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读宁高宁的《三生万物》有感:不认命,不内耗,不停歇

2025-10-06 09:15:17  本文已影响人 

读宁高宁的《三生万物》有感:不认命,不内耗,不停歇


刚到企业工作的时候,第一个老板教会了我许多小诀窍。印象比较深的就包括怎么来问killer question。

比方说,你听到一个人现场作报告,不管你是否听得懂,结束后可以通用的一个钻石问题就是,请发言人用三句话来总结一下报告的核心信息是什么?

我第一次听到可以这么干的时候,我是迷惑的,这么干可能要被骂的。

老板似乎看到了我的疑问,他用两句话让我醍醐灌顶:

第一,世界上再复杂的事情,都可以用三句话来讲清楚;

第二,如果一个人不能把他要传递的复杂信息用三句话来总结清楚的话,他自己或许都没有搞清楚这件事情。

慢慢地试过几次,感觉比较爽,对于怎么表达,怎么提炼观点开始有了更多的认知。当然,也通过问问题识别了一些人,这是后话了。

不过,如此一来一个后遗症是对于“三”这个字眼也有了更喜爱。这不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理论认知,而是来自于化繁为简做具体实践的体悟。

所以,看到宁高宁的《三生万物》这本书的时候,有点莫名的亲切。宁高宁用“三”这一个字串起来自己的大半生经历,娓娓道来,充满趣味。


坚信付出,不认命

从小开始,宁高宁身上就被烙上了要勤快、付出的烙印。他是相信“艰苦奋斗”的人。他一步步从农民到士兵再到大学生,从中国走到美国,再从美国走回中国,跳出一个一个的舒适圈,这里面的艰辛只有自己知道。支撑他挑战一个一个不可能的背后,是那种不断努力的心态,或者说不服输的犟劲,向上的冲劲儿。

他回忆自己做农民时对于未来的憧憬时候已经体现了这点,

我想我不应该每天重复做一件事情,我应该去探索更多的东西,应该去读书,应该去上大学后来我的确从部队参加了高考,上了大学。回想起来,那天的月夜好像引亮了我有意识的追求,有了思考、认知和觉醒。它超出了一般物质生活的范围,有了精神的因素。精神境界的需求和扩展范围更大,所谓“无形无限,无体无边”。其实后来所有的经历也没有跑出这个范围。

这是心无旁骛的低头拉车,是那种中国传统农民的较真,伴随了他的大半生。

那时候也意识不到,其实每个人对所向往的生活的追求就是社会的进步动力,追求的过程没有高贵和低贱,甚至不分成功和失败,都是人性的闪光点。

对于相信付出的人来说,时间是最宝贵的。

人生是由时间组成的,人生最珍贵的是时间带来的经历,是经历的丰富、广阔及深刻的体验和认知。人生下来,造物主好像给了你一摞钞票,这摞钞票就是你一生的时间,钞票用完了,你的生命也就结束了。

回顾自己的童年的时候,对于自己年幼时候经历的苦难,他是用感激的眼光来看待的。

父母是最困难、最节省的,他们总是把吃的先让给孩子,最后用开水冲一碗菜汤。他们对食物的珍惜是在匮乏和饥饿中形成的,他们用最节俭的生活态度过了一辈子。

对于父母的爱,他也有更强的体会,或许,这种家风是他们兄弟三人都能成功的关键。

我们那时在学习上的需要,家里都满足了那时家里没有人逼你学习,那时也没有高考,但家里的传统、父母的态度让你知道,如果学习不好是不行的。

Summer Davos brings leaders, exhibits together - Chinadaily.com.cn

洒脱,不内耗

洒脱的人不内耗,可以自己闭环。

我们许多人都知道天道酬勤,不过老天也同时提醒我们,选择比努力重要。在看待付出和选择的时候,我们或许需要的不是疑问,而是坚持,以及对于坚持的豁达。

宁高宁对流沙河的一篇散文记忆犹新。

流沙河回忆在被批斗劳改时住牛棚,晚上蹲在野地里方便,心里充满痛苦和愁怨。可当抬头看到满天繁星时他被吸引了。他仔细地看,哪里是北斗七星啊,哪里是天河啊,哪里是金星啊,哪里是牛郎织女星啊,它们在天上多久了,离我们多远呀……看着、看着,他心里亮了,满腔的压抑、苦闷情绪消失了。

他心里想,这个星球这么大,这个历史这么长,我们所受的这点苦难不算什么,都会悄然消失不见的。

漫天繁星和清风拂面都是美好的,生活的苦也是可以品味的,而记录这时的体验和感受才是最有意义的。

作为一个普通人,在现在这样的年代我们或许没有之前那样的苦难,但是我们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逆境或者障碍,影响我们的恰好是在这些大大小小的逆境中的情绪和行动吧。

宁高宁这大半辈子经历了许多,但是他在书里没有浪费笔墨在面临困难时期的苦闷或者牢骚,他如流沙河一样,在比较大小中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人生价值。在他看来,积极乐观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有位同事说宁总虽然事情很多很忙,但是他很轻松的、很潇洒的,他不纠结,也没有很大的包袱和压力。我觉得这个话对我是很大的褒奖,因为我觉得这是应该有的状态,也是我追求的状态、好的状态。这种状态对你自己和别人,甚至对因你而形成的环境都很重要,你的状态会反射出来形成团队的、公司的状态。不论什么工作,多大责任,多大权力,每天搞得很郁闷、不舒服,一定不是个好工作,或者工作没做对。压力和纠结只是一种可以传染的负面情绪,乐观才是积极工作的计划和方法。

这种积极乐观意味着一切都需要向前看,顾影自怜是形单影只也是固步自封。

人的心境有时要大,大可以去尝试从未有过的事业;但有时要小,把自己看得小,可以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这两个应该是同时存在的。公司里的战略实际上也是这样的平衡,大和小本来就是相对的。把大与小结合起来,把不断创新变化的与持续坚守的结合起来,理解了“三生万物”的道理,你就认准了前面的方向了。

对于自己的成功,他也是能够有清新认知的。

这18年,与其说我为华润工作,不如说华润培育了我。在华润经历的每一件事都是后来多年的经验和财富。特别是在香港的市场规则环境下,这种经历更宝贵。当时有人认为香港是自由资本主义,肯定尔虞我诈十分混乱,现在大家已经都知道,香港当时已经是个很成熟的经济体,它的市场环境的自由开放和国际化清晰严格的法律规则和专业化的人才是相互配合的。

在华润担任总经理时,宁高宁提出了6S理论。但是他对于6S有自己清醒的认知,不是自己一个人的功劳,是集体的智慧。在他看来不是说6S有多厉害,更重要的是在适合时间节点,推出了适合的动作。

这个6S体系实际也没有多大的创造性,就是根据华润当时的状况,特别是针对多元化控股企业的问题找到的一个综合管理的方法。可 6S提出后得到了强烈的反应,我自己也预想不到。华润各部门的团队立刻就把这个体系开始发展深化了,也细化了。它很快应用到了公司的每个环节。

不说6S体系到底起了多大作用,但在形式上,一个新上任的经理尽快提出自己的思路想法让团队了解还是很重要的,也是必须要做的。特别是提出有体系的完整的方法,对比以往惯常的做法有提升,这样就引起了大家对未来的憧憬和热情的参与。

所以你才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就是在这本书里的行文有许多兴之所至的表达。这本书里如果要算重复最多的词,“哈哈”应该算的上前五之一了。在一般的这种所谓自传体中,很少会出现“哈哈”的字眼,因为这可能意味着不严谨或者是不够正式,但是在宁高宁的书里,适时出现的“哈哈”准确地体现了宁高宁对于不断努力和与自己讲和的平衡。

人到了60多发就会知道,人这一辈子不是一条直线,它是个圆圈。人与人的不同在于,当这个圆圈画回来的时候你提升了吗?少小离家老大回,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APEC Leader’s Meeting Can Open New Road for China-US Cooperation, ABAC ...

迈过退休关卡,不停歇

可是,即便如此洒脱的人,在面临退休的时候依然无法免俗。退休意味着对于一个保持了几十年的惯性的强制改变,这是极其困难的。

临近退休这几年,特别是心里烦的时候,我就想啥时候退休就好了,我也几次向上级表示最好早点退。可真要退休了,这事又是新的体验。好像一场正在热热闹闹上演的戏剧突然停了。我像是从一场喧闹的晚会中走出来,来到场外寂静的草地上,心空空荡荡的,净是看到人们在窗内的背影,哈哈。这个感觉还有点酸酸的,有点激情投入后被遗弃了的痛。这种感觉虽然很短看但是挺深。这种感觉不光在心理上,身体上也有反应。知道要退体的当天下午,我出去开一个会,开会时说了几句话之后,我双唇发干,特别干,很不舒服。这种感觉从来没有过,好像身上突然断了水一样。回到办公室,看到就要离开的景物,喉咙哽咽胸口发紧,鼻子发酸,感觉是要离开一个生活了很久感情很深的地方,眼睛自然湿了。

每一个个体,不管职位怎样,都会对自己的那份工作有着大大小小的梦想或者远景。

同事们问我退休什么感觉?我说第一个感觉就是早上没地方去了呀,虽然我起床不早,以前还是很紧张地赶快去公司,现在早上起来很快地洗漱完毕,突然意识到不用去公司了!若有所失呢!看到大街上匆匆忙忙的人群感到很异样了,好奇他们还在奔波呀?为了啥呀?

与此同时,对于国企的领导人的任期问题,宁高宁还是有自己想法的。在他看来,年龄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

还有一个任期问题,企业不同于政府,企业家任期多长为好?当然有爆发力很强的明星如乔布斯、马斯克,十分耀眼。如果你看看巴菲特,如果你看看马士基海运的穆勒,从这几年我们大家都关心的芯片来看,华为的任正非,按说他们都很老了,但他们用几十年的持续努力打造了成功的世界级的企业,特别是在技术发明上更是不折不挠,用时间、用生命、用毅力攻克了难关,可以说没有他们就不会有这些企业的成就。企业的管理者如何评价、如何接替是世界难题,现在看起来,创造世界级的、伟大的基业长青企业的一个方法就是创造一个环境,鼓励一个人把几十年的生命投人进去,执着地、长期坚韧地、不畏艰难地去筑成一家企业,时间不可短。爱因斯坦也说了,时间也是能量,伟大的企业和伟大的创造产生需要能量,也就是时间和耐心。

Leadership Change at Food Giant Clouds Company's Future - Caixin Global

一个成功的国企领导人,在依然能打的年纪突然放松下来,这种反差是极大的。宁高宁自己走出这种惯性依靠的也是内心的认知,看清自己,看轻自己。

所谓世界500强企业的董事长,听起来是个头衔,可以很严肃、很紧张、很在乎。其实也可以不这样,也可以很平常、很轻松。啥事时间一长了就知道,不过如此,原来如此呀,哈哈!不必要的威严和神秘都是不自信的表现,这工作和企业里的其他工作也差不多,只是职务让你站在不同角度罢了。你觉得自己很重要,也把别人搞得很拘谨,大家都难受。无论什么事都应该收放自如,有自知、自信、自在,最好有点幽默。

退休是一道真正的关卡,对于一些身居高位的人来说这才是人生真正飞跃的开始。在他看来,退休应该是一件寻找轻松的事情。

过去对企业的责任像是罩在头上的,无形又无时不在的,它与你的生命一样重要,而且在不断变化中又有风险,但你又不能完全把握,现在脱掉了,这是大改变。你可以穿短裤去公园散步了。在这个年龄换一种生活方式,得大于失。

即便身为一个副部级的干部,特别是作为国企的一把手,能够有这样的理解,是对自己的释放,也是洒脱的最高境界。

有位记者问我,宁总你工作了好几个公司,回头看,你个人都得到了什么?我说这就像我们去了一趟深山,看到了许多美丽奇妙的景色,种下了许多未来会长大的植物。我并没有从山里带回多少奇珍异宝,只是沾满了浑身的露水和枝叶,抖一抖,原来都是闪闪发光的记忆,对人一生来说这不是也很酷吗?

退休了的宁高宁依然在折腾不止,出版书籍、上课成为他的新工作。毫无疑问,他已经迈过真正的退休坎,这是新阶段的胜利。

毕竟,如他所述,

往前跑,身后将会是繁花似锦。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富足人生指南》读后感
  • 下一篇:《教育的目的》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