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平玉、陈福英坚持一阵,信了孙天俦的,进了饭店,但叫吃碗面条就行了。孙天俦不依,坚持叫炒了肉上来。肉刚炒上,孙平玉、陈福英就叫不要菜了,单用肉下干饭吃。但那肉中大半是蒜和辣子。肉只占三分之一。根本没吃出个什么名堂。吃好一算,六元钱。孙平玉、陈福英一听,后悔不已。出来就埋怨孙天俦,陈福英说:“富贵啊!六块钱就是六十个鸡蛋了!这些饭和肉在家里顶多值十个鸡蛋钱!五十个鸡蛋钱就白送人家了!要苦这五十个鸡蛋钱,妈苦一个月都苦不来!才吃一顿饭的时间,就送人了。”孙平玉道:“你以为钱好苦得很啊?我们今天累死累活,跑荞麦山一趟,怎么没人给我们一分钱?你马上就送人家五元钱了!”孙天俦早已后悔。本是受辱、受累、受饿够了,想招呼父母吃顿好饭菜,弥补一下,没料更添悲哀。真是贫穷家庭,事事不幸,怎么做都是错的。陈福英见孙天俦已大为后悔,就不说了。孙平玉叹息:“人家挣钱,是这样的好挣!我们要挣钱,比登天还难啊!”
这是孙天主考上高中后,要转粮食到学校,三人背着两百多斤苦荞去粮站办手续时的一段描写。为了让父母吃口饭,天主悄悄向同学借了10元钱带父母进了饭店。最让人心酸的是天主妈妈的那段话:“六块钱就是六十个鸡蛋了!这些饭和肉在家里顶多值十个鸡蛋钱!五十个鸡蛋钱就白送人家了!要苦这五十个鸡蛋钱,妈苦一个月都苦不来!才吃一顿饭的时间,就送人了。”一个月都“苦不来”五十个鸡蛋的家庭,要供儿子上高中,该是多么艰难!孙天主本想让父母稍微享受一下,没成想却给父母、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更大的生活负担!
——转眼到孙天俦生日,十二岁已成历史,十三岁开始了。天俦大愤:来世已十三年,一事无成。他于是拼命读书,图书室的书都被看完了。天俦开始为找书苦恼。各位老师的书,他都尽其所有,拼命地借来,不舍昼夜地读。眼睛终于耐不住,连见一张纸都要流泪,他只得罢书休息。又恨不能多长几只眼睛,这只看疼了,换那只来看。一时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均大量背诵。
——小说越近尾声,孙天俦越着忙,总感觉速度太慢。他每天除到厕所外,不出宿舍了。连去打饭吃,也懒于去了。经常忘记了吃饭。都是到天黑了,才到外面街上吃碗米线。每晚睡下,才觉眼疼。第二天起床,眼屎糊紧了眼睛,要用水努力泡一阵,才能把眼屎摘下。摘后又忙着写。有一天起来,眼前黑暗一团,努力睁眼睛,怎么也睁不开。用手一摸,两眼外核桃大的一团,像两团胶。天俦吓得“妈”的一声,想双眼完蛋了,这下成个瞎子怎么办。忙起来用水泡了,一摸眼睛,也肿得核桃大。急忙在同学的床上找到个镜子来看,眼睛睁不开,从一条缝里,只见里面的眼球,像一团血。天俦忙朝学校医务室跑。医生看了,大吃一惊,说:“你这眼睛我们不敢医了!你赶紧去县医院!”得知这就是闻名全校的“长篇小说作家”,两个女医生说:“小伙子,慢慢地写嘛!眼睛写废掉,小说写得再好,又有什么用?”天俦忙朝县医院跑,到了眼科,医生看了天俦挂号的名字,说:“听说有个姓孙的学生写长篇小说,百万字都写完了,是不是你?”天俦一惊:我的名声竟传到这医院来了?说是。医生看了,说:“小伙子,照这样下去,担心你这眼睛废掉!十天不许看书,好好休息!”就开了药。
孙天主把学校和县城图书馆里能看的书都看完了,以后又迷上了写作,他要写一部百万字的长篇小说。无论是读书还是写作,他那种投入的状态,用“疯魔”一词来形容一点不为过。看书写作能把眼睛累到“连见一张纸都要流泪”的程度,可以想见其用心、用力、痴迷的程度!古语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用“勤”“苦”二字绝对形容不了天主的读书,也不是他的心态,反倒是用“学海无涯‘疼’作舟”来形容则比较恰切。说实话,我当老师三十年,每当看书看到眼花时,便要停下来休息几个小时,因为眼睛的酸涩刺痛实在难以忍受。而上面那两段描写,真真写出了眼睛疲惫疼痛、不堪承受光亮、难以自由转动时的情形。当我看到天主“眼睛睁不开,从一条缝里,只见里面的眼球,像一团血”这句时,真的是感同身受,对他充满了怜惜和同情,而自己的眼睛仿佛也随之疼痛肿胀起来。
如果只是生理上的饥饿、疼痛,也许还可以靠意志力去忍受,还可以用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的工作去缓解一下,但精神上的饥饿和疼痛却根本无法令人释怀。
法喇村的人们,本为质朴的山民,极度的贫穷使他们苦苦挣扎在饥饿的煎熬中,因此他们格外看重金钱、看重利益、看重一切可以赚钱的机会。改革开放后,一些人走出大山去向城市,看到了城乡生活的天渊之别,面对外面“精彩的世界”,他们开始不择手段地获得金钱。于是各种计较、争端、不轨、违法的事件就接踵而至、进而习以为常了。人们惟利是图,尊“钱”为上,不仅不认为偷摸盗窃可耻,反而羡慕那些罪犯——虽然后来有些人被关进监狱,但村民们说起他们,却都还带着艳羡的眼光,津津乐道他们的偷窃“功绩”。《神史》好像一幅画卷,把人们对金钱的饥饿、焦渴生动地描画了出来,一个个为了钱不顾廉耻、失却尊严、泯灭人性的嘴脸跃然纸上。
饥饿与赤贫让人变得畸形,变得道德沦丧,无疑是国人的耻辱。在生命与尊严发生冲撞时,有人选择生存也是可以理解的。惟独让人难以忍受的是《神史》中写到的人与人之间的嫉妒。孙天主读过的书,比自己的老师多得,引来老师的嫉妒;他考上大学,成为法喇村第二个大学生,引来同村人的嫉妒;后来当语文老师,教得比别人棒、成绩比别班好,引来同事的嫉妒;为弟弟挣得上学的资格惊动了省长,又引来全村老少的嫉妒;再后来进城当记者最后到北京到公务员,似乎除了父母兄弟外,村里村外、上上下下竟无一人不嫉妒他和他们家……按理说,村里出了这么一个“无所不知”的书生,出息了这么一个“金凤凰”,十里八乡都该为他高兴、以他自豪才对。怎能事事不友好、处处下绊子去陷害他呢? 记得柏杨《丑陋的中国人》有这么一句话:“一切绝症都渊源于中国文化中的爱心太少,孔丘先生之道,不过“忠”、“恕”而已,独缺少爱。”是啊,因为没有爱,不能将心比心,不会感同身受,不懂得利他其实是利己,所以,面对危困不会伸出援手,面对弱者不会施与怜悯,面对超过自己的朋友不会用欣赏的眼光去赞美,真真丑陋啊!
从前有个调查,题目是“如果有个富翁是你的邻居,那你会怎样对待”。日本人回答说:“学习他的治富之道,想办法超过他”。美国人回答说:“他的富有跟我没有关系,他富他的,我过我的。”中国人的回答令人瞠目结舌:“想办法干掉他!”我虽然不能考证这“调查”是否真实,也不想分辨其是否带有夸张色彩,但三个回答,却代表了三国人们的心态,由此也能看出中国人嫉妒心之重。
我不知道怎样概括嫉妒的成因最为准确,只是觉得没有信仰、缺乏自信、目光短浅、心胸狭隘,是嫉妒心生成的根源。如果再深入思考,应该归因为“自私”。想想这两个汉字,“自”的本义是“鼻”的象形字——一个人只关心鼻子尖底下的那张嘴,能有什么远大超脱的目光?“私”是会意字,左边的“禾”代表粮食,右边的“厶”象胎儿在子宫中之形,说明人在孕育之初就为争夺口粮而战。在物质不丰裕、食粮难满足的穷困时代,我们无法苛责人们的自私,但在衣食已经得到满足的今天,为什么还要这么斤斤计较、自私自利呢?难道真是“贫富悬殊是造成年代动荡不安的飓风”(梁晓声《郁闷的中国人》)吗?
……
“一个荒凉村,四千可怜人。廿年悲辛事,万古不了情!”“慈天地众生,悲宇宙万物”:这是《神史》一书背面的题字。它“描绘了一幅滇东北农村众生图,道出了一个不为外界所知的村落的百年孤独! ”描绘出“赤贫泥潭里无望挣扎的众生相”,堪比《红楼梦》《儒林外史》——网上有人这样评价。
“《神史》是孙世祥于1997年到2001年间创作的自传性长篇小说,写完此书后即因肝硬化病逝。本书遗稿由其弟孙世美及朋友陈正彪等整理,2004年由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2011年由语文出版社再版。”——“维基百科”这样介绍。
我没有想到,作品结尾时描写的种种凶兆都成了现实,没有想到孙天主这颗“异样的种子”在人生劫难中停止了生长!虽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可是这“风”是不是太凶狠了?它夺去了人的怜悯、人的理智、人的希望!至此,谁能不为之扼腕,为之心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