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1 #
楔 子
放假跟家人吃饭,期间聊起一个话题,提到了关于成功,不由想到一句话是:“失败乃成功之母”,其实,很多时候应该是:“成功乃成功之母”。
这个说法来自于吴军写给他的两个女儿的信整理的一本书《态度》,书中写到:
“
人在年轻的时候,需要做成几件事,并且通过这些成功的过程,学会取得成功的方法。一个人如果做一件事失败了,虽然可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但是第二次哪怕他离成功再近,都有可能在最后时刻功亏一篑,人只有成功过一次,才更容易成功第二次,第三次,因此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
这本书采用书信体的形式,是作者吴军写给女儿们的信,分享的正是前者成功经验。在我看来,这本书面向对象广,不仅只有为人父母、子女,把书翻阅几篇都会收获颇多,本文借用部分内容跟大家探讨。
# 0 2 #
两 个 例 子
关于书中提到的“成功乃成功之母”,我是比较赞同这个观点的,尝试举2个例子:
Case1:在男子羽毛球界相信林丹和李宗伟是大家非常熟悉和喜爱的两个选手,两位羽坛传奇球星“争斗”十余载,留下了35场交手记录,“超级丹”以25比10胜出,其中在两人31次交锋中,李宗伟虽然取得了其中的8次胜利,但从未有过连胜的记录;相反,林丹保持着对李宗伟最长四连胜纪录。
在赛点来临时,虽然我们不知道两位选手的心态和想法,但当你多次赢得面对的对手时,一定是有心理优势的,在竞技水平相当时,往往是一点点的心理优势,一点点运气,相信最后取胜的概率也会大一些,如果一次都没成功赢得比赛,那么最后大概率也会输的,只有真正赢一次,体会过赢的成功感,当机会来临才能有可能再次成功。
Case2:在HR招聘时,如果两个求职者无论是从背景、学历、年龄、能力、笔试成绩等都相差不大,但是一个面试者从大学、研究生、以及之前的工作中,无论是论文、项目,虽然经历各种坎坷,最后都能成功完成既定目标;而另一个面试者,也能完成各项学习工作内容,但是都没能达到较高标准。如果你是HR,你更倾向于哪一个面试者呢?如果是我,可能更倾向于后者,从概率来说,前者抗压能力应该更强,因为如果没有几次成功的项目经验,到了关键时刻,可能就差一点点就放弃了,而且很难调节压力情绪,会选择性放弃。
# 0 3 #
抵 御 诱 惑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诱惑,比如:金钱、网游、酗酒等,怎么样去抵御它们呢,对于孩子玩电子游戏,书中写到:
“
抵御诱惑最根本的方法是有一个长远的大目标。这个目标要有意义,让你愿意为之努力。因为它很大,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实现,于是你的关注点和精力都聚焦在这个目标上了,渐渐就会对玩电子游戏这样的诱惑失去兴趣。
”
在投资中也一样存在诱惑,交易的诱惑,低估值的诱惑,恐惧的诱惑 ......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给自己设定一个长远的目标,比如准备投资至少20年,那么按照这个目标就不会为了几百、几千、几万的蝇头小利的不断买卖做“T”,不断切换投资标的,不断追涨杀跌。书中也举了一个例子:
“
凯鹏华盈的主席约翰·杜尔是当今公认的风投之王,他成功地投资了亚马逊和苹果等公司。杜尔判断是否投资的原则和很多人不同,他不是简单地以赚钱为目的,而是看看投资能否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这类公司以改变世界为目的,后者以赚小钱,小富即安为目的。
”
# 0 4 #
做 自 己 能 做 的 事
这个世界上,永远不缺聪明人,但是很多时候,聪明人做事情未必做得过笨人。因为聪明人往往会盲目自信,自我意识过强。而笨人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足,要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做事,要么只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不出圈。
要接受“自己能力有限”这个事实,对世界、对未来、对不确定性保持敬畏,要懂得自己很多东西都不知道。在这个前提下,才会对任何事物保持包容想了解的心态、同时也能对陷阱诱惑保持警惕,也就能有更多新机会、同时也能避开很多骗局。
书中提到了“D伯伯”关于是否成立广告公司的一件事,我猜测应该是段永平:
“
和巴菲特一同吃饭的D伯伯是中国民营企业家中的常青树,他在20多年前就夺得了中国央视广告的标王,这相当于拿下美国超级碗的广告位。广告让他的公司的家电产品在中国占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当然,他的公司为了树立品牌,从每年投入几亿元到现在投入几十亿元做广告。这自然养肥了一些广告公司。当时,他手下一些高管就建议,与其让广告公司赚钱,还不如自己成立一家广告公司,或者收购一家。D伯伯并不认可这个建议,认为自己办广告公司一定会办砸,因为他不懂这个行业,高管和他据理力争,那些人说:“您怎么就肯定我们办不好呢?或许我们能够学习,能够办好。” 他解释道:“我确实不知道为什么我们不能办好,但我知道一定会是一个失败的结果。因为如果你们的逻辑成立,今天世界上最大的广告公司应该是可口可乐广告公司,或者宝洁广告公司,但结果不是,这必然有原因。”这个非常特别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就是他从巴菲特身上学到的智慧。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常识很重要,能力圈很重要,不出圈很重要,阿段有句话叫:“做对的事情,把事情做对”就是这个道理,同时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
# 0 5 #
尝 试 改 变 自 己
在英国著名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的墓碑林中,有一块普普通通的墓碑,粗糙的花岗岩质地,外形呆板而缺乏美感。
它与周围二十多位英国国王那质地上乘、雕刻精美的墓碑,以及牛顿、达尔文、狄更斯等名人的墓碑相比,显得黯然失色,毫不起眼;
而且,它没有墓主人的名字和生卒年月,更没有一丁点介绍墓主人生平的文字。就是这座微不足道的无名氏的墓碑,却名扬世界。
凡是来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人,可以不去参观那些曾经显赫一时的英国国王的墓碑,可以不去参观牛顿等世界名人的墓碑,但没有不去参观无名氏墓碑的,而且没有不被这块无名氏墓碑所折服和震撼的,确切地说,没有不被无名氏墓碑上的碑文所折服和震撼的。
这块墓碑上所刻的文字是这样的:
When I was young and free and my imagination had no limits, I dreamed of changing the world.
在我年轻的时候,曾梦想改变这个世界。
As I grew older and wiser, I discovered the world would not change, so I shortened my sights somewhat and decided to change only my country. But it, too, seemed immovable.
可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于是,我将目光缩短一些,那就只改变我的国家吧。
As I grew into my twilight years, in one last desperate attempt, I settled for changing only my family, those closest to me, but alas, they would have none of it.
可当我到了暮年的时候,我发现我根本没有能力改变我的国家。于是,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我的家庭,可是这也不可能的。
And now, as I lie on my deathbed, I suddenly realize: If I had only changed myself first, then by example I would have changed my family.
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如果当初我仅仅是从改变自己开始,也许我就能改变我的家庭。
From their inspiration and encouragement, I would then have been able to better my country, and who knows, I may have even changed the world.
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也许我就能为我的国家做一点事情;然后谁知道呢,说不定我能改变这个世界。
看完这个墓碑的内容是不是感到最后啥都没说,因为转了一大圈发现最难改变的是自己,连自己都改变不了,又何尝去改变世界呢?
巴菲特曾说:“我不会花一秒钟去改变任何一个人,除非他自己一定要改变!”很多人不改变,总说我没有这个,没有那个,缺这个,缺那个,等这个,等那个,因为这个,因为那个……其实你真正缺乏的就三个字:做决定!记住:不是你的能力决定了你的命运,而是你的决定,决定了你的命运!
在《教父》中有一句台词:“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人的认知是不断进步的,我们不能固守旧思想,旧观念,要尝试去接受新事物、理解新理念,在《态度》中也写道:
“
世界上永远有很多我们觉得无能为力的事情,有些是注定的,或者运气不好,我们能做的事情比较少,但是有些倒霉事如果一再发生,就说明我们做事情的方法可能有问题,需要跳出原有的固定思维,寻找更好的方法,这既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
# 0 5 #
总 结
吴军在《态度》中从人生哲学、洞察世界、对待金钱、人际关系、有效学习、做人做事几个方面对她的女儿进行了指导和探讨,对年轻人应该有比较大的人生指导意义,篇幅有限不能一一阐述。
相信许多人在阅读后,对待人生的态度上,不局限于积极和消极的态度,而有更充分的理由相信:“态度决定命运”、“人一辈子不在于做的事情多,而在于做好几件事”、“从做每一件小事开始,慢慢形成习惯,习惯塑造了性格,性格决定了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