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看问题的方式有一种很有意思的特点:我们很容易忽略全景,过于夸大和关注我们周围的一些特定事物,把世界挤成我们想象的样子,无论这样是否符合事实本身。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意识到,他们眼中的世界其实并不是他们以为的摸样 --- 这不是说世界没有他们意识到的那一面,而是他们只焦距在某些方面上,忽略了实际的大局和总体的倾向。因为他们的世界观是扭曲的,他们所以为的真相并非真正的事实,而是大脑与心智结合一起制造的幻影。
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严重到什么程度呢?据书中的一项研究,人们对健康、教育和环境等基本全球性问题的了解是严重错误的。举个例子:调查中的其中一个问题为“在过去的一百年间,死于自然灾害的人数是如何变化的?A、几乎翻倍,B、保持不变,C、几乎减半”,而总共只有10%的人选了正确的答案,C。要知道,黑猩猩随机选择答对的概率为33%。或许我们会认为,这是因为答题人的教育水平和对世界的认知太低了,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此调查不仅包括了各个国家的普通百姓,也包括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教师、博士毕业生、政府人员、金融专家、新闻记者,甚至获过诺贝尔奖的人物等等。
这已经不是是否受过良好教育的问题,而是我们是否了解世界真相的问题,能不能学会接受事实,基于事实做出判断。
既然如此,要想改变这一切,我们得首先抛弃一切影响我们看待世界的错误滤镜。书中一共提到了十种造成我们对世界的重大误解的原因,即十个人类应对问题时的本能反应,以下让我们一一了解一下。
1
一 分 为 二
“西方国家”和“其他国家”,“北方”和“南方”,“低收入”和“高收入”。人类一直以来都习惯将世界分为两半,区分“自己”和“他人”,这是我们的本能。在远古时代,这种思维方式能使我们果断判定出谁是敌人,谁是盟友,哪里安全,哪里危险等问题,但在现代生活中这却成为了一种巨大的误解。人们似乎总是喜欢把事物分为两互相对立、互相矛盾的类别,并且认为这两种类别之间存在着一道巨大的鸿沟,好以将两边清晰的分别开来。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比如,就当我们依然以为世界还能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时,这两个相反定义之间的鸿沟早已渐渐缩小,甚至几乎完全消失。在过去一百年间,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国家没有取得进步,但是很多人并不知觉,他们依然认为“自己”仍遥遥领先,“其他”国家仍远远落后,反之亦然。
2
负 面 思 维
人们往往会对坏事比好事更加关注。这种负面思维的本能是造成我们误解世界的第二个原因。人们的口头语之一:“世界正在变坏”,就是这种思维模式的佐证。
不过,这并不是说世界没有黑暗的一面,因为坏事每天确实都在发生,这一点无法争论。每天,我们都会收到关于飞机失事、动物灭绝、恐怖袭击、经济萧条和严重贫困等新闻,一股源源不断的信息河流会时时刻刻的提醒我们,这个世界而多么危险,多么令人恐惧和绝望。这一切都是真实。但是这些负面信息并非全景,也并不代表整个世界。这就是人类的负面思维的错误所在:虽然有很多坏事发生,以后也会有更多坏事继续发生,但是世界根本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可怕。它整体来讲没有再变得越来越糟糕,而是在默默的不断进步。
简单对比一下数据就能懂得这其中的原理了。1995年,沙特阿拉伯的儿童死亡率为35%,这一数据一眼看下去十分吓人,因为它代表了每分每秒有儿童的生命不断流失。接下来再把这项数据与35年前的结果对比一下:1960年,这个国家的儿童死亡率为242%。突然,35%似乎没有那么恐怖了,我们甚至可能会为沙特阿拉伯35年内实现的巨大进步感到惊讶和佩服。
世界整体正在向好,这已是事实,而我们当中竟然只有10%的人知道。
3
直 线 思 维
“全世界目前有20亿儿童,他们的年龄从0到15岁,那么根据联合国的预测数据,到2100年,全世界会有多少儿童?
A、40亿,B、30亿,C、20亿。”
这是书中研究调查内的其中一个问题,正确答案为C。调查结果显示,挪威的教授平均答对了9%,英国、美国、瑞典、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85%以上的人都答错,世界经济论坛的专家们也只有26%的人答对,依然没有人打败大猩猩33%的随机答对概率。
直线思维是这些荒谬结果背后的主要源头。世界上大多数人都以为世界人口会持续上升,我们觉得事情总会以直线的形式发展,以前是什么样,现在和以后就会怎么样。这一错觉的原因在于我们死板僵硬的思维方式,更严重的是我们因这一错觉产生的各种脱离事实的观念,以及基于这些观念采取的行动:比方说,有的人认为儿童慈善机构不应存在,因为这样会使世界人口泛滥成灾,造成人类的最终灭亡。他们因此积极反对保护儿童的组织,浪费了本来可以用来拯救无数条宝贵生命的时间。
直线思维会使我们忽略事实,以为一件事“应该是这样”,而不是它实际上这样。它不仅会扭曲我们的世界观,甚至也会防止我们看清真相,即使事实已经摆在了我们眼前。
4
恐 惧 本 能
恐惧本能与前面所提到的负面思维是同一种原理,只不过前者是果,后者是因。面对社交媒体、新闻报道、书本杂志以及周围连续不断的负面信息,我们很容易感到恐惧,变得疑神疑鬼。感到恐惧是没有问题的,因为这是一种正常的反应,它能够确保我们的安全(如果没有人怕跳楼以及它带来的结果,那还有什么能够防止人类全体跳楼的现象呢?)。但是恐惧同时也会导致我们无法正常思考,阻碍我们看清事实,做出错误的甚至可笑的判断。
在过去的100年间,死于自然灾害的人数是如何变化的?A、几乎翻倍. B、保持不变. C、几乎减半。
这个数字包括了所有死于洪水、地震、暴风、干旱、极端气候或者自然灾害导致的流离失所的人数(答案为C)。只有10%的人选择了正确的答案。即便在回答准确率最高的国家,芬兰、挪威、瑞典和日本,正确率也只有16%。动物园的大猩猩们从不看新闻,靠瞎蒙乱猜也能做得比我们好得多。更出人意外的是,死于自然灾害的人数其实下降了远远不止一半,今天这个数字仅仅是100年前的25%。
出于恐惧,人类对这个世界产生了巨大的误解。尽管那些令人感到恐惧的事物的确数不胜数,但是数量早已大大减少。世界变了,而我们的世界观却没有变。
5
规 模 错 觉
人们总是容易注意局部而忽略整体,这也是我们的本能之一。媒体常常会迎合我们这种规模错觉的本能,去夸大单一事件、事实或数字的重要性,把它设为一整个群体或领域的代表。
规模错觉与负面思维结合在一起,使得我们系统性的低估了这个世界发生的进步。在书中关于人口分布的问题中,人们普遍会回答,世界上只有20%的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了满足。而事实上,这个数字却接近于80%~90%:88%的儿童受过疫苗注射,85%的人可以用电,90%的女孩子能上小学。媒体和慈善机构总是习惯宣传一些看起来很大的数字,并且给我们看一些受苦难的人的照片,这些虽然都是事实,却不代表整体局面。不但这样,这些信息把大多数人印象中的世界变成了一个恐怖的、几乎无可救药的地方,与事实严重不符。
6
以 偏 概 全
每个人都会在头脑中自动进行演绎和归纳,这是下意识行为,并不涉及偏见或者受教育程度。归纳法对我们来说是绝对重要的,因为它给了我们一个思维结构。如果没有归纳法,我们将无法有效描述这整个世界。
不过,归纳法就像书中介绍的其他本能一样,可以扭曲我们的世界观。它有时候会使我们错误地把非常不同的人、事物或国家划分到同一个组,而忽视它们的不同。错误的归纳分类会导致我们脑海中形成错误典型,比如人们经常提到的种族和性别的刻板印象,以及这造成的种种问题。
现在世界有多少一岁儿童接种过疫苗?A、20%,B、50%,C、80%。
在答题人群中,答对人数平均不超过15%,其中十大银行家有85%的人答错(正确答案为C)。互联网上有大量关于贫困儿童的文章,强调了这些孩子缺乏良好的教育资源和医疗设备的状况,这是个可悲的事实,仍需大量的汗血才能够改变。但是真正的问题在于很多人接触类似文章后便把世界上的大部分儿童全都归到这个框子内,尽管他们读的是个体例子而非整体,他们依然以偏概全的认为,世界的大多数孩子都是这个样子的。而现状并非如此,数据已经清楚地证明了这一点,但是由于错误归纳,我们硬把明确的事实扭曲成了我们脑海中认为它应有的摸样。
7
命 中 注 定
所谓命中注定本能,就是我们认为一些事物内在的属性将决定其命运,无论是人民、国家、宗教还是文化。这种思想认为任何外在的落后模样都是内在本质造成的,而且这种本质是永远无法改变的,它会自动决定这件事物的一切。
西方流行一种说法,就是非洲只是一个破箩筐,永远赶不上欧洲,因为它的文化不允许它实现现代化。乍看起来,这一说法似乎是有道理的,但是当你仔细分析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我们的本能通常都会欺骗我们。在过去的60年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从落后的殖民地变成了独立的国家。在这一期间,这些国家发展了它们的教育、电力、水利和卫生系统,他们发展进步的速度并不比当年欧洲国家取得这些进步的速度慢。而且在这50个国家中,每个国家的婴儿死亡率都显著地降低了,降低速度比当年的许多欧洲国家还要快。难道这不算进步吗?也许是由于,尽管它们已经比之前进步了很多,但是依然处于较差的状态,所以人们总会感觉它们并没有进步。当然,非洲有很多国家仍然有部分人口极度贫困,但是这只是因为它们开始走向现代化的时间比较晚,还没来得及达到西方的某些国家的水平而已,这跟它们的文化无关,它们也正在慢慢突破“破箩筐”这个非洲刻板印象。但是我们出于“命中注定”这个思维模式,忽略了这一点。我们对非洲国家的发展视而不见,因为我们的思想不愿意接受摆在眼前的事实。
8
单 一 视 角
如果我们仅仅依赖媒体来形成我们的世界观的话,这就好比我们仅仅依赖一个人身上的一个小细节来形成我们对这个人作为整体的看法。如果单看一个人的脚,怎么能准确的判断出这个人的全貌呢?
我们非常喜欢简单的想法,当我们拥有了一个简单的想法,并且发现它可以解释很多事情的时候,我们会非常开心,觉得这个世界变得简单好懂了。所有的问题都有单一的原因,我们只需要解决这个原因,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这样的话,所有的事情都变得简单了。但是这里有一个小问题,就是我们彻头彻尾的误解了这个世界,因为世界的因果关系很复杂,多数情况下并不能由单一的原因构成。不过,人们常常意识不到这一点,我们总是倾向于认为所有问题都有绝对明确的解决方案。这一倾向可称为人类的单一视角本能。
如果用这种方式思考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我们无需深入了解事情的本质或者真相,就可以下结论、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样我们就可以为自己的大脑节省空间,但是如果我们真的想要理解这个世界的真相的话,这么做是无用的,甚至会适得其反。
有一句谚语可以很好的解释单一视角本能的大致意思:你给你的孩子一把锤子,他就会把所有的东西都看作钉子。
当我们发现一个我们觉得有道理的结论,或者拥有某种专长的时候,我们总是希望自己能有机会用这个结论解释一切相关问题,把这项专长当作最好的解决方案发挥出来。但是这些结论并不能把多方面的问题解释清楚,而且并非所有专长都能够符合问题的需要。所有的解决方案,对于解决特定的问题都是很管用的,但是没有任何一种方案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以多视角来观察这个世界。
9
归 咎 他 人
当有坏事发生的时候,我们似乎总是很自然的想到,一定是有其他人故意做坏事,我们总是倾向于相信有人利用权力或手段,才能够使的事情发生,否则的话,这个世界就会让人感到不可预测、令人困惑和感到恐惧。
归咎他人的本能是我们夸大了个人或某个团体的重要性。这种本能总是驱使我们去找到一个责怪对象,而使我们忽略对这个世界的真相的理解。比如一起空难发生了,如果大家都忙于指责飞行员由于打瞌睡造成了这起空难,就不会花费精力去研究造成这起空难的原因,而无法找到未来能够成功预防空难的解决方案,这样我们获得不了任何实际进步。再举个例子:有一种恐怖皮肤病名叫梅毒,从古至今一直把人们吓得瑟瑟发抖。这种可怕的疾病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名字 --- 在俄罗斯,它被称为波兰病;在波兰,它被称为德国病;在德国,它被称为法国病;在法国,它被称为意大利病,而意大利为了抗议则把这个病命名为法国病。千古年来,人们就这么一直把生病的错归于他人,而不付出实际行动,结果直到20世纪才找到了有效的治疗方法。
由此观之,我们不能停止于盲目寻找替罪羊,而应该观察和理解产生问题的整个系统,剖析出事实本身,从而创造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10
情 急 生 乱
情急生乱的本能使得我们在感知到危险的时候立即采取行动。在遥远的过去,仅仅为了生存,人类的祖先必须拥有这种本能。如果人们看到一头狮子在远处的草丛中,他们应当立即逃跑,而不是做很多分析工作。在当今社会,我们仍然需要这种紧急反应的本能,例如当一辆车突然向我们驶来的时候,我们必须迅速的做出躲避动作。但是在现在的社会中,我们所面临的真正紧急情况已经不多了,在这种情况下,情急生乱的本能之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压力,驱使我们做出错误的决定,在没有深思熟虑的状态下采取盲目的行动。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听到一句话,即“如果我们再不行动,就永远都来不及了!”或许这一点在对抗全球变暖的争论中最为明显:在环保主义者格蕾塔·滕伯格(Greta Thunberg)著名的演讲中,她对世界各个国家的首领说:“我希望你立即做出决定,我希望你们能意识到现状的严重性,我希望你们能像得像你的房子着火了一样立即采取行动——因为事实就是如此。”可是,尽管她的演讲十分的精彩动人,尽管很多人夸赞了她对保护环境的激情,世界并没有起太大的波动。主要原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了新闻报告以及社交媒体天天喊狼来,结果他们变得麻木而再不信任这些报告。这也是情急生乱的本能造成得起另一种反应。前面讲的是第一次喊狼来了的反应,这时人们因为慌乱和恐惧容易仓促的做出决定;现在讲的是百次喊狼来了之后的反应,这时人们早已对一次次地警告麻痹,不再认为它有重要性。而这照样十分糟糕,因为局势现在有可能真的很严重,到了房子烧毁的程度,这时人们却选择在最需要立马采取行动的时候对问题视而不见。
---总 结---
简单总结一下我们之所以产生这么多个错觉的原因,就是世界变了,我们的世界观却没有变。这10种本能原本能够很好的在残酷的原始世界中保护我们,它们曾经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现在它们却成为了阻止我们看清和接受事实的绊脚石。
时代变了,我们也得改变。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做到实事求是呢?有很多方式:彻底改善教育系统、更新提供不符事实的信息的媒体、发布更多类似于《事实》的书或影片等等...... 不过,最简洁有效的一个方法或许便是时时刻刻保持谦卑和好奇心。
保持谦卑,意味着要认识到我们的本能通常会妨碍我们认识到事实的真相,意味着我们要认识到自己知识的局限性,意味着随时准备接受新的事实改变我们原有的观点。保持好奇心,则意味着我们应当对新的知识和信息持有开放的心态,并且积极的寻找新的信息;意味着我们能够拥抱与我们原有的世界观不符的事实,并且理解他们背后的含义;意味着让我们犯的错误激发自己的好奇心,而不是难为情。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时刻意识到,事实是会不断变化的,我们应准备迎接这些变化,接受新的事实。
睁开眼睛,敞开心扉,走进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