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后感1000字

《杨绛传》读后感1500字

2025-05-24 15:00:02  本文已影响人 

《杨绛传》读后感:要做一株永远盛开的兰花,清淡而充满生机。

总听人说,女人一生中有三次改命的机会。
第一次是原生家庭,但这个没得选择,投胎是个技术活,我们无法由自己决定人生的起点。
第二次是婚姻,选择一个好的伴侣,是获得幸福婚姻的关键。
第三次是自我觉醒,努力奋斗增强自身实力,拥有独立的能力等。
大部分的人能拥有哪怕其中一点,人生基本差不到哪里去。
而杨绛先生是集以上三点于一身的神奇女子,她不仅拥有着一个良好的优秀原生家族的基因,又遇到了一生至爱,与钱钟书先生互相成就,相互扶持,自身勤奋好学,兢兢业业,淡雅素净,宠辱不惊。
无论是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甚至在大家族里的任一角色中,都完美诠释了一个好女人该有的样子,让我敬仰羡慕,也被她的才情、智慧、德行深深感动。
十年前,我看了先生的《我们仨》《洗澡》,两年前看了先生的《走在人生边上》,今天再看先生的传记,让我对这位传奇女子有了更形象生动的了解。
先生的一生受父亲的影响是最大的,在书中写到她在上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回来与父亲交流时,父亲与她的对话,让人充满了力量。
她虽是家里排行居中的孩子,但因同父亲一样爱读书,又温婉听话细心好学,得到了父亲的独宠,与父亲建立起的深厚亲情,支撑着她走过了无数坎坷之路。
原生家庭的优秀基因造就了良好的家风,父亲杨荫杭曾是最早反清革命的运动人物之一,母亲唐须荌是一位有知识的传统女性,姑姑杨荫榆、杨荫浏等人,均从事教育事业,献身于艺术界等。特别是其父的独立、自律和不向世俗低头的个性,塑造了先生不被名利所累的品性。
书中让我最为感动的,是杨父对于子女的教育观。
杨绛上中学时被学生会选中,去街上游行宣传,但因为听说经常有轻狂者欺负女孩子,她不太愿意去,又不敢让别人知道是自己的本意,便想拿父亲当挡箭牌,让父亲去学校帮自己拒绝这件事。
杨父说:“你不愿意,就别去,为什么要拿爸爸做挡箭牌。”“该服从的要服从,不该服从的坚决不服从,你有自己的道理,就可以选择不去。”“世界是自己的,不要因别人的看法而改变。美国总统林肯说过一句话‘ Dare to say no(敢于说不),你敢吗?”
杨绛果断回答说:“我敢”。
杨父的这段话,让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懂得了:你是你,你要自己承担你的名誉。你要自己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你要敢于表达自我,要像林肯那样说“不”。
先生也许正是从此时起,拥有了一生坚定做自己的底气。
杨父还说:“我的子女没有遗产,我只教育他们能自立。”
如果说家是子女们的温暖港湾,那父亲就是子女们的灯塔,照亮着子女一生的方向。
世界上所有的养育最后只有放飞一条路,有人为自己的孩子谋划一生,却抵不过一个败家子。只有真正拥有了各方面自立的能力,方能在无法预知的人生路上披荆斩棘,闯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路来。
在爱情方面,先生也是直来直去,目标明确,不留后路。面对别人的谣言,他们开诚布公的向对方坦言,一个说“我没有订婚”,一个说“我没有男朋友”,最终情定清华,牵手百年。
作为妻子,钱钟书说她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作为儿媳,公公看到她与儿子的通信内容,亲自写回信告知把儿子交给她很放心。有人问她婆婆愿意跟哪个儿媳妇住,她说季康(杨绛)。这应该是一个女人在婆家受到最高的称赞了吧,嫁夫如此夫复何求。
作为母亲,她说钱瑗是她最好的作品。作为社会成员,她说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而身为一个作家,她的文字里更是显现出一种平和温婉,朴实风趣,没有刻意煽情,却很容易的感动着我这个读者。
人的一生短短三万天,回过头想想是何其的短暂,一个人追求快乐的方式有很多,但能让自己内心强大、坚定、幸福的,一定不会很多。
杨父说,起居家用,够用就行,不耽于外物,才能将全部的身心投入到自身的修养中。而读杨绛先生的文字和故事时,这种修养随处可见。
先生的百岁感言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盼望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正是这份淡定与从容,使得先生的魅力不止在于贤妻和才女,更在于淡然如菊,高贵如兰花般的优雅。
时光漫漫,岁月浮华,愿我们都能学习到先生的淡定和从容,做一株永远盛开的兰花,清淡而充满生机。
即便是老了,也能优雅地老去。

返回读后感1000字列表
  • 上一篇:读《象与骑象人》有感1200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