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李跃儿用最明确,最生动的语言解读孩子的幸福观,通过190多个生活和教学中的故事,演绎了一系列实用有效的方法,为父母、老师和孩子快乐交流建立了一个合乎人性和理性的平台,使孩子变得不同寻常地愿意与教育者配合。阅读本书的经历,将是教育者学习爱的智慧的过程,不仅对教育孩子有用,对于提高我们教育者自身的修养也有深刻的意义。
李跃儿说“孩子是脚,教育方法是鞋,教育者是造鞋人。造鞋人只有在充分了解脚的大小、形状,脚的需要及感受的前提下,才能够制造出合脚的鞋子;同样,教育者只有在研究了孩子的心理路程、精神世界以及成长机制的前提下,才能设计出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
这一本关于教育的书,李跃儿用最明确最生动的语言来解读孩子的幸福观。本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淡淡的温馨,没有华丽文藻,没有专业术语。她站在一个叙事者的角度,详尽却不繁复的讲述一个一个她遇到的、看到的、听到的故事。
“拿走孩子的幸福”其实就是不能真真正正的理解孩子的一些行为。由于不理解而带给孩子许多痛苦,这些痛苦造成了孩子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就会成为他们人格的一部分,成为他们性格的一部分,进而为他们将来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困难,影响他们的发展。而到底是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呢?顾名思义是大人们。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于家长和老师中。我们认为自己是成人,比孩子更有经验,更有正确思考的能力,判断是非的能力。但是,我们都是从孩子的阶段慢慢成长起来的,却早已忘记了当时的自己使用何种眼光看待周围世界的,使用怎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所以,常常会误解了孩子的本意,搓衣理解孩子的想法。
读完本书,实在有许多想要分享的,以下是精选的好句分享。
城里也有这样的地方,向自然一样美的、充满着大树一样的灵性与鸟语花香……
你想要你的孩子成为什么样?只能积累知识的一个工具,还是成为一个真正的、有智慧的人?
老师爱孩子了,才能找到适合于孩子的内容和方法,这样孩子才能接受你。
作为一个教育者,应该是天使而不是上帝,要与孩子平等地相处。你是农民,我就以农民的方式与你交往;你是大师,我就用大师的心态与你交往;你是孩子,我就用童心跟你交往。
……
李跃儿老师认为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基础。“孩子是脚,教育方法是鞋,教育者是造鞋人。造鞋人只有在充分了解脚的大小、形状,脚的需要及感受的前提下,才能够制造出合脚的鞋子;同样,教育者只有在研究了孩子的心理路程、精神世界以及成长机制的前提下,才能设计出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还给孩子本应有的幸福,呵护与珍爱幸福童年,我们也知道是教育的根本职责,但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缺乏尝试的教育方法带给我们观念与现实强烈的冲击。在教学中,我们往往更注重的是孩子的分数成绩,而忽视孩子们的心灵成长。片面的应试教育,使我们不愿给孩子犯错的机会。要深知,孩子就是在错误中成长啊!我们却总是在斥责声中磨尽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热爱生命的孩子,才能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像探宝一般发掘到这个世界中的美好:身处大自然时,能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即使是一株野草一朵野花,也不忽视他们的美;能轻易发现周围人的优点,即使遇到再坏的事情,也能发现别人不易察觉的机会。热爱生命的孩子,知道什么是美的,自然知道什么是丑的,在漫长的成长道路中才能不迷失方向。热爱生命的孩子,才不舍得随意糟蹋自己的生命: 双城记读后感,喜欢将短暂的生命染上绚烂的色彩,所以会不断尝试各种有趣的事情,最终会专注于自己的兴趣所致。热爱生命的孩子,内心是温暖的善良的,对弱小会有悲悯,对残暴会充满愤怒,对自己给别人造成的伤害常常心存愧疚。
所以,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热爱生命,即使他将来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成就,即使他将来遇到很多挫折和困难,他也不会扭曲成一个对社会有危害的人。热爱生命的孩子,将来才有可能成为人格完整的人。
因此,我现在要做的,不是纠结于那种教育方式,而是让自己真正认同“热爱生命”这个价值观,用行动让自己成为一个“热爱生命”的人。当孩子有一个“热爱生命”的妈妈、爸爸和老师,耳濡目染之后,才有可能能成为一个我所期望的“热爱生命的人”。这就是育己才能育人。
合上这本书,我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以教育者智慧的,而不是愚昧的爱来爱孩子,同时要孩子学会爱,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所有人、爱所有美好的东西,保护孩子懵懂的心,让他们有一个温暖的港湾。”今天,我们应该敞开心扉大声呼喊:“把幸福还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