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读《夜晚的潜水艇》有感2000字

2024-03-29 08:05:34  本文已影响人 

读《夜晚的潜水艇》有感:“它将永远悬停在我深蓝色的梦中”
 

这个故事就像封面的蓝色一样,奇妙,静谧,如梦似幻,使人沉沦。眼前的文字像一根长长的木棍,搅动起动人的往事,就像搅动得湖底的沉渣泛起。泪水也像泉水般从枯萎了很久的泉眼中流出,很奇妙,心里又哀伤,又涌起一股暖意。


陈春成,他的文字具有水一样的禅意,清幽灵动,流动处的收口极为平整,美而不失稳重。故事是平实而隐秘的,但作者懂得十分巧妙地借力,拿这两篇来说,无非是儿时潜水艇夜游的幻想以及家乡老屋钥匙的藏匿,但借由博尔赫斯的硬币和佛经碑文,稀松平常的故事便神秘起来。

初见篇

某个情绪低落的高三晚自习,我发现前排女生的书架上不知何时摆上了一本封面是克莱因蓝的书,蓝色是我素来喜欢的颜色,出于好奇,我便打起精神来和她在下课攀谈这本书的来历。她说这就是一本小说,我问她好看吗?她说好看的,不是一般的好看。我再问他讲了个什么故事,她却只回答了个这是个短篇小说,其余都答不上来了。这激起了我的兴趣,蓝色,代表纯净亦是沉静的蓝色,在兵荒马乱的一年里,乃是一种奢侈。我将它借走,带回寝室,用几个晚上的时间将它读了一遍。

读完后的我没什么波荡的情绪,却有一种后知后觉的涌上来的失落感,就像,白居易笔下那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读书郎,可那时的我自认没有那般少年义气,所见的文字也并不是绚丽的花朵,那反而更像是在旁观海浪自然卷起的浪花,它自然不是汹涌的,但在极少数与其中段落文字共鸣的瞬间,你仿佛就身处在那片大海里。那个时候你才明白,原本平静的浪花之下,藏着汹涌,但并不危险的浪潮。

刚拿到这本书时,扉页上有一句话非常吸引我:“游荡于旧山河与未知宇宙间,汉语的一种风度和可能性”。当时的我曾一度着迷于,村上春树笔下田村卡夫卡成长的怪诞,渡边君在动荡的学潮与情感的游离间保持的自我,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处女座《且听风吟》里主人公在假期里混乱而又悠然的精神状态,那曾令我神往一段时间。当时的我有些好奇,用汉语能表达出怎样一种十分独特,一眼就能看出语言特色的语境呢?

在我初读的印象里,他的第一章,也就是与书籍同名的夜晚的潜水艇,并不很吸引我,一枚硬币的消失可以表示平行世件的消失,童年的消失,想象的消失,乃至读到最后,既使故事从逻辑到文字都记叙的十分顺畅,都给人一种仅剩余烬燃烧的遗憾感,在这位不知名作者的笔下,有一种和现实快节奏明显的脱节感,与村上春树书中的主角表现出的,在现实社会中的自我或者迷茫的精神状态不同,这里的主人公虽身处不同时空,尽管他们都失去了一些东西,尽管他们都有过遗憾,但是故事的讲述者都珍视这段拥有着某物的这段回忆。

这么表述确实太笼统了,但我清晰的记得这一份脱节感,就像一双手暂时松开了现实系在人脖子上的绳子,让那时的我在睡前拥有了一段很久未曾有过的宁静心绪,即使是消失,也给人的感觉只像一条缓缓小溪,静静流向远方,表达起来很像古诗里描述意境的那个词,哀而不伤。当时读它的感觉特别像一只搁浅在浅水区的鱼,被一双白净的手捞起来,得以看一眼大海,天空,陆地这般因交错而广袤的景色,而那双手又静轻地将你放回深海,鱼的记忆只有七秒,说不上那种名为脱俗的感觉,但是知道有这么一个瞬间,明白了比起海洋,陆地上的氧气更多。


再识篇

对宝珀理想国文学奖有初步了解,已是在初读一年之后,基本上可以说这是一个专为青年作家而设的文学奖项,从小有名气的《马孔多在下雨》,到后来,被称为豆瓣年度之书的《流俗地》都曾荣获这个奖项,多提了句场外话,当然不是为了显得我更有文化,而是淡淡感叹一句其设奖初衷之感性与品评主题之百搭,类似“我们必须保持复杂”,“成为同时代人”等等,想起曾经看过一句很唯美的话,大意是从小到大接受的主题教育,意在在每个人的思想里植一棵树,各式各类的思绪正像千奇百怪的花,一个健全的人,不仅要保证思想之树的茁壮,也不能忽视思绪之花的盛放,当然,这个比喻也曾用于唯物与唯心主义重要性的论证。

我曾经同一些读过这本书的同学,浅浅聊过你最喜欢这本书里的哪一章?答案自然是不尽相同的,我艳羡酿酒师里那五类功能各异的神酒与类似纪实却挡不住其神采玄妙的叙事风格,我同感于传彩笔中那段记为“我却像从一家重金属摇滚乐肆虐的酒吧里逃出来,在后巷呕吐之后听到了天边清远的笛声”的文字间那种朴实的释然感,我曾感叹于《李茵的湖》里主人公与李茵相恋时对她生性冷淡的倾慕与最后她离世后"匿园在我身后徐徐消散”的遗憾美,叙事最具有文学性和瑰丽感的自然当属于《红楼梦》弥撒,时空与叙事相互交错,到最后织就了一场红学会弥散的焰火。淡忘,遗憾,无穷尽,《夜晚的潜水艇》里,所有文章都带有这般克莱因蓝的色彩,倘若人生处这样的故事人生中,大部分人会想热血地去改写结局。

但神奇之处在于,每篇文章的世界观虽都是虚构的,但却带有群像色彩,就算一个人真的改变了结局,但肯定有更多的人会如同顺从命运般服从克莱因蓝的主旋律,命运这个命题刚好是我上学期选修课,西方文学史里所提到过的,由命运安排的人生固然带有悲剧的色彩,但故事里的人物不谈善恶,只谈经历本身,于文字,于读者的心境,都是一种提纯。


三感篇

浅浅听上面的描述,好像《夜晚的潜水艇》是一本意识流短篇小说?当然不是,除了红楼梦那篇的叙事结构被打乱之外,其余篇章的文字都十分好懂,回到扉页的那句话,为什么说这本书写出了一种汉语的风度与可能性呢?

浅浅思考了一下,一是小城里的乡土作家,山窝窝里的古朴寺庙,长途巴士车上的小电视里总会播放一些电影,再加之偶然穿插的一些耳熟能详的典故,书中的文字世界仿佛是基于“中式梦核”勾勒而成的,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入了这个景,才能忆起那份情;二是在结局方面,无论是《尺波》结局里国王丢出那柄穿透时空的剑后怅然若失的样子,还是《酿酒师》“陈春缪”们酿酒命运的轮回,我不周全的思索了一下,归一,是所有故事结局的主题词,浅谈有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认知,深入想去则是中国古典哲学的玄妙了,这是我讲不明白的。

间断读了这本书三次之后,突然又回想起第一次同前排女生交谈时的感觉,若是有人问我这本书值得推荐吗?我的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但要问具体好在哪里?真的会支支吾吾,一阵子答不上来。

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曾因仰望星空而摔倒在泥地里,被老太太嘲笑,而他却像老太太描述星空是多么的美丽,或许这个故事写反了,我们或许因生活在现实筑就的泥泞之路而负重前行,但读过这本书正像无意间抬头看到了井上的天空,它不是一条实际的通往天空的道路,也不是对天空之上生活的意淫,或许它只是一种对我们本身复杂情绪与认知的一种投射,绝大部分的读者或许只是记住了脱离水面见识陆地的那一瞬间,或许真的有幸运儿,在被捧起的那一刻,他的鱼鳃也打开了,能够呼吸到那不同于水下的更为充沛的空气呢?当然,无论是哪一种,都是一种不同寻常的体验吧,有意思比有意义更重要,或许读这本书重要的不是读完这本书获得了什么,而是在读的过程中体验到什么吧。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读《刺客列传》有感
  • 下一篇:《海权博弈史》读书笔记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