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读贺贵成长篇小说《守四方》有感

2024-01-26 08:51:11  本文已影响人 

用热血谱写高原军人的“大风歌”

——读贺贵成长篇小说《守四方》有感


文/周丽


     如果说长篇小说《守四方》描写的是高原官兵赤诚奉献的故事的话,倒不如说是描写主人公如何做好人、做好事、做好官的一部具有哲理意味和诗意象征的作品。

     作为安徽文艺出版社的一名编辑,我有幸担任长篇小说《守四方》的责任编辑。读完作家贺贵成用满腔的激情、满腔的挚爱、满腔的热血创作反映高原军旅生活的3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守四方》,让我的心灵一次又一次受到震撼,让我的情感一次又一次受到冲击,心中不禁升腾起一种深深的感动,脸上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滚烫的热泪,为作品中人物的欢乐而欢乐,为他们的痛苦而痛苦。

作品以正面强攻的身段进入所要表现的题材


     作品名之曰《守四方》,是出自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诗《大风歌》,作者的用意显然是表明军人在高原的存在与奋斗是要以奉献青春和生命为代价的,而且在奉献青春和生命中,他们的人生和灵魂都达到了一种令人仰望的高度。

     长篇小说《守四方》以20世纪90年代高原部队为背景,通过对基层官兵的群体刻画,突出反映了高原官兵锐意进取的工作状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崇高的牺牲奉献精神。描述了高原官兵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凄美而悲壮的故事。

     《守四方》以部队生活为主线,实际上关注点瞄准的是高原军人的情感世界,并对其进行了颇具时代特征的生动展示。在高原履职尽责的高原军人身处艰苦恶劣的自然环境,而它的艰辛和危险是常人难以想象的,高寒缺氧严重地威胁着年轻军人的身体和生命,无情地考验和磨炼他们的意志品质。

     作品并没有采取迂回的叙事策略,也没有选择一个颇具匠心的切入点展开情节,而是以正面强攻的身段进入所要表现的题材。初看起来,作者使用的是一个再平常普通不过的结构方式,即女兵洪燕未婚先孕是否“押送回家”的会议为内核,便由此展开故事,经过一系列的山重水复和峰回路转,却达到了平中见奇、平中见深的艺术效果。

作品在矛盾的冲突中去追求美发现美创造美


     在矛盾的冲突中去追求美、发现美、创造美,是文艺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守四方》的开头写的是政治部主任(正师职)张晨林组织宣传处处长柯德华、保卫处处长刘建明、文工团政委曹万光、男兵队队长周慧志、女兵队队长吴艳阳,还有政策调研副主任程玉刚参加召开的一次会议。会议的内容是讨论一个名叫洪燕的特招艺术女兵未婚先孕是否“押送回家”的问题, 在洪燕“走”与“留”的问题上,意见分歧很大,柯德华、曹万光态度坚决地要求把洪燕“押送回家”,否则他们将负有管理部队不力的领导责任。从事30年保卫工作的刘建明的表态是,洪燕留队,但文工团给她记严重警告处分一次就可以了。张晨林最后让不想表态的程玉刚发言。程玉刚只好硬着头皮说:“其实,这些女兵的年龄小,我们干部对待她们都应该像对待自己的妹妹一样,真诚、真情、真心地关心她们,做到尽心、尽职、尽责,不要一出点事情,就推卸我们的责任。我们作为她们的领导、兄长,虽然事情出在她们身上,但应该说,我们的责任要大得多!这次洪燕的事情,充分暴露了我们的干部在管理工作上存在着很多漏洞,我们今后应该好好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而不是把洪燕押送回家就了事了。所以,我的意见是,洪燕应该继续服役!”

     会议上曹万光与程玉刚产生了激烈的矛盾……最终,经过大家讨论的结果是,让洪燕做人工流产手术后,继续留队服役。于是,对于柯德华、曹万光的处理决定,部队党委不到三天就研究出来了:给予政治部宣传处处长柯德华、文工团政委曹万光各记过处分一次。同时,部队党委研究决定:任命原政治部政策调研室副团职副主任程玉刚代理文工团政委职务;原文工团政委曹万光被任命为政治部宣传处副处长,分管文工团、函授站工作……贺贵成在小说的第1章和第2章不到10000字的篇幅内,基本上解决了80%的重要人物的出场问题,从而构建起了这部长篇小说中的主人公程玉刚与曹万光、与副政委(正师职)郝光太等官与官、官与兵的矛盾关系和情感世界的纵横交错的复杂关系,对推动整个小说故事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戏剧性的开端,唤起了读者对人物命运的关注。

     美是文学艺术的基本特性,是文学赖以征服读者心灵的神箭。从作品中可以看得出来,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美的整体构思,是《守四方》作者经过精心、缜密、深邃地思考的结果。作品叙事风格朴实庄重,叙事节奏张弛有度,全书共70章,每一章的内容既可独立成篇,串联起来又是一个背景完整、人物形象丰满的故事,显示了作者优秀的结构驾驭能力和扎实的叙事功力。可以肯定地说,《守四方》以真挚的高原情、战友情、亲情和爱情感动人,以阳刚、青春、热血和生命震撼人,是一部包含了多重的象征和哲理的意味、故事跌宕起伏、人物性格鲜活的主旋律作品,更是一部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理想主义交相辉映的佳作。

作品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当代军营的真实人物


     《守四方》所塑造的主人公程玉刚是当前我军众多男性军官中有代表性的一个。作为文工团一个正团级单位的代理政委,他的性格中更多的是多年政治工作和部队生活过程中历练出来的冷静、公正、客观的特点。他勇于承担责任,一心为下属着想,在是非问题上敢于较真;他刚正不阿、爱憎分明,在原则问题上并不因为自己是代理政委而做无谓的妥协;他是一个对党的事业忠诚、对工作有着强烈的责任心、有着担当精神的人,也是喜欢读书更爱思考的军人。他最喜欢的一句话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尽力成功,赢在格局,想在心中”。他更知道,胸怀有多大,就能走多远。大的追求,大的愿望,就会有大的忍耐,大的包容,大的视野,大的宽容。他多次被曹万光告状,但他都坦然面对,用他的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斜”。曹万光出车祸住院时,别人都不去看望他,但是程玉刚不计前嫌,去看望了他。程玉刚是个胸怀坦荡,喜欢“化敌为友”,不喜欢结怨的人。

     作品直面当下军营生活发生的问题,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当代军营中的真实人物,以犀利的批判精神激浊扬清,为重塑军魂贡献了一份心血。直接掌管着程玉刚“乌纱帽”的郝副政委,其女儿是服役四年的老兵郝娇花,原来经常回家住宿,也不出早操。程玉刚上任后,要求郝娇花要向全团官兵做检讨,不少官兵怀疑他是做不到的,除非程玉刚不想在部队干了;志愿兵司务长汪晓明,凭着手中掌管炊事班的权利,偷偷拿着公家购买的猪肉送到他在转志愿兵时帮过忙的老乡首长郝光太、曹万光的家里,被程玉刚发现;还有调皮捣蛋的城市兵刘军深夜偷偷离开营区外出喝酒,喝得烂醉如泥的他,被程玉刚当场“逮着”……程玉刚顶着来自各方面压力,在全团作风纪律整顿动员大会上,命令似的安排郝娇花、汪晓明、刘军三人严肃地做了深刻检讨。其实,在程玉刚“鼓动”李艳阳和郝副政委的儿子郝胜利离婚后与在郝副政委的女儿郝娇花作检讨之前,对程玉刚一直不满的郝副政委找他谈过话,严厉地批评过他,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宝贝女儿当着全文工团官兵的面“丢人现眼”,但程玉刚态度固执而坚决地说:“她不出早操,还夜不归宿。我觉得她犯错误应该与其他犯错误的战士一样接受处理!”

     在崇高与卑下、真诚与虚伪、牺牲与生命、幸运与倒霉、怀疑与信任、勇敢与胆小、善良与丑恶等等的矛盾中,作品既写出了高原官兵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的美,也写出了高原官兵情同手足的兄弟之爱,把现实矛盾的复杂性真实而又艺术地反映了出来。程玉刚说:“当人品和学识相辅相成时,才会让一个人走得更高更远。”作品中塑造出程玉刚、洪燕、周慧志、吴艳阳、赵紫大、王明全、刘军、郝娇花等一大批有思想、有担当、有血性的血肉丰满的当代青年军人形象,树立在人们心中。还应该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把政治部主任张晨林这个人物描写得血肉丰盈。他爱憎分明,惜才如命,爱护下级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对程玉刚这类的人才恩爱有加;对王明全因公残疾后的安排上,他做到“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他认为一个单位的“一把手”如果挑选对了,挑选好了,就能带出优秀的过硬的团队,这就是对党的事业的高度负责。

     情感细腻、心细如发的程玉刚靠着丰富的管理经验,凭着高尚的人格魅力,在短短10个月时间里,使刘军、郝娇花完成了人生“蜕变”和成长,不仅双双受到了嘉奖、入了党,还考入军队指挥学校;他代理政委几个月时间中,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把一个“人心涣散”的“烂摊子”单位,硬是带成了一个响当当的军级机关的先进单位,不仅文工团荣立了集体三等功,他个人也荣立了三等功;文工团到北京参加的“全国武警部队文艺会演”夺得了团体第三名、情景短剧第三名、独唱第二名的好成绩……他们捧回来了一面红彤彤的锦旗、两个金闪闪的奖杯;程玉刚也赢得了文工团最美女干部洪燕的炽热爱情。程玉刚所做的一桩桩一件件工作,会让我们知道他是如何做好人、如何做好事、如何做好官的军人。小说快结尾时,郝副政委自掏腰包,用茅台酒在高级的五星级宾馆宴请程玉刚,这是他思想转变后,对程玉刚这样优秀干部的人格魅力的最高奖赏。当然,后来程玉刚也因工作成绩突出,被提拔为政治部宣传处处长兼文工团政委了。

作品中不少细节描写充盈着作者灵动的智慧


     作品中的女主人公洪燕,是作者花了大力气塑造的一个典型形象,也是军队众多女性军官中有代表性的一个。洪燕被提拔为副连干部后,作品在刻画洪燕对爱情的心理活动时,精细地反映出生活的真实,饱含着丰富的社会意蕴,符合现实主义的美学理想。

     自从中午程玉刚率领赵紫大、王明全出发去果玛支队求援起,洪燕的一颗心就悬起来了。她自从程玉刚第一次找她谈话后,就觉得程玉刚像一个可亲可爱的大哥哥一样关心着她,使她那颗痛苦、孤独的心充满着感激,也充满着希望,更充满着信心。在她住院期间,程玉刚无微不至、热情周到地照顾她,使她更加喜欢上那身上有着勃勃生机、青春勃发、为人刚直不阿、工作尽职尽责的程玉刚。在她住院期间,她父母来古宁看她的那个晚上,在部队招待所306房间,她也试探性地向母亲说过,她喜欢上了程玉刚,母亲也没有反对,并觉得程玉刚很优秀。打那以后,这个情窦初开、美丽大方的少女洪燕深深地爱上了程玉刚。尽管天天都能见到程玉刚,但每当夜晚,当部队熄灯号响过之后,躺在床铺上的时候,她都会情不自禁地想念他,有时想得她心口发痛,有时想得她痛苦失眠,有时在梦中也梦见他。有天晚上,她又失眠了,为了不影响其他战友的休息,她便下床穿衣戴帽,蹑手蹑脚地来到洗衣房,在明亮的灯光下,在她那红色塑料皮的日记本上用娟秀的字体写下她的心声。

     在军级机关年终总结表彰大会开始前,参加授奖的人员统一到主席台上“预演”颁奖流程,组织处负责立功受奖仪式的一位干事早在一天前就要求:“过去立过功的同志都把功勋章佩戴在左前胸”。程玉刚把用信封装的一枚二等功、五枚三等功勋章倒在主席台的桌子上,开始往身上别,旁边的人开始羡慕起来,都说他得的功太多了,其他的立功受奖人员最多的也只有两枚勋章。

     程玉刚拿起一枚功勋章,低着头往胸前别,功勋章针脚很细,真的不好别,再加上程玉刚手指又粗,别起来还是很费劲。“我来帮你,政委!”洪燕拿起一枚勋章,开始往程玉刚左胸警服上别,这是她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接触程玉刚,心“怦怦”直跳。别第一枚功勋章时,她的手有些颤抖,紧张得差点扎着自己细嫩的手,她第一次闻到他身上散发出的男人的味道,也第一次感受到了他的心也与她一样在“怦怦”地跳动着……她这时坚信程玉刚也爱着自己的……

     作为一个女军人,她有自己血浓于水的亲情、铭刻于心的爱情,也有情同手足的战友情。作者细腻地从细节入手,对俊美的主人公洪燕做了多侧面的刻画,形象而立体地展示了一个当代女军人丰富的感情世界和多彩的生活。

     在文学作品中,细节是作者一种日积月累的积淀,积淀的是敏锐和精神,充盈着灵动的智慧;细节是作者一种长期潜心的准备,准备的是丰厚和深刻,蕴含着广博的大气;细节是作者一种精心雕琢的实践,锻造着精美的华章。在细节描写方面,作者完成得很出色。女兵队队长吴艳阳与男兵队队长周慧志的爱情,可以说是“一波三折”“破镜重圆”的凄美故事。这两个来自高原农村的人,在师范大学读书期间就深深地相爱了,作为特招的艺术干部,双双来到高原部队的文工团工作,生活对他俩来说是美好的,但是命运阴差阳错地作弄了他们。身高一米六三、既能舞又能唱 “花儿”的吴艳阳,那晚作为报幕员,打扮得十分时尚,光彩照人,声音甜美清脆。她在一次春节文艺演出时,被时任部队政治部主任、现任副政委郝光太相中,在柯德华、曹万光的“好心撮合”下,“生拉活扯”地成自己的儿媳妇、郝胜利的妻子……

     从此,每天晚上吃完饭,周慧志就提着二胡,到操场篮球架下的水泥预制板坐下来,一脸痛苦地拉着《二泉映月》。每天一拉就是五六遍……

     《二泉映月》以它深沉、悠扬而又不失激昂的乐声,撼动着机关官兵的心弦,使人感受到周慧志怀着难以抑制的感情,一遍又一遍地向人们诉说着他的种种痛苦和遭遇。

     ……渐渐地,渐渐地,人们似乎听到了他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每天晚上吃完饭,吴艳阳看着周慧志坐在操场上拉起《二泉映月》的样子,听到如泣如诉的二胡声,心如刀剜,一死了之的心情都有了……

     从此,这对曾经恩爱的恋人再没有说一句话。

     程玉刚代理政委后,了解吴艳阳经常被郝胜利打骂、郝胜利还拈花惹草的情况后,硬是“鼓动”吴艳阳与郝胜利离了婚,后来因为周慧志的妻子因犯癌症去世,这对饱受苦难的人又才终于走到了一起了……

     这次程玉刚分上的房子是两室一厅,在四楼,房子有七十多平方米。

     钥匙拿到后,程玉刚把吴艳阳、周慧志叫到自己的办公室,神采奕奕地说:“我作为你们的代理政委,这是我送给你们的结婚礼物!我知道周慧志的住房,草原总站快收回去了!”说着从衣兜里把钥匙掏出来交到周慧志手上。

     吴艳阳说:“这是分给你的房子,我们住,别人会有意见的!”

     “不怕,谁有意见,让他来找我。你们只管住吧!你俩到文工团已经八年多了,从副连干到了副营,从中尉干到了少校,你们的生活、工作和婚姻的酸甜苦辣,我懂!我懂……”程玉刚哽咽着差点说不下去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屈原的两句诗,我把它送给你们!”

     周慧志喜极而泣,泪水从眼眶里掉了下来。

     吴艳阳饱含着感激的泪水,深深地向程玉刚鞠了一躬。

     当吴艳阳领着慧慧住进那套房子时,确实有些机关干部在背后说,是郝副政委为他过去的儿媳妇“精心安排”的,只是让程玉刚当了“替罪羊”!搞得程玉刚多次解释,别人都不相信。不过也有些机关干部还是相信程玉刚的解释的,都觉得他爱下级如兄妹,是个风格高尚的人,人们打心底里佩服他,都觉得跟着这样的领导干,值得!

作品把文学创作与新闻写作特质糅合得巧妙


     创新就是不墨守成规,顺应时代潮流。我与作者未曾见过面,从作者简介中只知道他有300多万字的文学创作实践。我们只是在微信上有过简单的交流,得知他不仅喜爱文学创作,而且也喜欢新闻工作。也许正因为如此,在《守四方》的艰难创作中,作者恰到好处地把文学创作与新闻写作的特质巧妙地糅合在了一起,使作品有“大江东去”的豪放,又要有“小桥流水”的婉约,并做到了作品内容上的天衣无缝、浑然天成。应该说,这次创新,对贺贵成在长篇小说《守四方》创作中是个极大的挑战或冒险,但他做到了,并做得不错,我为他点赞,实现了他的创作初衷。

     与此同时,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大风歌》的诗意象征,使作品包含了多重的象征和哲理的意味,将笔触直抵高原官兵的内心世界,从灵魂深处挖掘官兵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精神,相对于大自然的严寒缺氧、雨雪风霜,这种奉献和牺牲更能打动人心。

     高耸险峻的雪山,沉重迟缓的呼吸,步履维艰的行军……    

     《守四方》把我们带到了空气稀薄、高寒缺氧的高原,一起见证高原军人完成一项到全省基层部队的慰问演出任务。副连职干部王明全在大雪求援中,冻伤截肢,失去了双脚,成了残疾人;正连职干部赵紫大在紧急时刻,为了保护三个小孩的生命,壮烈牺牲,献出年轻的生命。部队官兵在高海拔的高原里所表现出的心灵、人性高度,令我潸然泪下。高原军人非凡的生活经历和精神世界,平凡而伟大的英雄业绩,默默无闻却又常常惊天动地的牺牲奉献,总令我感慨备至而又唏嘘不已。

     在高原部队,官兵们的生活在继续,爱情在继续,人生的境界也在继续。创作这部小说,就是作者踩着高原军人印在雪山上的脚印,去寻找人生答案的心路历程,也是作者用满腔热血谱写高原军人的“大风歌”。

     至于《守四方》中,恢宏壮丽的雪域风光,多姿多彩的藏族风情,由于篇幅有限,我就不一一赘述了。

     以上是我阅读长篇小说《守四方》的一些感受,只是管中窥豹。

     文学是一座高峰,攀登没有止境。我们有理由对贺贵成的下一部作品充满期待、充满希望!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天性教养》读书笔记
  • 下一篇:《匠人精神》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