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诃德》的写作背景是当时欧洲盛行骑士文学(大概就是《红楼梦》中贾母怒批的“才子佳人”文学西欧版),但是很多骑士小说并没有传达出什么有意义的价值观,而是充斥着庸俗与暴力,荼毒人们的思想。塞万提斯于是塑造了堂吉诃德这么一个荒诞可笑的形象,借此讽刺骑士小说宣扬的那种不切实际的、过时的骑士精神。然而,堂吉诃德并非一无是处,在他身上,塞万提斯寄托了了他对理想、美德和爱情的追求。借书中人物之口,他还发表了许多充满智慧的见解。所以,这是但也不仅仅是一本“反骑士小说”的小说,里面的许多内容都值得反复阅读和思考。
随意摘抄几段:
历史学家的职责是要确切、真实、不感情用事;无论利诱威胁,无论憎恨爱好,都不能使他们背离真实。历史孕育了真理;它能和时间抗衡,把遗闻旧事保藏下来;它是往古的迹象,当代的鉴戒,后世的教训。
我实在觉得所谓骑士小说对国家是有害的。我有时是无聊,有时是上当,几乎把这种小说每本都看过一个开头,可是总看不下去,因为千篇一律,没多大出入。我认为这种作品是所谓米雷西亚故事之类,都荒诞不经,只供消遣,对身心没有好处,和那种既有趣又有益的故事大不相同。尽管这种书的宗旨是解闷消闲,可是连篇的胡说八道,我不懂能有什么趣味。人要从实际或想象的事物上看到或体味到完美、和谐,才会心赏神怡;一切丑陋、畸形的东西不会引起快感。
美德的道路窄而险,罪恶的道路宽而平,可是两条路止境不同:走后一条路是送死,走前一条路是得生,而且得到的是永生。
塞万提斯这种冷不丁的幽默、辛辣的讽刺、犀利的笔触(写的时候想到了鲁迅先生),也令人印象深刻。最著名的大战风车名场面:
他说罢一片虔诚向他那位杜尔西内娅小姐祷告一番,求她在这个紧要关头保佑自己,然后把盾牌遮稳身体,托定长枪飞马向第一架风车冲杀上去。他一枪刺中了风车的翅膀;翅膀在风里转得正猛,把长枪迸做几段,一股劲把堂吉诃德连人带马直扫出去;堂吉诃德滚翻在地,狼狈不堪。桑丘·潘沙趱驴来救,跑近一看,他已经不能动弹,驽骍难得把他摔得太厉害了。
这段描写又生动,又精彩,先让人忍俊不禁,想想那画面,又忍不住捧腹大笑(再次表示一下对杨绛先生的佩服,这段译得也特别特别好)。寥寥数语,一个思想荒谬、举止怪异的疯骑士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文字功底和溢出文字的幽默感全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紧接着堂吉诃德的侍从桑丘神补刀:
桑丘说:“天啊!我不是跟您说了吗,仔细着点儿,那不过是风车。除非自己的脑袋里有风车打转儿,谁还不知道这是风车呢?”
我只能说,这简直就是我的嘴替!
杨绛先生在译本序中写道:“据记载,西班牙斐利普三世在王宫阳台上看见一个学生一面看书一面狂笑,就说这学生一定在看《堂吉诃德》,不然一定是个疯子。”原本不能理解,后来读了才知道,原来真的这么有趣啊!因为白天时间不够用,有时候情不自禁读到深夜,一个人躲在床上笑到抽筋也是常有的事。我想塞万提斯本人大概是个幽默感爆棚的人,他的笑话不是那种招人哈哈一笑,之后就再也想不起来的笑话,而是会让人过段时间再想起来也还是很好笑,或者读的时候没品出来,结果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想明白了然后大笑不止的那种。
每读完一本书,特别是这种精彩的、人物很多很热闹的书,总会产生戒断反应,感觉心里空落落的。回头想想堂吉诃德这个人,荒唐、可笑、固执而又迷信,可是不谈骑士道的他,却又头脑清醒、逻辑清晰得不得了,竟是个了不起的大学问家。也许这就是理想主义者的悲哀,自己深信不疑的理论、坚守的道义,在现实中却全然不是那么回事。他谈起骑士精神来,妙语连珠,字字珠玑,让人即便知道这不过是空谈,也会被他满口的英雄啊信仰啊操守啊所感染。可是看看他做的事:他救下了被财主殴打的小佣人,然而他一走,财主就变本加厉地欺负那个孩子;他放走被押解的罪犯,那些犯人一得自由却立即抢走了他身上的所有东西。理想的光辉总是不久就被冰冷的现实熄灭,我看着都觉得累,但堂吉诃德却甘之如饴地践行着他心中的骑士道,并不觉得苦,也不觉得累,想想还挺羡慕的。
其实还有好多好多感想,但是真要说起来,也许十篇文章也说不过来。最后,以我很喜欢的两段话收尾吧:
堂吉诃德说:“人生的舞台上也是如此。有人做皇帝,有人做教皇;反正戏里的角色样样都有。他们活了一辈子,演完这出戏,死神剥掉各种角色的戏装,大家在坟墓里也都是一样的了。”
桑丘说:“这个比喻好!可是并不新鲜,我听到过好多次了。这就像一局棋的比喻。下棋的时候,每个棋子有它的用处,下完棋就都混在一起,装在一个口袋里,好比人活了一辈子,都埋进坟墓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