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这本厚厚的书籍(670多页)难得一口气读完的一本书,大概用了3周左右空余时间看完了。作者是 台湾大学教授傅佩荣老师。作者把东西方哲学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一遍,让我系统地了解了东西法哲学前世今生,非常系统的一本书。
首先什么是哲学,古希腊文翻译过来哲学就是爱好智慧。 书中介绍了西方哲学起源于古希腊的一些悲剧神话。后来到苏格拉底,柏拉图等。苏格拉底可谓是一位非常伟大的哲学家,他启发式的辩论问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苏格拉底见到人们讨论勇敢,就上前请教地问,什么是勇敢,可以告诉我吗?苏格拉底再问对方问题的过程,启发对方发现自己对勇敢认知不足。从来让人们去反思。可惜的是当时他得罪了写悲剧戏剧的一些作家,被带到罗马广场接受审判,罪名是对当时罗马的神明不敬,对年轻人误导等。他选择勇敢地捍卫法律去死。
他的思想后来影响了西方很多哲学家,分了不同派系。柏拉图,犬儒主义等。
柏拉图建立了一所大学,来学习传授哲学逻辑学方面,几何学,数学,逻辑学等等。西方自然科学发展的稍快估计和柏拉图有很大的关系。
西方哲学在二战时期发展出了存在主义哲学,代表人《局外人》作者加缪,萨特,还有一位我给忘记了,好像是这两位的前辈。加缪出身不好,但才华横溢,写出了非常多的优秀作品,可惜天妒英才发生车祸年纪轻轻就走了。
存在先于本质,这是存在主义主题思想,在当时战后时期出来这种思想很是及时,当时大多数人经过战乱,觉得人生无意义。世界充满了荒谬。存在先于本质告诉我们,不管处于什么情况下,人都有选择的权利,都有重启的权利。还成了心理学家的治疗方案。所以不要被过去童年的阴影羁绊,存在先于本质,你随后可以选择重启自己的人生,把握当下。
中国的哲学作者是从《易经》讲起,一个阳爻,一个阴爻,变化出64卦。这可谓是变化的哲学,老祖宗告诉我们人生最大的不变就是变化,或者说宇宙最大不变就是变化。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阅读了传教士用拉丁文翻译的《易经》,设计了计算机,二进制就是受《易经》的启发。
作者用四句话总结了《易经》的教化:
自己以诚 告诫我们要防范邪恶,保持内心真诚。启动邪念的时候要告诫自己。千算万算不如老天一算。做个真诚的人,善良的人是最划算的。聪明的人太多太多,喜欢占别人便宜,投机取巧,算计别人。到头来自己失去的会更多。
待别人以谦 谦虚纳百福
观万化以几 万化就是万物的变化,以几就是几微,微小的变化,说明用占卦的方法预测未来是一种正当的途径,可以弥补人们理性不足。
合天道以德 一个人不管如何安排人之道以实现趋吉避凶,最后还是要回到自身的德行修养上来。
下面到了儒家学派,孔子是典型的代表,作者也总结四句话
对自己要约
对别人要恕
对物质要俭
对神明要敬
孟子承前启后,他很崇拜孔子,养浩然之气,真诚是关键。儒家告诉我们人性是向善的。
儒家有横侧面,自己对天下人都有责任,所以孔子的志向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如果没有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机会,儒家还有纵侧面,让自己知天命,敬畏天命,顺从天命,使自己的生命抵达圆满的境界。
到了道家学派
老子和庄子,道家告知我们人活着的时候只有一件事值得去做,就是设法悟道。
作者总结道家的四句话:
与自己要安
与别人要化
与自然同乐
与大道要游
庄子把老子的思想理解透了后去执行了,庄子写的《逍遥游》令人印象深刻,庄子一生穷困潦倒。但给我们后世留下了很多精神食粮。庄子认为天下人所看重的财富,地位,显贵,长寿和名声,一心追求这东西,会带来诸多问题。从而失去自然之乐。 陶渊明有句话可以作为座右铭:勤靡余劳,心有常闲。
东郭子请教庄子:所谓道,在哪里呢?
庄子说:无所不在。
东郭子说:一定说个地方才可以。
庄子:在蚂蚁中
东郭子:为什么如此卑微
庄子说;在杂草中
东郭子说:为什么更加卑微
庄子说:在瓦块中
东郭子说:为什么越说越过分
庄子说:在屎尿中。
东郭子不说话了。
庄子是超级超级智慧之人。
儒家强调修德行,道家强调智慧觉悟。庄子说了古代人的智慧的顶点是:未始有物。就是从来不曾有万物存在过。万物都是虚幻的,万物一直在不断变化生灭中,一百年前没有我,一百年后也没有我,我在本质上是虚无的,万物都在时间过程里出生和结束,从永恒的道来看,没有任何东西存在过。
道家绝不会让人陷入虚无主义,道家希望人们了解;唯一存在的是道,它妥善安排我们的出生,也将妥善安排我们的死亡,我们可以放心地生活,不要追逐物质而不返,不要计较人间的得失成败。如果把自己的生命只放在这个世界上,放在人类社会中,实在很累,往往会错过更重要的东西。
告诉我们人生没有必须,我一定要干什么。
哲学就是这么好玩,爱好智慧。我是一个喜欢哲学的人。尤其是人文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