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名著读后感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

2025-03-29 07:00:03  本文已影响人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


苔丝最终还是没有安安静静,听天由命。小说终章的标题是“功成圆满”,以为是安玑回心转意,和苔丝一起幸福的生活下去,虽然有波折,但大家还是有各自美满的结局。不过还是忽视了作者托马斯·哈代的套路,正如《无名的裘德》那样,苔丝的结局最终也是七零八落,让人唏嘘。

故事梗概

《德伯家的苔丝》故事可能不会太扣人心弦,但是也足够跌宕起伏。苔丝出生在马勒村的一个小手工业者人家,父亲(老德北)嗜酒,浑浑噩噩。母亲,就像大部分的母亲一样,不好不坏,又好又坏。老德北听了牧师对自己家历史的考证,便觉得自己原本也是家世显赫,只不过时过境迁,现在没落了,对于煊赫门第、高贵血脉的执着幻想,让老德北更加嗜酒如命,不切实际。老马意外死亡后,对这个家庭而言无疑是沉重的打击:他们损失了一个重要的做生意的交通工具。而苔丝又将马的死亡归咎于自己的过失,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不情不愿的答应了父母不切实际的幻想:让苔丝去德伯家认亲,攀附权贵,飞黄腾达,拯救自己没落的家境。但谁能想到,那个承载着父母的希望之地却是毁了苔丝一生的地方。

在被假德伯—亚雷·德伯玷污后,苔丝并没有选择依照世俗的要求,欺骗自己的良心嫁给假德伯。虽然这样做会掩饰她失去贞洁的羞耻,但是却要她赔上一生的幸福。她对亚雷·德伯根本没有爱,恨之入骨就是苔丝对亚雷·德伯的全部感情,自始至终,直至最后亲手结果了他。所以苔丝反抗了“世俗的要求”,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表现出了一个独立女性的形象。在牛奶厂,遇到了克莱——这个钟情一生,却又错付一生的爱人、情人、丈夫。在牛奶厂的那段生活,对苔丝来说,应该是此生最幸福的时光,而这幸福的感觉,等到她和克莱结婚时达到了高潮,但是婚礼当晚,在苔丝对克莱说出了她那悲惨而又不幸的遭遇后,她的幸福人生就结束了。

克莱离她而去,嫌弃她不清不白的过往,独自一人逃往巴西,希望能够躲避家乡可怕的世俗偏见。留下苔丝,在棱窟槐受苦受难,此外还要承受额外的痛苦,因为她的雇主当初被克莱揍了一顿,夫债妇偿。不过这些苦难没什么,苔丝扛得住,她还是对克莱抱有信心,对爱情有坚定的幻想。不过苦难远没结束,考验愈发艰巨,老德北的去世,让一家八口人无家可归。苔丝可以忍受寒冷、饥饿、身体上的磨难,甚至冷眼、污蔑、背叛等等心灵上的煎熬,她都可以忍。但是看着家人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她还是向苦难、向现实、向命运妥协了,她宁愿让自己的灵魂堕落,来换家人的一丝苟延残喘。

也许苔丝在答应亚雷·德伯这笔交易的时候,就已经把自己的灵魂出卖给魔鬼,以至于她最后决绝的杀死亚雷· 德伯,没有任何犹豫。手脚干净利落,以至于旅店的老板娘都没有立刻察觉到。所以这个结局,可能就是她做这笔交易的一个附属条款,等她见到克莱后就触发了。苔丝通过报仇、被判死刑,来证明了自己对克莱爱情的忠贞,但是却付出了满目疮痍的年轻生命。

一些理解

独立女性

独立女性的人设,应该是合情合理、智商在线的,比如简·爱。当苔丝把自己的不幸告诉克莱后,克莱却表现出了厌恶,而苔丝却有甘心做克莱的奴仆的想法,以此来弥补自己的“不贞”,可是“不贞”这个事实并不是苔丝自己的主观所为,这点克莱在巴西的时候也明白过来了,要看她当时的目的和意图,不能简单的以结果来判断她的品行和人格。但是苔丝也未免太卑微了,女性离开男性,就不能活了吗?为什么要如此卑微的请求克莱的原谅?但是苔丝跟简·爱不一样,虽然她俩都有一定的家族背景,苔丝的家世可能更加“显赫”,但是也更加遥远、缥缈、虚幻,最终只是给苔丝带来了厄运。不像简·爱的叔叔、舅父,至少还能给她教育、遗产,让她像一个小资产者一样生活,而不是像一个无产者一样挣扎着。所以简·爱的独立女性的思想,苔丝是不可能拥有的,受限于教育、受限于家庭、受限于根深蒂固的世俗约束。所以苔丝的不独立,也不会让人厌恶,只会让人怜惜,不是每个女性都是能敢爱敢恨、潇潇洒洒的。

反对宗教

克莱的父母是牧师、两位兄长是牧师,但是他是“叛教者”,不相信宗教的那一套。他的父亲也感受到了克莱身上的反抗宗教的意识,所以害怕把他送去剑桥,害怕克莱通过学习反而让他有更强大的理论依据来反对自己从事一生的职业。亚雷·德伯在中途短暂的信教,而且到处宣扬教义,教导众人,最终却被苔丝的三言两语击垮了宗教信念,虽说苔丝这对亚雷的打击好像小小胜利,但却解脱了束缚亚雷的宗教枷锁,让他彻底成为了一个无赖流氓。

愚昧乡民

代表人物就是老德北、苔丝的母亲,老德北好像阿Q一样的人物,整日浑浑噩噩,靠着在酒店喝酒聚会吹牛度日,对于家里的艰难生活是一点不关心。苔丝的母亲,一味地心存幻想,想着自己的女儿可以通过“德伯”的姓氏榜上大款,自己的生活也能鸡犬升天,却在无形之中把家庭的责任、生活的压力传导到了苔丝身上。本是需要自己考虑家庭生计,理直气壮的推给了下一代,而且又生了七个孩子,巨大的抚养压力让这个家庭看起来毫无翻身的希望,本应温馨的家庭并没有成为苔丝的避风港,所以在苔丝被玷污、被克莱抛弃后,家庭没有卸下她的负担,家人没有给予她宽慰,反而成了压在她身上一捆一捆的稻草。

凑巧相合

小说中各种情节的错位匹配,传递出了没有凑巧的无奈感,“因为世间万事,虽然计划得精心细意,尽情合理,而实行得可粗心大意。违情背理,所以呼唤人的和被呼唤的,很少能够互相应答;恋爱的人和恋爱的时机,不很容易凑巧相合。”从故事的发展看,好像都是在错配,亚雷·德伯错配了苔丝·德北,而克莱在疯狂追求苔丝的时候,苔丝却又不肯打开心扉,而马琳、伊茨、秀特又单相思的爱着克莱,到最后苔丝和克莱结婚了,可是在往事揭晓的时刻,两个人又不匹配了,克莱离开了苔丝,苔丝选择了苦难,亚雷·德伯又像狗屁膏药一样贴上来,强迫苔丝跟他在一起,人物关系的错配,是无奈,也是巧合,也许生活本来如此,没有太多的刚刚好。

金句摘录

这所宅第不是通常所说的宅第。它没有田地,也没有草场,也没有发怨声。

凡是有甜美的鸟歌唱的地方,也都有毒蛇嘶嘶地叫。

在那条篱路上出现的有生之物和无生之物,只有凄楚的十月,和更凄楚的她。

也罢,俺想咱们只有尽力往好里对付了,说到究竟,只有这样,才是自然的,也才是老天爷喜欢的!

越是有洞鉴之识的人,越能清楚地看到每个人的个性。一般的平常人,不能分辨出人与人之间的异同。

经验不在年龄的大小,而在阅历的深浅。

顶好别知道,你的本质和你已往做过的事,正和从前上千上万的人一样;也别知道,你将来的生活和要做的事,也要和上千上万的人一样。

你的真面目一旦显露,从前的恩爱反要成仇,时衰远败的时候,原先的姣好也要变得丑陋。

因为食物不能一日间断,信仰却只是过眼的烟云罢了。我们老看到,暂时需要的东西,永远有人供应,永久需要的东西,却供应一会儿就完了。

他只是在那儿琢磨,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白云苍狗,是生苦恼。

所谓耐性,就是道德上的勇敢与身体上的怯懦混合而成。

他现在觉得,人生里有价值的事,并不是人生的美丽,却是人生的酸辛。

好坏的真正依据,不是已成事实的行为,却是未成事实的意向。

返回名著读后感列表
  • 上一篇:《巴黎伦敦落魄记》读后感
  • 下一篇:《菜根谭》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