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洋葱给我。”她伸出手打断了他。他把洋葱搁她手里。
这就是我读到的这个故事的结尾。这个年轻人准备生吃洋葱不是源于贫穷,而是为了治感冒这样的情节安排是符合欧亨利的情节设计风格的,但是故事止步于赫蒂向年轻人要来了洋葱却戛然而止实在让人费解。于是我就在猜测这样设计的理由,难道说赫蒂发现画家女孩与拿着洋葱的年轻人完全属于两个世界,他们即便是相爱了,也肯定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于是她便将这个还没有发生的悲剧扼杀在了摇篮里。我又想还可能是赫蒂面对画家女孩即将遇上自己的白马王子,心里感到了一丝不平衡,同样是生活在贫民窟,为何画家女孩就有这样好的命运,而自己必须靠一双手打拼生活,过着朝不保夕的穷困日子,始终看不到希望,于是嫉妒心让她阻碍了两人的见面。
但是我还是觉得我的想法都不太合理,赫蒂在自己同样一平如洗的时候,能够将自己最后的一块牛肉与一个贫穷的女孩、还有一个同样也貌似没有食物充饥的年轻人共享,都可以看出她不是那种心胸狭隘的女人,那么这个结尾何解呢?难道是留下一个开放性的故事结局,让读者自己去脑补出若干的可能,可这也不是欧亨利小说的风格啊,如果是契诃夫,可能会有这样的结尾,但是欧亨利不会,他会清楚地交代故事的最终结果,而且结局都是语出惊人,让人备感诧异。于是我又开始搜索,而后我就看到了故事的真正结局。
赫蒂露出她不常有的、忧郁的苦笑。她拽住年轻人的胳臂,另一只手指指她的房门。
“老弟,”她说,“进去吧。你从江里救起的那个小傻瓜在里面等着你呢。进去吧。我给你三分钟的时间,然后我再进屋。土豆在那里等着。进去吧,洋葱。”
这样的结局虽然不给人意外,但是故事完整了,原来这还真是一个灰姑娘遇上白马王子的故事,这种美满的结局是让人欣慰的。赫蒂果真如读者期待的那样,是一个有着成人之美的心地善良的女孩。
然后我又一次的搜索,才看到了没有删减的这篇小说,除了能够感受到欧亨利真正的语言魅力之外,也对赫蒂的形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赫蒂是“肩膀”。她的肩膀瘦削而结实;她活到这么大,人们总是把头靠在上面,不论是隐喻比方还是实际如此;他们把自己的烦恼全留在那里,或者留下一半儿。如果用解剖学的眼光来看生活(这种看法并不比任何别的看法差),她注定是要充当肩膀的。像她这么忠诚可靠的锁骨到处都不多见。
赫蒂只有三十三岁,每当年轻美丽的脑袋靠在她肩上寻求安慰时,她都不免感到一丝悲痛。不过她只要朝镜子瞧一眼,悲痛就能立即止住。
这样的一个充当别人肩膀的女孩,自然不会是我想象中的那么狭隘的,但愿她也能早日寻找到属于她的能够给她依靠的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