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解读新加坡》读书笔记

2023-05-20 08:15:03  本文已影响人 

《解读新加坡》读书笔记

      本书是在作者的前作《新加坡的经济转型之路》的基础上推出的扩充版和中国版,此次再版的改动幅度比较大,包括将书名更改为《解读新加坡》。本书的60多篇文章、专访或专题报道,涉及经济、管理、文化、社会四个方面的内容。这些研究成果也算是对历史的记录和佐证,让我们看看新加坡和中国今天的发展经历了什么样的轨迹,今天的成就又是如何一步一步取得的。

      两国政府间的三个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城、重庆互联互通项目,是双方合作的真实例证与写照;近10万名中国政府的各级官员来新加坡接受培训,学习和借鉴新加坡的成功经验,更成为这些年新中两国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摘录自作者杨建伟自序

按章节序

第一篇 解读新加坡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其志,扶志必先正其心。


但李光耀认为,新加坡要成功,人民绝不能有依赖援助的心态,我们必须自力更生。

参照不是问题,我们的问题是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简单复制,暴力推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分析矛盾特殊性才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及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个经国务院批准的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是参照新加坡的淡马锡模式制定的。

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弘扬契约精神。而不是耍小聪明,怎么方便怎么来,有捷径绝不走正道,让别人显得有点“傻”。


也感受到了新加坡的法治意识和契约精神——那就是公司无论大小,在《新加坡公司法》面前都是一律平等的。

第二篇 感受新加坡


有了超越自卑的勇气和强大内心,任何时刻都能成为你人生的新开始。


准确地说,这不是因为受到了谁的歧视或欺负,而是一种没有融入主流社会的边缘情结。

从“海外孤子,颠沛流离。有国不能回,有家不能归。”到“利比亚、也门撤侨。”我们应该无比自豪:虽然中国护照不能保证你去更多国家;但是无论你身处何地、遭遇何种危险,它都能带你安全回家。有了伟大的祖国,中国人才有尊严!


我们这些过番客,斩断了自己的根,寻觅另一种气候、另一种土壤重新扎根,欠缺的正是这种自信。我们对自己的前途忧心忡忡,老是想着在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里,命运会做出什么安排。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古人的智慧早有训诫和教诲。我们总是骑驴找马,囫囵吞枣。抛弃自己的东西 ,捡来人家的东西,结果还不知道就是自己丢的东西。


准确地说,忧患意识是新加坡的立国、强国之魂。

我倒是觉得在大陆,从一而终到退休,依然是大部分人的想法。因为缺少公平的就业环境和工作分配不均依然是不可调和的矛盾。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能者多劳,多做多错;做对应该,做错必究”的两种极端的工作状态。


实际上,从一而终的时代永远地过去了。不管是企业还是员工,都没有义务和责任向对方做出终身的承诺。

国企改革损失的是国家,被扫的是人民。“大锅饭”成了“小锅菜”,“铁饭碗”成了“大股东”。


裁员难,不裁员更难……当中国国有企业的“大锅饭”和“铁饭碗”正在被扫进历史垃圾堆的时候……。

新加坡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犹如萧伯纳的“苹果”,你想要的东西必定要用自己的方式去交换。


新加坡的英文报和华文报是两份截然不同的报纸,而绝不是一份报纸的两种版本,这便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作者的座右铭“事在人为,休言万般都是命;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为这句话做了最好的诠释。


面对新的环境,要么去改变环境,使环境适应自己;要么去改变自己,使自己适应环境。看起来是两种选择,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选择只有一种。

"世上万事万物都是交换”确实体现了《国富论》的“普世”价值观。


直白地说,新移民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工作经验以及对这个社会的认同和热爱,换取这个社会对自己的认可和接纳。

我的理解是“理想”存在于某个跨维度的圈子中。我在低维度的圈子生存,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实现理想的。


记得我们小时候写过作文“我的理想”,如果现在回到母校把这些作文翻出来看看的话,你自己都会说一句:幼稚。

在“求名心切必作伪,求利心重必趋邪”的“官本位”名利观下,舍本求末地把“群众公认不如领导承认,群众赞扬不如领导表扬。”对立起来了。


“喜功者,必作伪”,中国古人千百年总结和锤炼出来的道理总是那么一针见血,叫人不得不服。

“教育产业化”演变成了“教育贵族化”,任由其畸形发展,必将破坏公平原则,加巨阶级分化。崇尚拜金主义,助长不正之风。


这场事故再次提出了“教育能否实行产业化”的严肃问题。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新加坡的好,不仅仅体现在生活条件好、生活素质高,更重要的是社会的公平、公正程度高,社会治安、法制程度高,以及人际关系相对单纯、简单。

第三篇 新加坡外望


只有对公司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员工才会真正快乐用心地做事。你只要好好干,就一定会得到重用和提拔,你的今天就是后来者的明天,他能看到自己的未来和希望。


谈到公司文化与认同感,作者认为,公司文化构成了一种气氛,这种气氛使进入该公司者,不论其工作能力强弱,都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并有所改变。这是一种认同感,其影响相当深远。

不管是变法还是造法,都要面对解决“法不责众”和“刑不上大夫”这一对矛盾体。


严格讲起来商鞅变法不是变法而是造法,是第一次大规模的造法运动,而且他的法,是不许有特权的。

我们在“竭泽而渔”、“饮鸩止渴”、“杀鸡取卵”的夹缝中求生,慢慢成为"温水里煮的青蛙"。


损耗我们所依存的东西,到最后发现我们无所依附了。

面对一个在我们“卧榻之旁”最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民族,我们必须以强烈的历史自觉与时代担当,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日本人发掘中国古典文献中的道理,将其应用到企业管理中,已经到了差不多无处不在的地步。

你之所以感到巨人高不可攀,只是因为自己跪着。没有得到你的同意,任何人也无法让你感到自惭形秽。


当我们向前一跃的时候,深藏在潜意识中的“不”,便变成了千斤重的砣,将我们的后腿扯住。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而排斥他的人,恰恰就是一般人心目中,最了解他优点的那批人。另外还有重要的一点是组织的最高领导人,肯花时间阅读那份报告,而且能够独排众议。

一次分配不合理,二次分配不公平,体制变革的滞后和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改革显得步履维艰,社会体制改革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可是若要推广创新成果,实施变革,经理人便需要一种不带感情的诊断方法,以察知整个系统中抗拒创新与变革的根源所在。

这些明明可以用法律途径解决的事情,却要“花钱消灾”,实属中国特色的“法外成本”。


还有“钉子户”搬迁、承包商偷工减料和拖延工期以及申请水、电、气、通信等面对各路神仙的“意思”成本都不是小数。

外企不敢做,国企大胆做。市场经济催生的畸形资金链,国企成了滋生“三角债”的“重灾区”。


现金提货,生意做不大;一旦赊账,又恐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外商不敢做的事情,我们喜欢钻空子去做。“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文化的差异,不是靠耍小聪明来区分的。


“灰色”对中国人意味着如果没明确规定不可以做,那或许可以做;而对外商则意味着既然没有明确说可以做,那最好别做。

缺乏监管,无法无天是当前必须彻底解决的问题。权力必须关进制度的笼子。


例如,外企常遇到各种处罚,有些处罚不是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做出的,而是取决于执法者的好恶,处罚的尺度完全由个人说了算。

现在同一机构的不同部门通知基层开会,还会经常在时间上碰头。搞得基层干部分身乏术,你们就不能事先相互沟通一下吗?官僚主义作风对从下而上的意见,已经习惯性充耳不闻。


同一件事有多个部门管理,部门不同管理方式不同,要求也不一样,企业在运作中往往无所适从。

这里的“下级”应该指的是“中层”,真正的下级根本没有质疑上级的权利,也不敢有对策。不是反对无效,就是一票否决,总之就是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只能默默执行。


外商搞不懂“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事情上级做出了指示,下级如果认为不重要或没有利益,执行起来会打很大的折扣。

这才是大部分求职者理想中的劳资关系,是橘生淮南则为橘,还是橘生淮北则为枳,取决于工作环境。


要精心设计激励和保留员工的计划。比如,建立信任关系,而不只是一纸合同;树立企业形象,使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吸引力;责任明确,奖惩分明;定期和经常沟通;强调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让每个员工感觉有价值、有前途。

法律的威慑力在于执行,如果解决不好“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问题,执法部门只亮相,不亮剑,民众失去的只能是对法律的敬畏之心。


这些公司习惯于在法治社会做生意,它们有雄厚的法治经营社会资本,将打破中国市场经济中难以自拔的“不守法者总能得利,守法者总是吃亏”的囚徒困境,为中国的法治建设带来新的活力,这是比实物资本更加宝贵的社会资本。

把先进的工业管理经验和理念带到了中国,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功能叠加的融合园区,为全国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积累了鲜活经验。


工业园区从根本上体现了新加坡的管理文化和体制文化,苏州新加坡工业园由于从一开始就是中新合作,既不容许对传统的体制进行复制,也不容许园区体制向旧体制回归。

思路决定出路,气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性格决定命运。观念决定态度,态度决定一切。


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决定成败。

说到公信力这个话题,突然想说一句题外话:公信力崩塌的雪崩里,没有一次形式主义是无辜的,“狼来了”多次之后,我们到底应该相信谁?


准确地讲,是“四大会计事务所”在经年累月的市场经济和客户服务中一点一滴建立起来的,这种权力被称为公信力。

以契约文化为特征的社会文化给新加坡社会带来了两高一低:社会互信度高,社会公平度高,社会成本低。


但更重要的是,大量跨国公司和外资企业的进入,给中国带来了重合同、守信用、遵守法律、遵守游戏规则的合同文化和契约文化。

一语成谶,一念成灰。


因此它变得管理太多,自由太少;阶级太多,社群太少;官僚太多,人性太少;僵化太多,灵活太少;督促太多,理想太少……可以预见,下一代的年轻工作者将越来越无法忍受官僚制度。

我们目前还是停留在“封闭式”管理的组织架构和运作中掩耳盗铃,无法自拔。


没有来自外部的新思想、新观念的冲击与碰撞,董事会便容易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对外部环境的激烈竞争反应迟钝。同时,由于公司董事会由关系相近、利益相近的人组成,具有很大的同质性,其做出的重大决策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就不能不令人担忧。

一语道破基层人才流失的玄机,不愿意忍辱负重,必将陷入管理层“不为我所用,必为我所杀”的怪圈。


在封闭的权力环境中,优秀的职业经理人要么不愿意被引入,要么不容易被引入,或者引入之后也不容易发挥作用。

对权力的垄断,对法律的藐视,光天化日之下可以肆无忌惮,无恶不作。看不惯一些人的麻木和无动于衷,也见不得奸佞小人的得志嘴脸,只能请鲁迅先生出来说两句,“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由于缺乏有分量的外人对决策层面和决策阶段进行监督,企业面对社会公德和社会正义没有“举头三尺有神明”的心理约束,对弱势群体没有起码的恻隐之心……。

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击鼓传花”式的干部和“亡羊补牢”型的政治生态,这不是一个炸药包就能炸醒的。


加薪也罢,组织工会也罢,都是权宜之计,治标不治本,充其量不过是掐掉了导火线,但炸药包还在那里。

不怕有问题,就怕回避问题。不怕有矛盾,就怕掩饰矛盾。


富士康事件是一个信号,是一记警钟。

第四篇 媒体专访与报道


新加坡的多元文化与“兼容并包”的中国文化彼此相近,新加坡华人和中国人之间,最深刻的文化差异是对法律的态度。


最近,一位研究跨国投资的中国专家在新加坡的一个讲座上说,“新加坡商家在中国投资会做事不会做人”,这个报道见报之后,在本地引起了比较大的反响。

简单的人际关系,高度的法治环境,强烈的忧患意识,严谨的契约文化。我们所向往的美好,无时不刻都在寻找失落的象牙塔。


新加坡的好,不仅仅是生活条件好、生活质量高,更重要的是社会的公平、公正程度高,社会治安、法治程度高,以及人际关系相对单纯、简单。在这里,人人靠自己的能力在社会上立足和生存,不论出身背景,人人有发展机会。

发展要有超前意识,顶层设计关键在人。特别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将熊熊一窝,兵熊熊一个。


新加坡会问日本五年之后要发展什么行业,然后立马培养与该行业相配套的工人,五年之后,新加坡政府问要不要来投资,日本人说为什么要去,新加坡人说我们有这样的工人。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杨建伟:三星董事长说过,没有一流的人才,就没有一流的三星,他作为董事长,把80%的精力用来找人才,20%用来做决策。

吸引人来,留住人心。好的工作环境能激发工作热情和无限潜能,反之也能扼杀我们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新加坡一点油都没有,你去哪里干什么?”董事长的回答是,新加坡除了没有油,任何一个环节都比你强,综合下来,成本比很多地方低。

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到2015年十八届四中全会的“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再到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任重道远。


“新加坡城市管理方法中最根本的一条是建立了一整套严格、具体、周密、操作性强、没有回旋余地的法律体系。”

1978年11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访问新加坡,坚定了改革开放的决心,在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1992年,在著名的“南方谈话”中,又进一步提出“借鉴新加坡经验”,“春天的故事”里又一次掀起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


在总结归纳新加坡的成功秘诀时,李光耀提出,一是正直和有诚信的领导人和政府;二是任人唯贤的政策;三是全民有公平竞争的环境;四是选择了世界最通用的英文作为人们的共同语言。

“一语中的”,上面派来的干部,往往自恃高人一等,吆五喝六,指指点点。工作中脱离实际,轻视基层,不相融于群众,违背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路线。


杨教授提出,“中国的国资国企改革,如果不改变组织部派干部的做法,是很难学淡马锡的”。

国情不能忘,自信不能丢。习总书记在建国95周年讲话中,增加了“文化自信”,提出了“四个自信”的要求,极具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


同时也要牢记国情,保持自信,不能盲目照搬照抄,要坚持从自身做起,扎实办好自己的事情。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读书笔记
  • 下一篇:《战胜华尔街》读书笔记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