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名著读后感

《围炉夜话》读后感

2022-11-30 11:51:02  本文已影响人 

《围炉夜话》读后感
 

2022年11月东山书院共读《围炉夜话》。《围炉夜话》为清朝咸丰时王永彬所写,与明人洪应明写的《菜根谭》,陈继儒写的《小窗幽记》并称“处世三大奇书”。

开篇就被序文吸引,寒夜围炉,顾篝灯坐对,岁晚务闲,相与烧煨山芋……温馨恬淡的生活情景中,更容易听进去一些道理吧。

《围炉夜话》共221则,虽然是古文,但是通俗易懂。为了严谨我还是综合了两个版本的解析。阅读中时有本该如此的同感,时有一语点破的通透,时有醍醐灌顶的敲打,时有不置可否的思考……

【本该如此】的篇章,多是老生常谈,众所周知的。比如:

P4“与朋友交游,须将他好处留心学来,方能受益。”这也是我们从小学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道理。

正如本月参加的书院打卡活动,一行人大大小小聚在一起。且不说那些擅诗歌文章的、通音律的、懂茶艺的、能武术的定是自己的老师,我认为就那些字都没识够的孩子们也都是自己的学习对象。

有两个小男孩,小小年纪吟诵诗歌是抑扬顿挫、气宇轩昂,停练节奏把握得很好,姿态手势也很够味。

有几个小朋友紧张得背错了、忘词了也能重新再来,努力完成。

还有个和我一起学古筝的小女孩,她害怕自己表现不好,一直很焦虑、犹豫是否上台,我在旁边看着她经过强烈的内心挣扎,到最后自己化妆、绑指甲,战胜恐惧上台了。


闲聊时说起这些小孩,我说他们不仅是小孩,也都是我的同学。

谦虚好学本也是为人之道,读到这篇时心领神会。

【一语点破】的篇章,多是平日知其然,但未细思其所以然的内容。比如:

P19“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昧而多财,则益其过。可知积财以遗子孙,其害无穷也。”

我见到许多人思谋深虑,谋取钱财、争夺家产要为自家子孙积累财富;也见到一些身价不菲的人苦心经营,思前想后成立信托或者基金不愿把财富直接继承给子女。

通过新闻和身边的人事,我总是会思考财多权大未必是好,东西多了包袱重,前人关注利益点的大小、长远影响着后人的善果和恶果。

如今读到《围炉夜话》的这一则,为我透析了一些成因:若是子孙有才能又多聚财物,就会损抑子孙的志向 ;若是子孙为人不明事理并且多聚财物,就会助长子孙的过失。由此可知,积聚财物留给子孙,带来的祸害是无穷无尽的。

当然,我理解文章要表达的不是说前辈积累的财富不可以留给子孙,而是比起财富更该教导子孙善意与善行。大概就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意思,财富是不会害人的,不懂得创造财富和使用财富才会害人。

【醍醐灌顶】的篇章大概是因为这些篇章和自己的习性不同,却又言之有理,让我警醒。比如:

P18“有才必韬藏。”

我从小就是极富表现欲的人,希望把自己最好的一面都拿出来。我的惯性思维是积极表现,争取别人的认可与赞扬,既能增强自信,又能获得信任,还能不断鞭策自己变得更好。

可书中说“有才能一定要深藏不露,不加修饰,起初暗淡但会日渐彰显。”

读到时确有当头棒喝的感觉,反思自己的行为习惯,确实也存在许多弊端,比如过度自信就变成自负了,有时很难接受反对意见,强势又张扬。

又比如有些事项调子定得太高,出场即巅峰,往后就都是下坡路了,既不利于团结他人,又不利于循序渐进。


老话说财不外露,看来除了财富的财也是指才能的才。

【不置可否】的篇章也许是与解读有关,也许是与时代背景有关。有些文段或解析我是不够认同的。比如:

P63“凡事谨守规模,必不大错。”

我思量着开拓创新也是要务,文明的发展绝不是靠着墨守成规。害怕出错而一成不变,总会被时代淘汰的。有时跳出既定模式也是必要的。

P70“种田人,改习尘世生涯,定为败路。”

改行是困难的,但说定为败路恐怕有些偏颇。肯努力、逢时运未必不可行。

新东方在课外教育遭受变革的环境中在抖音做火的东方甄选就是例子;

做锤子手机的罗永浩因融资对赌负债6个亿,但3年多的时间通过转行直播公司还完6个亿也是佐证。

P76“君子以名教为乐,岂如嵇阮之逾闲;圣人以悲悯为心,不取沮溺之忘世。”

人该出世还是入世我个人觉得没有标准答案。个人志向不同,且每人所经历的阶段与修为不同,不可一概而论。

在佛学中,大乘教法在小乘教法利我(更关注自我完善、解脱)的基础上,还强调利他、利益一切众生。但大乘教修行者并不会因此挑剔小乘教不可取。

《周易》乾卦之初九,潜龙勿用,也是在告诫大家时机未到时,你是龙也得潜着,不可妄动。

本则所述的“名教”指的是儒学,但在《论语》里仁篇中,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意思是真正仁德的人是不会厌恶不仁德的人。


所以,我的愚见是人可自勉自强,但不宜妄加评断他人。始终我们能掌握的只有自己。

这些讨论也许是我解读肤浅,也许有些强词夺理。正如书中序言“语无伦次且意浅辞芜,多非信心之论,不足为外人道也。”

全书泛读后有3个很深的感触:

一是,发心对应果报。事情的结果由处事的发心而定,结果好坏皆应无愧于心。发心是伪装不了的,美人在骨不在皮。

二是,适度为宜。财富也好,才能也好,做学问或者处人事。不可一无是处,也不能矫枉过正。辩证地看待,从容地面对。

三是,读书、思考时许多论点思想即可正解亦可反解。正如算命先生说“父在母先亡”,你觉得是父先亡还是母先亡呢?所以,我们看到什么取决于我们相信什么。

返回名著读后感列表
  • 上一篇:《平凡的世界》读后感2000字
  • 下一篇:《红楼梦》到底有多牛?看完这10条读后感,我陷入了沉思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