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后感1000字

《天才的编辑》读后感1200字

2025-07-03 08:28:57  本文已影响人 

《天才的编辑》读后感
   先看的书,后面又看了电影,心里有了文字里面的形象,又有了影像的概念,来说点感想。
     珀金斯不是一名声名赫赫的人物,非常类似企业概念里面的“隐形冠军”。但他赶上了美国文学转型的一代,风云际会之际,先后成为菲茨杰拉德、海明威、沃尔夫等新一代美国文坛代表的编辑,成就了一堆优秀作品。但他作为幕后的人员,在行业领域之外,长期声名不显,是一个“沉默的形象”,电影里面的荧幕形象很贴合的抓住了这个特点,让铂金斯显得低调,隐忍。

       铂金斯不是一个魅力四射的人物,更像一个勤勤恳恳工作的“匠人 ” ,传记作者通过详细的史料详细勾勒了这个人物的一生。可能正是因为这样的“平凡普通”,所以我们会对铂金斯有一种亲近感,距离感会少一些;明显的一个对比就是海明威,海明威充满了性张力,这一生可以说是“放荡不羁爱自由”,过得恣意纵横,加上天生的文学天赋,所以显得牛逼闪闪,看他的传记会觉得更过瘾一些。铂金斯的一生,会更加像普通打工人的一生,但我们可以从铂金斯身上看到我们普通人可能更遭遇的场景。比如爱情和婚恋上,铂金斯与他这些文学家朋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铂金斯有生活里的妻子,有一个特别暧昧的红颜知己,他长期给这个红颜知己通信,诉说自己内心的感受,但他终其一生,维持了自己婚姻的关系,与红颜知己没有任何过分之举(这点在电影里面没有照搬,那个红颜知己形象在电影里面完全没出现)。而他这几位声名赫赫的文学家朋友,都在爱情和男女关系上非常不一般的际遇,爱情给了他们文学上的滋养,但也让他们的私生活非常不那么平凡;

       书里描述的核心内容就是铂金斯和他这几位文学家朋友的交往,充分展现了铂金斯作为一位编辑大家的风范,其所作为,作为普通人也很难望其项背,但终究还在“平常人”的范畴,没有到天才的范畴;

        作为一位编辑,我给铂金斯总结的就是“ 文学上的知音,作品上的助手,人生中的益友,生活中的伙伴”;

       “文学上的知音”。铂金斯有很好的文学“品味”,而且类似价值投资者,他特别善于发掘年轻没有名气的作家,并且尽量维持长期的合作;在长期的合作中,如果普通一些的作家,他会根据作家的特点,做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指导,提升作家的水平;针对天才式的作家,他则总是鼓励作家维持高标准,鼓励作家创作出超越前作的新的作品;这些作家的代表作里,都流淌着铂金斯文学上的滋养。

作品上的助手 。这个主要体现在铂金斯与伍尔夫的交往和合作过程中。这是电影里面重点突出的内容。伍尔夫写作的一个特点是“冗杂”,他情感丰富,有充沛的表达欲。铂金斯作为他的知音,结合普通读者的视角,加上出版上的商业考虑,与伍尔夫深度配合,打造了伍尔夫那砖头一样的代表作。另外更能体现铂金斯职业操守的是,这样的作品完全可以说是他和伍尔夫合作创作的,但他坚持他只是一个编辑,书的所有权是规作者所有的。“因为我是一个编辑”;

    人生中的益友。铂金斯与这些作家早就超脱了工作上的关系,他深度介入并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在个性上,海明威属于典型的自主派,但也是伍尔夫,有些类似天真派,他和铂金斯之间形成了类似知己和父子这样的关系。书里有提到这种关系,但电影里面明显放大了这一面,增加了这块的冲突。这些作家也都成为了铂金斯的好朋友,铂金斯也在菲茨杰拉德和伍尔夫去世的时候,陷入了深深的悲哀;

生活上的伙伴。书里经常提到的一个情节是铂金斯提前给这些作家开具支票,支撑这些作家的生活,他还会和作家一起旅游,和海明威一起拍了那张渔港码头的照片,海明威写《老人与海》,一定也是基于这些生活经验,分享他们生活中的遭遇和感受,一起聚餐,一起分享阅读感受。当然书里没提伍尔夫带铂金斯去酒吧并且hang out的场景;

      铂金斯肯定不是一个普通的编辑,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也有家长里短(他一个大的遗憾就是有5个女儿,但没一个儿子),他很像周星驰《喜剧之王》里面的尹天仇那个形象,纯粹,特别,在编辑的岗位上兢兢业业,造就了编辑这个岗位的一个典范和高峰。

返回读后感1000字列表
  • 上一篇:《在轮下》读后感1200字
  • 下一篇:《长安的荔枝》读后感1700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