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妈妈是什么》读后感一一真正的大方“慈悲与智慧的光芒

2025-08-15 09:14:51  本文已影响人 

《妈妈是什么》读后感一一真正的大方“慈悲与智慧的光芒

我们常常夸这个人真大方。然而,一个人只是“大方”还不够,还需要智慧和慈悲的加持,这样方能润物细无声。


高中时,一位要好的同学经常约我外出吃东西。那时一份面1.5元,一碗四果汤1元,一个特香包2元,一块炸地瓜5毛钱。她请我一次,我回请一次,一个礼拜不到5元的零花钱很快就没了。偶尔我会尴尬地说:我没钱了。同学总是爽快的回应:没事,我请你。


刚开始心怀感激,接纳过几次,无形压力情然滋生。“吃人嘴短",仿佛事事要配合,否则就觉得亏欠人家。心理觉得有疙瘩,不畅快,渐渐地避开她,不敢跟她在一起,毕竟受之有愧。

“施”者的“大方”却使“受”者渐渐背上了“欠人情债”的包袱,反而疏离了关系。


初入职场,一位日本归来的上海人跟我成为了同事。那时大家大多自带午餐。我由于不太会煮饭,带的不是咸粥就是咸饭。她留意到我连续几天都带简餐,有次端着餐盒坐到我面前,说:“yumi san,我天天吃这些虾啊肉的,都快吃腻了,你帮我吃点呗。”

“啊……你天天吃这些还腻啊”我满是羡慕。
“我有个海关的朋友,经常送我一些样品(检验用的),根本吃不完。"

于是,我理所当然的接受了。


后来她经常多带一些菜,说是吃不完,让我帮忙消化,她才有机会买新的菜吃。

我想:也是,又有的吃,又能帮助对方。


有次,这位同事去我出租房,看到我的被子又小又薄,她问:“yumi,这么冷的天,你这被子能暖和吗?”
“有点冷,不过,我把被子对折,一半垫底,一半盖,就还好。"我回答。
"我家里还有一床被子,家里地方小放着占空间,本来打算处理掉,如果你不介意的话,你拿去用。"
“真的吗?太好了。"
我又理所当然的接受了,毫无负担。


真正的大方,不止是物质的给予,而是能顾虑到对方的心灵感受,真正敏锐,从对方长远的自尊、自信、自立出发。回想起来,我作为“受”的一方,当时真的没有一点难堪或亏欠,心中只有温暖和感激。


想起《佐贺的超级阿嬷》中的故事。作者是日本有名的相声演员,岛田洋七(原名叫昭广)。他描述小时候因为家里穷,跟外婆相依为命。有一次运动会后,他带着盒饭一个人在教室里吃。他家的盒饭只有腌萝卜。
这时候班主任进来了。说:“昭广,你的饭盒里是不是有腌萝卜?”

他说:“对呀。”
老师说:“老师今天消化不好,肚子疼,就想吃点这个腌菜,咱们俩换一下好不好?”

然后昭广说:“好啊。”
于是老师拿了一盒非常丰盛的便当和他交换。回到家以后,昭广跟外婆说了这件事。外婆说:“那才是真正的体贴。我不是同情你,而是我肚子不舒服,今天跟你换一下盒饭。”

最后昭广发现一到运动会的时候几任班主任都肚子疼,都要跟他换盒饭吃。

多么温暖而充满智慧的善意啊。我们给出善意的时候,考虑到对方的感受,照顾到对方的自尊心,甚至让对方觉得是你帮了我的忙。这份设身处地的周全,背后蕴藏着多么大的谦德。如果大方成为对方的枷锁,那么我们也要学着与对方同频,比如“对方消费不起,我也不消费了,陪着对方一起忍耐。”无论如何,一切都不是完全从多少带点沾沾自喜的“大方”出发,而是将心比心,润物无声的慈悲与智慧。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东京贫困女子》读后感
  • 下一篇:《桃花源没事儿》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