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理智与疯狂——中美贸易战的起源和发展》读书笔记

2025-05-04 08:19:18  本文已影响人 

《理智与疯狂——中美贸易战的起源和发展》读书笔记

    本书书名全称为《理智与疯狂——中美贸易战的起源和发展》,是杨国华老师于2021年所作。全书主要梳理了美国对华301调查、中美围绕WTO展开的诉讼和对抗,特朗普上台之后中美在经贸领域的冲突、谈判与合作,以及对于特朗普、莱特希泽本人性格特质的分析。本书对于中美贸易战的起源和发展的阐述资料参考翔实,时间线梳理完整,总结分析清晰,较好地整理了2017-2021年期间中美经贸战的全过程。最后,对于特朗普本人精神状态的分析,为“理智与疯狂”的标题点题。本书通过对于特朗普人生经历、出版专著、日常演讲文本的分析,参考记者、心理学家的分析,揭露了特朗普非理性决策背后的精神世界,从“事在人为”的思路,较好地为特朗普的怪诞行为作出了解释。在附录部分,杨老师还记载了自己在美国的时候的亲身经历,以及美国人民对于特朗普的感情、感受。对我来说,前半部分是充满干货的,但是读起来有一些吃力。在阅读到对于特朗普的精神分析的时候,疲惫的大脑总是又会振奋起来,仿佛隔着书页和老师会心一笑:“特朗普就是这么个人”。

    中美经贸战是一个沉重但是激情澎湃的话题。沉重是因为这代表着我国几千亿美元的产品的竞争力,代表着我国的产业升级之路以及背后千千万万的产业工人的岗位。激情澎湃是因为,这是一件注定会载入史册的巨大事件,其交锋规模之大、对于多边经贸规则冲击之强、特朗普风格之古怪,都是前所未有的,值得我们投入、分析、并且为国家利益与世界人民福祉而战。我想,这也是杨国华老师写下这本书的初衷。这样的前无古人的事件,既有可能是宝贵的观察机会,也有可能是某种趋势的开端。无论是何种,这样的分析都是有价值的。

    通过分析,本书发现,虽然中美经贸战以“301条款调查”作为开端,但是其后达成的《中美第一阶段协议》中,美方的要价却和《“301 条款”调查报告》指责的内容大相径庭。美国对于中国的指责主要是技术转让和知识产权保护,但是却要求我国在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农产品、减少贸易逆差等方面作出让步,这更加证明了所谓“知识产权问题”可能只是为了减少贸易逆差的幌子。

    在WTO,针对关税措施,中国向美国提起了诉讼。在DS543案件中,专家组认定美方违反了GATT第1条(最惠国待遇),第2条(关税约束),并且不符合第20条的抗辩(公共道德)。老师认为,对于第1、2条的违反无需多言,而美方原因的公共道德例外则属于事后的没话找话,强词夺理,自取其辱。关于中方的反制措施的依据,老师认为在WTO框架下,“非经WTO争端解决机制授权不得采取反制措施”是WTO比较明确的规定。在一般国际法中,老师列举并且论证了《联合国宪章》第51条“自卫”、VCLT第60条“重大违约”,《国家责任条款》第25条“危急情况”。老师的论证虽然并没有完全解决WTO框架下的一致性问题,但是开辟了从一般国际法乃至自然法框架下的评价的新思路,并且对于中国反制的法律依据进行了初步论证。这让我想到了纽黑文学派的观点:国际法是一个动态的、权威决策的过程,而不是静止的规则实体。国际法的效力更多体现在其实际执行和普遍接受上,而不是仅仅依赖条约的形式。总体来说,我认为本书已经对于我国反制的可能依据进行了充分梳理,基于国际法的体系的进行了详尽、严谨的论述。

    本书从事实基础层面对于特朗普的政策提出质疑。虽然2018年之后美国对华经贸政策主要采取质疑、批评的态度,但是老师从2017年之前的官方资料中,找到了不一致的表述。例如,2016年《中国WTO报告》总结了,中国入世之后履行承诺,开放市场,使得美国对华货物出口增长505%,服务出口增长802%,并且美国采取对话和WTO诉讼的方式,取得积极效果。在短短一年之内,事实没有改变,而是执政者的态度发生了改变,竞争和遏制的视角压过了中国入世对美国带来的益处,“非市场经济”成为了吹毛求疵的对象。其次,美国的去工业化也不是贸易导致的,科技带来的产业转移时间远远早于20世纪90年代的贸易协定繁盛期。

    本书最特别的地方,在于结合了对于特朗普心理状态的分析。杨老师认为,“事在人为”,领导者具体的性格和其执政决策有着直接的联系。不同于传统的精英政治,特朗普更体现出了一个具有“匪气”的商人特征,对于加征关税的幅度更多来源于张口就来,而非精确计算。杨老师列举了两本畅销书《危险的特朗普》和《恐惧:白宫里的特朗普》对于特朗普精神疾病和白宫混乱决策的描述。这一说法得到了5.5万人签名、1700位精神专家的支持以及65位议员提出检查总统精神状态法案的呼吁。从特朗普的个人著书中,也能看出他是一个冲动、好斗、矛盾的人。他擅长在交易中施压,我行我素,极端自私,富有攻击性。这两本书的作者分别是特朗普的侄女(职业心理医生)和揭露水门事件的知名记者,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从公开演讲中,也可以看出,他的演讲随心所欲,逻辑混乱,信口开河,经常犯常识性错误,思维混乱。他可能在演讲中把问题颠来倒去的说,也可能突然转变自己的话题,不知所云。

    我认为老师基于特朗普的演讲、著书、以及第三者对于特朗普观察的资料,对于特朗普的分析,是准确到位的。但是,我对于这样的人当选美国总统并不意外,因为在普选制度下,这样的一个“匪气”的总统,对于普罗大众来说,可能比精英的人设更加有吸引力(当然我认为2024年的拜登与哈里斯在演讲方面更加不专业,连“精英”的标准都没有达到,客观上可能导致了特朗普的第二任期)。这让我想起了大家对于《亮剑》中李云龙的追捧。在《亮剑》这部老电视剧中,李云龙是一个极具煽动力的领导,他勇敢善战,不拘泥于规则甚至打破规则(例如,不服从撤退命令、不经请示攻打伪军骑兵营和平安县城、违反命令消灭已经被招安的谢宝庆部)。对他来说,政委的领导和上级的约束如同空气,或者有可能成为其取得胜利的桎梏。他的胜利往往来源于出奇制胜(例如炮击斩首对方的指挥官,土工掘进用手榴弹消灭山崎大队)。这样的角色广受大家的欢迎,认为这是一个为数不多“接地气”的角色。这体现出,普通人可能天然难以理解“精英逻辑”(特别是由于收入差距扩大、制度保障不完善导致的与精英阶层的对立,甚至使得电视剧中越是丑化“领导”越被认为真实),而对于直接简单的好处和看似真诚的无知充满好感。因此,红脖子们宁可跟着特朗普“赢”,也不愿意在精英政治下“输”。(用当前互联网的流行话术,双输好过单赢)当然,政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但是特朗普的当选并非偶然事件,其精神状态从大体方向(充满匪气)上也并非偶然事件,只是在具体的层面确实超出了大家的认知。近期特朗普的支持率下降也印证了这一点。虽然在选举中,特朗普的“匪气”给他带来了更多的人格魅力,但是在民众洞悉了其背后的灾难无知带来的后果之后,也会作出正确的选择。

    总体来说,我认为本书对于2016年到2021年的特朗普对华经贸政策进行了详尽的梳理,在事实层面,本书对于特朗普贸易政策的合目的性(例如以知识产权为名的贸易协定)和事实基础提出了质疑,揭示了美国为保护本国产业和经济利益而增加贸易壁垒的无理行径。在法律层面,本书从WTO的视角分析了我国的反制的可能国际法依据,为我国应对关税战提供了参考。最后,本书对于特朗普的怪诞精神状态进行了分析,突破了传统的“精英政治”的认知,展示了一个真正的有精神疾病的人在总统的岗位上的灾难性表现。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前半部分的梳理部分稍显枯燥,但是对于特朗普政策的事实质疑酣畅淋漓,“用美国的文件打败美国的文件”,展现出了研究的价值。后半部分对于特朗普精神状态的分析,则是从更加生动的角度总结了特朗普的怪诞行为。虽然我已经知道了他作为“人气总统”肯定是更加接地气,但是在明确知道了他执政的肆意决断,以及其本身自负、自私的性格导致这样的肆意决断可能还会继续持续,我还是倒吸了一口冷气。从群体决策的角度出发,似乎领导人本身的性格并不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正所谓“他是民选的总统”,其性格本身是民众选择的一部分。本书着重分析了其疯狂,但是缺少对于民众为何选择了这样疯狂的总统分析。但是无论如此,选择一位“疯狂”的总统,终究是有反噬作用。我们会指望一个理智的民选总统真正从民意和民众的利益角度出发行事,但是却似乎无法指望特朗普如此行事。他在舞台上以胜利者的姿态咆哮着,一边宣称自己为台下的人带来了利益,一边牺牲者台下人的利益,而台下的人却为他欢欣鼓舞。这虽然怪诞,但是却是事实。我们要做的,就是相信科学,相信理智,以精明的决策应对疯狂的关税,相信全球的秩序终有回归的一天。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重塑心灵:每个人都拥有让自己成功快乐的能力》读书笔记
  • 下一篇:《瘟疫与人》读书笔记分享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