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基层的单位,他们在处理一些上级的任务要求与现实不符时,难道不知道上级就是在扯淡吗?大家都是聪明人,又怎么会不知道呢。可是,要吃这一碗饭,就得完成上级的任务。
大部分人的想法,工作是为了什么?越过越好。基层干部在越过越好的期望中,就得做出一些事情,干出一些成绩。这些事情和成绩,如果实实在在就不算什么。在上级那里,这是本分。
如果出彩,现实中又很难获得资源。如何获得资源?上级的补助,财政的倾斜,对口部门的支持。每一样都需要基层单位去跑、去要。如此下来,很多基层的干部,常常在往上跑。沉下心工作的时间就少了。
就算愿意沉下心工作。可现实中,基层工作的特点就是没有固定上班时间。家庭又怎么兼顾呢?
昨天有一位朋友给我来电话。他在乡镇工作,大小算是领导了。那个乡镇离市区近,工作压力应该也不大。然而,他还是愿意调进机关当一名科员。可见,乡镇肯定有他难的地方。
繁琐、责任、上级的压力,每一条都会让人想逃离。
未来走向何方
层层的压力传导,让乡镇疲于应付。上面千条线,下面就是一根针。上面是条条,下面就一块。常常条条出一份文件,到下面每个乡镇就都要落实。但是,乡镇与乡镇不同,地情、民情不一样。又怎么能整齐划一的形成同样的落实呢?最后,就是制作一大堆的上墙制度、宣传材料,上级来了,就说有做。
实际上,大多工作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疫情时,我在一个村委会呆过段时间。那段时间,很浪费。因为我还是一个30多岁,没开窍的小孩子,被村干部们带着走。他们没有给我看村里的实貌。我说话,做事也如一个稚儿。
不过此时回想那时,有很多可以思考的地方:从村委会的装修看,这个村应该是曾经辉煌过。村书记的母亲也是村书记,这样的传承,让我知道,在村一级,当村干部的两个途径:老人带路、以钱敲砖。
村委曾经被抓走一批。原因是非法采石。现任的村主任能说会道,但是不常见。村书记常常看到,不过也大多是做着自己的生意。村干部这个职业大概只能是他们的副业,收入太少了。
大部分的村委应该是不坐班的。乡镇干部,平时也难得来村里一趟。如果不是疫情,村民能见到的人也就是一两个网格员。
村干部们普遍缺乏一种服务人的素质与态度。外来人、困难户来办个事情,就算很简单,最后也很难。因为他们基本认为自己不是服务,而是高高在上。
或许,提高村级待遇,随着大学生村官让村干部素质的提升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优秀的人或者有兴趣的人,会愿意留下。
另外,治理的结构,也是很大的原因。一件事的落实,市、县都有对应的部门,可往往最后都要基层去落实。权不在,责任倒是很大。该谁的事,谁领走,才是真正为基层减负。管住上面,让他们不要动不动就找点事,让基层去做。
基层自己也不要折腾。很多长官,爱折腾。活动一大堆,开张热闹,没有后续跟踪、日常管理。公园建起来,过两年杂草重生。弄个文化节,花钱没效果。
信心比黄金重要
都说,有钱就好办事。经济的发展是一切的基础。面包会有,牛奶也会有。这需要金钱和时间的支撑。我们现实的问题,就是管得住下面,管不住上面。
上级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是最大的问题。把上面精简一些,去补充下级,给大家提高待遇,能安心工作。让乡镇不需要没日没夜的加班做事。或许,社会治理的现实就会慢慢的好起来。
而对于人,如果在小镇就他们住大HOUSE,过着相对舒服的生活,他们也就能安于此,用心的做些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