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读《红星杨》有感

2024-01-31 08:37:04  本文已影响人 

读《红星杨》有感

我和孩子们一起被“旋”入了有动感的细节。

阅读来跨年·《红星杨》青少年线上公益读书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一部《红星杨》在我,还有孩子们的心里,却会以逗号的拓展继续讲述着,以感叹号的形式警醒过去和当下,以省略号的延续一直打造内心的精神,这是永远的进行时,一刻都不会停止。

从拿起《红星杨》到放不下《红星杨》,成长的声音已经响彻肺腑。

一场“旋风”刮开了故事的序幕,我和孩子们一起被“旋”入了有动感的细节。

反复的细节——屋里奇怪,院子里奇怪,整个村子也奇怪。

拟人的细节——而村庄,正瞪着莫名其妙的眼睛,惊恐地盯着这股来势汹汹的怪物。

人物的细节——杨留贝想把最后几根面条吃下去,刚挑起来便没了影踪。

动物的细节——可是,它(小狗白雪)又无法辨得清,这把人和物吹乱的风在哪里。于是它便冲着那些树叶吼,冲着那摇摆不停的树枝吼,甚至冲着天空吼。

环境的细节——而杨林村这只“碗”并不是完整的,在东边豁开一个口子,像一只大大的嘴巴,一路向东收缩,最终收成一条细细的尾巴。而这口子的形状,像人们高高举着的捕动物的一张大网,又像一只巨大的田螺,自然形成又一条沟。因沟里长满茂密的杨树,先祖便起名杨林沟……

生动深刻的细节,让我们在作者羚羊挂角的笔触下走进了杨林沟的历史。从此,一棵杨树——“杨将军”植根于我们的内心,一开始就枝繁叶茂,像黄沙百战穿金甲的将军,在旋风中傲然挺立。

在稚嫩的童声阅读里,我们一起探究着祖国自然环境的大美,也一起感受杨将军指挥千军万马的威武,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凝聚着线上一颗颗向美向善的心。杨林村有陆游笔下《游山西村》柳暗花明的过往历程,有着陶渊明向往的《桃花源记》中桃花源的悠然自在,有柳宗原描摹的《小石潭记》中潭水的清澈透亮,无论怎样,杨林村是留贝、柳笛、红叶,还有杨林村人最爱的家乡。孩子们在分享时说,宁静和平的生活就是中国人想要的幸福。是的,成长就是我们一起在阅读中,在阅读《红星杨》中找寻幸福的真谛。

杨林沟,藏着孩子们天大的秘密。

杨林沟,藏着孩子们天大的秘密。一个秘密串起的不仅仅是线索,更是每个人的家国情怀。

秘密有多大呢?大到全村人噤如寒蝉,大到留贝父亲杨大路、李老师都目瞪口呆,大到爷爷喊出了那一句:“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呀……”大到日本鬼子要屠杀全村。这个秘密就是——杨林沟有七棵红星杨。

孩子们在杨林沟偶然发现一棵红星杨,以后在“扫沟”继续寻找的过程,看似普通的玩乐,但却是认真的,充满仪式感的。“拣树枝,掰树枝,扔掉;再拣,再掰,再扔。三个孩子从来没有这样,长久地、认真地、不间断地面对一片土地……”“天上掉下个王小麦”,小麦被日本鬼子抛出一个弧线扔下来,砸在孩子们心上。小麦成了留贝的妹妹,加入了“扫沟”的队伍。他们由北向南,再由南回到北,弯腰,低头,拣树枝,折树枝……这片熟悉的大地孕育着希望,他们愿意反反复复地找寻,我们也好像成为了其中的一员,触摸着树枝,听着树枝“啪”地掰断的声音,一声声那样清晰地响在心上。当找到时,他们围着树,仰着头,一圈又一圈,转呀转……一树的红五星迸射着太阳的光芒,我们的心也被高高地牵引起来,向着高处,向着太阳。

他们把树枝上的红五星涂上红墨水,盖到红星杨上做标记。留贝学着爸爸盖章的样子,左手按在拿树枝的右手上,稳稳地,重重地,按了几下,再轻轻将树枝提离。他们又将“红五星”盖到了村子里一堵又一堵的墙上……红星杨寻到了一棵又一棵,村里又来了陌生人——余晖和老王……我们就像望着神圣的五星红旗般,那上面正放映着一幕幕红色的镜头,红艳艳的五星章,红彤彤的土墙,红灿灿的爱国心……在抑扬顿挫的朗朗读书声里,有欣喜有纠结有神秘,更有敬畏。我们读着读着,就进入了杨林村的情境、杨林沟的故事。

从儿童本真美好的天性,他们自以为好玩又崇高的秘密中,去构建一个悲壮的故事,需要勇气、匠心和格局。字里行间,我们看到工笔画般的细腻有风,也感受到了别有用心的大胆留白,无限的想象就在不自觉间铺展开来。一部优秀的作品不是作者独立完成的,必须有读者的参与,才是立体完整的。阅读完之后的分享,让孩子们天马行空地放飞了思绪,五年级的亚楠说:“杨林沟的旋风为后文红星杨的秘密埋下了伏笔,这里的生活是生动的……”四年级的君泽说:“留贝是把红星杨刻在心上了……”是的,成长就是在共读中读出文字背后的深意,再沉淀成自己内心的精神力量。

他们不该死,他们不该死,他们不该死。

契合的戏剧曲目,怒吼出豪壮的唱词,杨林沟的血腥燃成亘久的火焰。

仅1941年和1942年两年间,日本侵略军对晋冀豫边区的大“扫荡”就有19次,中、小扫荡高达500多次。血染杨林村的不只有八路军杨大陆、老王,还有二铁、留贝娘、红叶娘、红叶、柳笛、柳笛爹娘、留贝爷爷……作者在文中写下这样一段反复的句式:

杨大路死了,杨大路死了,杨大路死了。

二铁也死了,二铁也死了,二铁也死了。

他们不该死,他们不该死,他们不该死。

爷爷的一声唱腔:“穿破了铁甲无数身,创江山出来争乾坤 哪一仗不伤咱杨家人!”撞击泪腺,让人泪如泉涌。“哪一仗不伤咱杨家的人”,必定是划破了长空,那一刻也惊醒了我们心中的“杨将军”,它摇晃着,愤怒着,也蓄积着力量。

他们真的不该死,都是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只是想在自己的家园里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静和平的生活,何错之有,何罪之有?在生长着红星杨的山西省武乡县,当时仅仅14万人,就有2万多人为国捐躯。有“一门六烈”的革命家庭,还有满门灭绝的普通民众。

鬼子进村,留贝娘受伤了,还催促着孩子们赶紧逃,而自己在一丛杂草里死去。十二个逃不脱的村民被堵到杨林沟,红叶为守住红星杨的秘密,飞身跑开,红叶娘为保护红叶追了上去,“砰、砰”两声枪响,娘一声怪叫,声音像是刚叫出来又被堵了回去,红叶娘死了。身穿大红色夹袄的红叶,一瞬间成了一朵火红火红的花。她扎了两根红头绳的辫子,像两股泼出去的红墨水,唰地射向两棵杨树。

在这一瞬间,我想到了鲁迅先生写的《好的故事》:“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红叶就像云锦一般,碎成水中的片片了。美好的诗意被打破,悲壮的情怀必然凝固成铜墙铁壁,任谁,都无法动摇。凄美的笔调一直也在凝结着一种力量,铺展在文字里,沉淀在村子人的行动里,也积淀在我们每个读者心里。六年级的泽岳说,红叶用生命做代价倒在血泊中,染红了红星杨,染红了大地,也染红了我的心。作为中国人,如果有外敌侵略,我一定会毫不畏惧,拼死捍卫祖国。

鬼子再来,村里的人们不再恐惧,平静地向杨林沟进发。一个谎言成了导火索——柳笛曾跟爹娘说过关于红星杨的位置。柳笛娘被鬼子的刺刀捅死,爹抢过日本枪射杀汉奸和一个日本兵后,也被枪杀身亡。柳笛和白雪惨死于日本人狼狗血淋淋的口下……

每一个人物都在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的情节设置中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为国家为爱的人,他们“红”,这红是鲜艳的,是警醒人心的,是激人奋进的,就像孩子们胸前飞扬的红领巾,就像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孩子们读着读着,就读出了满眼的泪满心的仇恨。三年级的梓萌说:“我眼里都含着泪了,日本人太可恶了,杀死那么多人……”孩子们在故事中、在历史中成长起来,成长是有声音的,虽然稚嫩,但是却最朴实最善良最美好。

日本人要火烧杨林沟,留贝拉着小麦冲出浓烟,奔向“杀狐洞”。一时间,杨林沟化为灰烬,“杨将军”——大红星也未能幸免于难。当日军用钢锯锯不断时,又挥刀而起,留贝爷爷冲过去,被日军的刀从右肩斜插向左臀,他喃喃自语,人会死,树不会。“杨将军”——这一棵早就被作者种植下的具有象征意义的树不会死,它代表的是中华民族,彰显的是中国精神,它就是实实在在接地气的咱中国老百姓。全民抗战,在武乡,有9万多人参加各种抗日救亡组织,1万4千多人参军参战。中国精神在武乡深植,是刀砍不断,杀不死的。

日本兵将液体浇向留贝爷爷,浇向树,浇向血。“穿破了铁甲无数身,创江山出来争乾坤 哪一仗不伤咱杨家人!”爷爷身上的火在雨中旺盛地燃烧起来,像一座山一样巍峨,雄壮,裹住了四下逃窜的敌人。干干净净都烧死了,这是千百个村庄的缩影,这是千千万万个中国人的真实写照。

就在作者燃烧着怒火的字里行间,“杨将军”的精神如爷爷所愿——没有死。留贝和小麦还在,七年后,1949年,他们身着解放军军装出现在杨林村时,不是唯一的幸存者!还有自家坟地里,留贝和爷爷当年一起种下的红星杨,掰开,里面都有清晰的图案——红星!

日本人杀掉的是一个个生命,杀不死的是中国人的精神。

从祖先栽下具有精神印迹的大红星——“杨将军”,到在杨林沟铺天盖地的杨树中寻找到的六颗红星杨,这七颗红星杨串联起一个悲壮的故事,正像陈宥涵同学在读书会上所分享的:“这就是隐藏在民众之中的共产党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们就是光明,就是方向。”七颗红星杨在烈火中化为灰烬了吗?不,没有!他们涅槃重生了,他们的精神也深深地烙印在留贝和小麦心里,铭刻在我们每一个阅读《红星杨》的人手里,传承在每一个有家国情怀的国人心里。

五年级的张漫妮说:“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感情色彩的变化……本就喜欢抗日故事的我,对这本书更是爱不释手,书中人物个性鲜明,内容富有深意……”文喆说起:“我慢慢合上红星杨时,就像是合上了一颗沉重的爱国心。小伙伴们的一个个身影浮现在我眼前,一张张面孔出现在我心里,当我听到日本人的枪声响起时,我的心仿佛也被子弹打穿了……在战争中,如果你能感受到痛苦,那只能说明你没有死,但如果你能像书里的这些人一样感受到别人的痛苦,那你才是一个真正的人。”孩子们的话语掷地有声,就像我们的另一位领读老师知言说,我时刻都被孩子们有血有肉有灵魂的思想感动着,会流下泪来,在《红星杨》的阅读中,都能听到孩子们思维绽放、腾飞的声音。

红星杨不仅长在山西武乡,此刻,我们放眼看去,它们已然在祖国大地上郁郁葱葱,铺天盖地,永远……正如王晓程同学所说,日本人杀掉的是一个个生命,杀不死的是中国人的精神。

听,成长的声音一直在耳畔回荡着……

中国精神永远铭刻在我们的骨子里。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激荡三十年上》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