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后感1000字

读《曾国藩传》有感1400字

2025-10-26 09:01:36  本文已影响人 

慎终如始,修节庄敬

——读《曾国藩传》有感

       屈原曾这样说,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他的结局是自投汨罗江,以身殉国,被称为第一个爱国主义诗人。不评判他这样做的对与错,只是这样过于刚烈的行为,好像除了彰显自己的气节之外,大体上对这个国家也并没有太多的益处吧?曾国藩现在也面临着这样的困局,自己自请守孝丁忧三年,皇帝毫不客气的解除了他的官职。在大好形势下,自己离开湘军,竟无一人为之痛惜,不说额手称庆,大家也非常的高兴他被驱逐湘军。面对这样的局面,曾国藩又会怎么做呢?他的做法对我们又有何启示呢?
      在作者的笔下,曾国藩是痛苦的,是愤怒的,是宣泄的,是伤心的。自己创立湘军,不说是力挽狂澜,至少在晚清那样的危急关头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为什么自己立下这样赫赫的功劳,皇帝竟然看不到,同僚为什么排挤他,甚至自己的弟弟们对自己也有腹诽。这到底错在哪呢?普通人面临这样的困局,可能只能是失望,愤怒,抱怨,让自己活成一个抑郁的人,活成一个不得志的人,活成一个失意的人,但曾国藩则不然。
     曾国藩宣泄了自己的情绪,对自己的家人,对自己的弟弟,没有什么好脾气,但这样的宣泄也让他清醒的认识到,自己一定是有缺点,有不足的,让他意识到自己需要反省。但是每个人看自己的时候总是看到的是自己的优点,是片面的看不到自己存在的问题。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曾国藩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之后,就要求自己的亲朋好友给自己提意见,找自己存在的问题,这是一个聪明的做法。未必所有的人说的都是对的,但旁观者清,你可以从别人对你的评判中找出你真正问题所在,反躬自省,继续前行。
      一个人的一生,如果有一个好朋友,有一个可以指出自己缺点的好朋友,一个能够提醒自己的好朋友该是多么的幸运。曾国藩是幸运的,又罗汝怀这样一个好朋友。罗汝怀给曾国藩写了一封长长的信,在信中毫不客气的指出了自己朋友存在的缺点,曾国藩看了之后,也反思自己存在这四个方面的缺点。“曾国藩阅读好友来信,反复回忆既往,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了自身的致命弱点:太自傲、太急切、一味蛮干、一味刚强。”朋友能够直言不讳的指出来,曾国藩能够真正的做到反躬自省,这是曾国藩的幸运,这也是时代的幸运,这也是他能够再次出山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幸运。所以作者张宏杰这样的评价这一封信,罗汝怀这个人名气虽然不大,这封信写得倒真是直率而有见识。李鼎芳说:“罗汝怀之书,将国藩苛求及垄断权力之病,一泄无遗。”
      有了朋友振聋发聩的点醒,加上自己深入彻底的反省,那个曾经的曾国藩走了,现在来的是一个对自己有一个清醒认知,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该如何做的曾国藩。这样的反思,对曾国藩是有利的,这样的打击,反倒更接近于曾国藩的理想。他清醒的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做了修改,才有了后来的游刃有余,才有了后来的东山再起,才有了后来的立功,立德,立言的曾国藩。
       或许在后人眼中看来,曾国藩由一个官场的清醒者,变成了同流合污的“官油子”,变成了一个老谋深算的官吏。但这何尝不是一种成熟呢?孤标傲世固然是一种选择,同流合污又保持清醒,真正的为民做一些实事,又何尝不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如果所有的人都是刚直不阿,清廉傲世的,像海瑞那样,自己就无法保持节操生存,又怎能真正为国为民做事呢?而那些看似随波逐流的人,如白居易,苏轼又何尝不是造福了一方百姓,甚至他们建的白堤苏堤,到今天还在彰显他们的功勋?所以没有什么对与错,只在于你的选择,只在于你选择什么样的活法,只在于你有没有自己人生的底线,知不知道自己的初心,明白不明白自己到底追求的是什么。
      我在想,曾国藩前期的举步维艰,让皇帝对他不满,让同僚对他排挤,他做事左支右绌,难道都是他人的错吗?后来他清醒之后的游刃有余,左右逢源,能够真正实现自己的目标,这难道是错吗?若他一味的追求刚与清,或许就没有我们今天知道的曾国藩了。
     不是说让所有的人都变得圆滑,变得世故,变得没有个性,但你不得不承认,做事还是需要有智慧,有谋划,有策略,毕竟过刚易折,过洁易污。从曾国藩的这段经历,我们要学会的就是要学会反思,要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缺点,要明白自己的初心是什么,要懂得反省,要能够摔倒后及时站起来,做事要讲究方法和策略。
       张宏杰先生的这本书,真的很能让我们学到知识。读人物传记,借鉴他人的智慧,指引自己的生活,这也是一种读书的乐趣,更是一种收获。以书为鉴,以人为鉴,更好的前行。

返回读后感1000字列表
  • 上一篇:读《我的阿勒泰》有感1200字
  • 下一篇:《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读后感1300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