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允许一切发生》读后感

2025-04-12 07:42:24  本文已影响人 

《允许一切发生》读后感


央视推荐的六本书:

01、《人间小满》

02、《把自己重养一遍》

03、《允许一切发生》

04、《真希望你也喜欢自己》

05、《好的孤独》

06、《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失控的幻觉:当“允许一切发生”成为一种精致的牢笼。翻开《允许一切发生》这本书的封面,我本以为会遇见一位温和的人生导师,教导我们如何在生活的惊涛骇浪中保持内心的平静。

但当我深入阅读后,却惊觉这本书揭示了一个更为复杂的真相:我们时代对“允许一切发生”的迷恋,恰恰暴露了现代人面对失控的深层恐惧。

这种看似开明的处世哲学,在资本与消费主义的巧妙包装下,已然沦为一种新型的心灵鸡汤:它承诺自由,却可能正在构建一座更为精致的思维牢笼。

“允许一切发生”表面上倡导的是一种不抵抗的生活智慧,它告诉我们应当接纳生活的无常,拥抱变化,在顺其自然中找到内心的平和。

这种理念源自古老的东西方哲学传统,从道家的“无为”到斯多葛学派的“接受不能改变之事”,都有着悠久的智慧根基。

但问题在于,当这种哲学被剥离其历史语境,被简化为一句社交媒体上的流行标语,被转化为消费主义时代的又一件心灵商品时,它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异化。我们不再讨论“如何区分什么是可以改变和必须改变的”,而是笼统地“允许一切”,这实际上是一种思考的懒惰,一种责任的逃避。在当代社会,“允许一切发生”已经异化为一种被动接受的托词。

职场中遭遇不公?“允许它发生”,这是宇宙给你的考验。

亲密关系出现问题?“允许它发生”,也许这不是对的人。

面对社会不义保持沉默?“允许它发生”,世界自有其运行规律。

这种思维模式将一切不合理、不公正的现象合理化,将结构性压迫解释为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

更可怕的是,当这种理念与“吸引力法则”等新纪元思想结合时,它甚至暗示不幸的遭遇都是你自己吸引来的,受害者反而要为受害负责,这种扭曲的逻辑让压迫者得以逍遥法外。

《允许一切发生》中不乏这样的段落:“不要与命运对抗,接纳是最好的解决之道。”这样的句子听起来充满智慧,但细思极恐,历史上所有的社会进步,不正是来自那些拒绝“允许”不公正发生的人吗?

从废除奴隶制到争取性别平等,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跃进都是因为有人拒绝接受现状,拒绝“允许”不公正继续发生。将“允许一切发生”绝对化,实际上是在消解人类改变世界的能动性,将人降格为命运的被动接受者。

这种思潮的流行绝非偶然,它与当代资本主义的需要高度契合。一个鼓励人们“允许一切发生”的社会,必然是一个顺从的社会。当工人“允许”996成为常态,当消费者“允许”自己被无休止地剥削,当公民“允许”权力不受制约,资本和权力的游戏就能不受干扰地继续下去。

“允许一切发生”的流行背后,是neoliberalism意识形态的胜利,它将结构性压迫转化为个人心态问题,将政治经济议题心理学化。

你的不满不是来自不公正的制度,而是因为你没有足够“开放接纳”的心态,这种逻辑的欺骗性令人不寒而栗。更值得警惕的是,“允许一切发生”正在成为一种新型的精神胜利法。

当现实令人失望时,人们不再寻求改变现实,而是改变自己看待现实的方式。这确实能带来短期的心理安慰,但长期来看,它钝化了我们感知不公的能力,削弱了我们改变现状的动力。

社交媒体上充斥着“感谢伤害我的人让我成长”这样的论调,将压迫浪漫化,将忍耐美德化。这种思维模式让人想起鲁迅笔下的阿Q,通过精神上的自我安慰来忍受现实中的苦难。不同的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被迫的生存策略,而当代人却主动拥抱这种自我欺骗,并将其包装为一种人生智慧。

《允许一切发生》中最危险的暗示在于:它模糊了“接纳”与“顺从”的界限。真正的智慧在于知道什么应该接纳,什么必须改变。接纳无法避免的失去是勇气,但默认可改变的压迫却是懦弱。

区分这两者需要清醒的判断力和坚定的价值观,而这正是简化版的“允许一切发生”所回避的难题。当一切都被允许,也就没有什么是真正值得捍卫的;当一切遭遇都被合理化,反抗的火焰也就熄灭了。

那么,我们是否应该完全否定“允许一切发生”的价值?并非如此。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理念本身,而在于它的滥用与绝对化。在个人确实无法控制的领域,如自然灾害、生老病死、他人的选择,接纳确实能带来心灵的解脱。

但当这种理念被扩展到社会不公、结构性压迫时,它就变成了维持现状的意识形态工具。健康的思维应当是辩证的:知道何时放手,也知道何时紧握;明白什么是真正无法改变的,也清楚什么是必须且能够改变的。

读完《允许一切发生》,我反而更加确信:真正的自由不在于允许一切发生,而在于培养区分“必须接受”与“必须改变”的智慧。

人生的艺术不是被动地随波逐流,而是主动地在顺应与抵抗之间做出明智选择。当我们盲目地将“允许一切发生”奉为圭臬时,我们可能正在放弃人类最宝贵的品质,那改变世界、也改变自我的勇气与决心。

在这个鼓吹“接纳一切”的时代,也许最激进的反抗是,拒绝允许某些事情继续发生。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我的骨头没有忘记》读后感
  • 下一篇:幸福的定义读书笔记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