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后感1000字

《情书》读后感1200字

2025-05-21 08:44:53  本文已影响人 

《情书》读后感

玛格丽特·杜拉斯


    《情人》这本书一开始是比较难读的,但是当坚持了一下之后进入了作者的世界就会比较容易理解她跳来跳去的叙事人称。作者用意识流的写法,写一个老年的白人法国女性回忆自己少女时期在越南和一个中国青年男性的邂逅,一场露水情缘。她的写法看似没有章法,实际上是符合人们回忆事情时的真实情况。有时候,人们会用第三人称上帝视角去审视当时的自己,把自己看成“那个女孩”;而在回忆一些比较强烈的感触时又会把自己带入那个第一人称的视角,仿佛身临其境,再次体验。

    其实有所禁忌的感情所带来的张力并不算多新颖的题材,不过作者在写自己和中国男性的爱情故事时还加入了许多对于自己家庭的回忆。她和母亲微妙的情感:一方面她继承并欣赏母亲的倔强,另一方面她叛逆地选择了一种和母亲全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放荡、自由。她对小哥哥的爱,那是一种回忆起来都会让她心痛的爱。书里这样写道:“我对他的爱是不可理喻的,这在我也是一个不可测度的秘密。我不知道我为什么爱他竟爱得甘愿为他的死而死。一别十年,事情真的发生了,过去我可是很少想到他。我爱他,也许永远这样爱他,这爱不可能再增加什么新的东西了。那时我竟忘记有死。”小哥哥在原生家庭中和她一样,是弱势的一方,他们在母亲的愚昧和大哥的淫威下互相爱护,为少女的生命抹上了温暖底色。

    整本书的基调比较低沉,白人少女和中国少爷的爱从一开始就是“不被寄予希望”的,尤其是对白人少女来说,她打心底里觉得少爷也许自己只是少爷遇到的众多女性中平常的一个。至于少爷,文中有一段写得很好:“他不擅于表达他的感情,只好采取模仿的办法。我发现,要他违抗父命而爱我娶我、把我带走,他没有这个力量。他找不到战胜恐惧去取得爱的力量,因此他总是哭。他的英雄气概,那就是我,他的奴性,那就是他的父亲的金钱。”我想,我不必再多解释。不过,作者写出了一种暗沉的气氛中涌动着的强烈爱欲,这是被克制的,被轻描淡写的,“这身体的界限渐渐越来越分辨不清了,这身体和别的人体不同,它不是限定的,它没有止境,它还在这个房间里不断扩大,它没有固定的形态,时时都在形成之中,也不仅仅在他所见的地点存在,同时也存在于别的地方,它展现在目力所及之外,向着运动,向着死延伸而去,它是柔韧多变的,它在欢乐中启动,整体随之而去,就像是一个大人,到了成年,没有恶念,但具有一种令人恐惧的智能。”情人关系在爱情关系中的特殊性,可能就在于这种“未完成情结”和“忠贞”蕴含的深刻性与艺术性。

    现在,人们常谈论各种新型男女关系,例如“situationship”或者“fwb”等等。《情人》中的这种关系在现代社会完全是可以被理解的吧,只不过它比现代社会的许多关系多了一种“从前慢”的真情与缓慢,就像是热带绵绵不绝的雨季和夏天,摧折心灵。

    最后,用一段我很喜欢的书中的文字结束我的分享吧:

    不死本来就寄托在存在之中,有些人在不知对之有所为的条件下,是能够把不死寄之于存在的。同样,另一些人在相同的条件下,在不知能够那样做的条件下,也可以在这些人身上把不死寄托在存在之中。要告诉他们,这是因为不死觉察到生命是不死的,因为不死原本就寄托在生命之中。要告诉他们,不死不是一个时间久暂的问题,不是一个不死的问题,而是至今不为人知的另一种事物的问题。要告诉他们:说它无始无终,和说它与对生命的意识共始终,同样是谬误的,因为它既具有精神的性质,同时也有追求虚无的性质。请看沙漠的僵死的砂砾,小孩的死去的肉体:不死是不到这里来的,在这里它就停止了,在外部逡巡,绕开,离去。……

返回读后感1000字列表
  • 上一篇:《论语》读后感:在喧嚣中寻找生命的锚点
  • 下一篇:《边城》读后感1000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