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明末清初小说家董说写的《西游补》,我感觉作者的思想太前卫了!书中对梦幻世界的描写真是精彩纷呈!难怪鲁迅会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其大加赞赏:“惟其造事遣辞,则丰赡多姿,恍忽善幻,奇突之处,时足惊人,间以徘谐,亦常俊绝,殊非同时作手所敢望也。”以下是我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感想:
一、幻梦
我买的这本《西游补》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封面上还有一个小标题——悟空的梦。整个故事从牡丹树下师徒二人关于花红还是心红的辩论开始,到大圣被虚空尊者唤醒,唐僧春睡醒来结束,由始至终都只是一场幻梦。
作者董说一生嗜梦如痴,他曾经成立了一个梦社,把社友千奇百怪的梦保管在一只铁柜里,美其名曰“藏梦兰台”。他将自己多年来的梦境片段记入一本名为《邵阳梦史》的书中,把它看作自己某种意义上的传记。他还写过一本《梦乡志》,将梦的国度分为了不同的区域,并且为读者提供了许多“寻梦”的技术指导,书中列举的收集精品美梦的辅助工具包括:药炉、茶鼎、高楼、道书、石枕、香篆、幽花、雨声。此生他最得意的便是把一个梦写成了小说——《西游补》。
二、悟空
《西游补》第一回,师父用偈语教训悟空:“牡丹不红,徒弟心红。”却被悟空反呛了回去:“你一生有两大病:一件是多用心,一件是文字禅。多用心者,如你怕长怕短的便是。文字禅者,如你诗歌论理,谈古证今,讲经说偈的便是。文字禅无关正果,多用心反招妖魔。去此二病,好上西方。”长老听了这话只是不快,也不反驳。原来师徒二人本是一条心。
人都有七情六欲,它就像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悟空悟的是什么?色即是空?佛家追求的应该是克制内心的欲望,以求得心灵的平静。然而空亦是色,人非草木,谁又能跳得出尘世的罗网,真的做到太上忘情、四大皆空呢?所谓的空不也是一种姿态吗?
三、风流
第二回,行者梦游大唐绿玉殿,见壁上墨迹两行,其文曰:“新皇帝受命万万年,四方唱周宣之诗。小臣张邱谨祝。”行者看罢,暗笑道:“朝廷之上有此等小臣,哪得皇帝不风流!”说罢又听见一个扫地宫人自言自语:“昨夜我家风流天子替倾国夫人暖房摆酒,在后园翡翠宫中,酣饮了一夜。初时取出一面高唐镜,叫倾国夫人立在左边、徐夫人立在右边,三人并肩照镜;天子又道两位夫人标致,倾国夫人又道陛下标致。天子回转头来便问我辈宫人,当时三四百个贴身宫女齐声答应:'果然是绝世郎君!'天子大悦,便迷着眼儿饮一大觥……”
无论古今,权势者的自我膨胀、世人对权势的膜拜莫不如此。高楼塌,宾客散之前,哪一代的朝堂上没有阿谀逢迎的小臣?哪一朝的天子不是这般自大风流呢?
四、遗毒
《西游补》全书总共才十六回,悟空在未来世界做阎王审秦桧就用了五分之一的篇幅,可见作者对“偷宋贼秦桧”是多么的恨之入骨。“报仇雪恨,尊正诛邪”之前,作者用了大量笔墨,不厌其烦地罗列出阎罗殿内各色判官、判使、精鬼、厉鬼、佳鬼、小鬼、使者、无常的穿着样貌,为审判秦桧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审判过程当中,悟空一一历数秦桧卖国求荣、陷害忠良的罪行,用尽各种严刑将秦桧千刀万剐,最后还从太上老君那里借来了金葫芦,将秦桧之气化为血水,献给岳将军喝。岳飞坚执不饮那乱臣贼子的血肉,悟空就把这杯血酒赏给一个赤心鬼吃了。谁知这赤心鬼自饮秦桧血浆酒后,竟变了面皮,杀死了他的恩主判爷,径出鬼门关托生去了。
秦桧生前权势滔天之时,看着心姓秦的,便予加官进爵。撞着稍稍心姓赵的,“或灭满门,或罪妻孥,或夷三党,或诛九族,凭着秦桧方寸儿”。对那种“不姓秦又姓秦,不姓赵又姓赵的”,则是“竟行斥逐”了事。
人都是有私心贪欲的,暴戾成性的悟空也需要紧箍咒的约束才不至于滥杀无辜。推而广之,只有将权力的野兽关进制度的笼子,民众的权利才有可能真正得到保障。现代社会,如果还有人将国家的前途和希望寄托在明君、贤相、清官身上,不争公民之权,不察黎民之苦,只知道歌功颂德,明哲保身,跪久了爬不起来,为奴隶而不自知,那就真是可悲可叹了。
五、底气
第十三回,行者听见船头渔夫唱:“是非不到钓鱼处,荣辱常随骑马人。”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这样的:无所求,不去人群里扎堆,就不会有是非。要想建功立业,或者说想做点事的,才会有荣辱加身。如果你确实想追求点什么,那就要做好宠辱不惊的心理准备。有了这样的底气,你就不会再奢求得到所有人的理解,那些无聊透顶的闲言碎语也没法伤你分毫。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六、心魔
《西游补》第十六回,唐僧问悟空:“你在青青世界过了几日,吾这里如何只有一个时辰?”行者道“心迷时不迷。”唐僧道:“不知心长还是时长?”行者道:“心短是佛,时短是魔。”沙僧道:“妖魔扫尽,世界清空。师兄,你如今仍往前村化饭,等师父静心坐一回,好走西路。”行者道:“说得是。”向前便走。
何谓“心短是佛,时短是魔”?这还得结合故事中那些看似荒诞不经的情节来谈:八戒“只要半日黑甜甜”的梦中呓语;书生们为求功名所表现出的可笑形状;新唐天子与夫人互捧“标致”,宫人齐赞“绝世郎君”的荒唐;西施等一众美人“忏悔心随云雨飞”的“务实”;悟空迷惑项羽,让后者亲手斩杀爱人虞姬的罪过;秦桧卖国求荣、陷害忠良,最后却能够投胎转世贻害无穷的流毒;唐僧情迷青青世界,最后因新唐天子陷害,被悟空的儿子波罗蜜王所杀的魔咒……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一切慈悲、孽障皆由心生。人生就像是一场修行,最难做到的就是断绝贪嗔痴念,战胜自己的心魔。
故事最后,悟空落脚在乡野里的一所学堂,听见一位夫子在给学生们讲课,正好讲到《易经》里的一句话——范围天地而不过。在我看来:天再高,地再阔,从古到今,太阳底下就没有什么新鲜事。推而广之:没有什么铁板一块、牢不可破的制度,躲藏在某些腐朽制度背后的是一个个被私心、贪欲所腐蚀的人。如果掌握权势的人执迷不悟,拒绝拥抱改革,那就需要觉醒了的民间力量来推动社会进步。台湾的民主化就是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通过民主人士不懈的抗争,最后在开明领导人的主动配合下实现的。创造美好未来,需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唤醒心中那个不管天高地厚的行者,朝着理想的大道勇毅前行。退一万步说,即使自己没有了理想、信念,也不要去做那拦路的妖魔——唐僧肉可不是那么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