同盟,先后取了荆州、益州,最后建立了蜀国。如果刘备没有这样诚心诚意,怎会有后来的成功?
同学们,听了我的介绍,是不是也想去品品三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