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本书给我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要是早点读到就好了。(加粗的文字是引用书中的)
从《底层逻辑》中学到了更多角度的思考方式:
1.目光要放长远,坚持长期主义,不要被表象弄得眼花缭乱而忘了自己的目标。一方面是不要被诱惑,看到短期的利益就改变了选择;另一方面是不要被一些小的困难挫折阻碍而失去信心,要勇敢地坚定自己的目标。
2.用动态的和辩证的眼光看问题。一个观点在某些条件下成立,在某些条件下就不成立,在学习时不仅要学习理论的内容,更要学习它所需要的条件。而且在持有某种观点时要思考反对这个观点的理由,越是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我们就越能认识得更全面。
3.透过现象看本质,想清楚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对于成功的经验不能全部照搬,而是理清成功的方法的科学性,对于失败也不能全盘否定,找出问题解决问题。看清了事物的本质,我们也就可以不在无关的事上浪费精力,也更不容易被眼前的表象所迷惑。
•我们常说“眼见为实”,经验很重要。很多情况下,确实如此。但有时,我们看到的表象或者经验会欺骗、迷惑我们,让我们看不透事情的本质。
所以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抛弃经验,放弃想当然,不要轻易下结论,要怀着空杯心态去看问题。
二是运用“假设—验证—结论—调整”,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得出结论,最后做出调整。
三是不要被利益、立场左右,要就事论事。
•分析问题的时候,记住五个关键步骤:
一是找到核心存量。
二是找到关键因果链。
三是找到增强回路。
四是找到调节回路。
五是考虑滞后效应。
4.概率思维:由于我们接受的信息是不完全的,而要做成一件事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那成功的概率就非常的低,大部分要看概率看运气,我们能做的是靠“时代”“战略”“治理”“管理”来对冲运气。
书中还讲了复利思维和系统思维,我的感悟是,要顺应时代的趋势,坚持做可以带来长期效益的事,把今天的学习和之前的结合起来,专心地做好应该做的事,就不会为每一件事而焦虑,然后平静地接受成功和失败。
5.细化自己的时间颗粒度。在看这本书之前,我的时间颗粒度是小时,当看到有人的时间颗粒度是秒时,我才意识到,努力是没有上限的,我们要把每一分每一秒都利用到,管理好了时间,我们能更好地管理好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而不至于失去对人生的掌控感。
6.•站在“时间轴”上看,你要离开的并不是那些“烂人烂事”,而是要离开曾经那个不断遇到“烂人烂事”的自己。
7.边界感。在工作中,知道什么是自己的权利,什么是自己的义务,把自己的任务做好;在和人交往时,尊重别人的观点,需求,时间,不要把自己的意愿或认为理所当然的事强加给别人,也不要过度地助人为乐,这也会给别人带来负担。
8.•掌握稀缺资源,就有财富分配权。所以,如果你想要拥有更多财富,就应该想尽一切办法,提高自己的稀缺性。
比如,对于个人来说,你要思考的问题应该是:
——我是否拥有非常稀缺的能力?
——我是否在公司最稀缺的部门?
——我是否在部门最稀缺的岗位?
——我是否拥有最稀缺的资源?
——我现在拥有的稀缺性,未来还能继续稀缺吗?
从《向上生长》这本书里也学到了很多道理,但收获更多的是决心和力量。
1.认识到对大部分人来说,努力比天赋更重要,而且一定是把心气放低,尽最大努力。在某些领域,我们会比较得心应手,但不要觉得自己做的比别人好一点,就沾沾自喜,觉得比较有天赋,可以不用很努力。其实比自己有天赋的人多的是,比自己更努力的人也多的多。
明白这一点之后,我反而觉得安心了些,我本身没什么天赋,那不就是努力嘛,不就是坚持嘛,这是我肯定能做到的,只要用心了,一定会有回报的。和还没有意识到这点的人相比,自己已经更早地开始了,不需要胡思乱想,坚定地做下去就好了,这才是正事。
2.持续地学习,灌注新知识新技能,就像打铁,不断敲击塑造才能有形状,否则就会朝着熵增的趋势发展,慢慢涣散,而要再达到以前的状态,就又需要额外的时间重新塑造。所以每天都不能懈怠,每天都要在前一天的基础上进步,新旧知识和技能要“链接”起来,积累起来,才能有一天“涌现”出更大的力量。
3.对未来有一个乐观的态度,相信前途是光明的。以前的我觉得不喜欢社会上的这个那个,社会也包容不了我,我以后肯定会混得不好,但其实是我的视野太狭窄了,也没有一个开放的心态。世界是很美好的,有千千万万种可能性,只不过我没有找到,也束手束脚地不敢去尝试。所以抱怨和消极是毫无用处的,转变了自己的观念之后,眼中的世界也就变得不同了。要相信自己相信未来相信他人。
4.感谢义务教育,让我从老师和同学身上学到了很多观念和思考方式,也见识了形形色色的人,在不同的新的环境中打开了眼界,跳出了原来狭窄的圈子,开始思考自己想过什么样的人生,什么样的圈子适合自己;感谢我自己,有一颗不甘于现状的心,不断地寻找新可能,希望自己永远有开放的学习的心态;感谢这个和平的国家便捷的时代,还有我的父母,让我不需要从小就疲于生计,安心地关注自己的成长,而且通过网络就可以见识到更大的世界,有更多的学习途径来改变自己。这已经足够幸运了。
5.•一个人要从消费者向生产者转变,才能改变困境。因为生产的是大哥,消费的是贫者。
6.主动给自己“找麻烦”。当我们的生活处于比较温和比较确定的状态时,没有什么危机感,也就没什么动力刺激自己去解决问题,给自己找点有挑战性的事情去做,去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成长得也会更快。有一句话说“事教人,一教就会”,在真正经历了之后,才会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了解,跳出舒适圈,做一些稍微有点难又可以完成的事情,才能激发自己的潜力,获得成长。
7.•如果你现在就担心人工智能会取代你,干什么都担心惊怕,那你趁早别干了,不用等人工智能取代你,你周围的人就把你给取代了。
我现在已经大三下学期了,马上要去实习了,才读到这两本书,感觉前三年都白费了,时间很不够,但是应该也不晚,从现在开始坚持下去。而且只有先“学会做人”,才能心无旁骛地“学会做学问”,加油吧!祝我们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