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会是一扇窗户,推开她,发现了儿童,亦发现了自己。
什么是生命的完整
完整就是:应该有的都有,不残缺、不破损。但完整并不等于完美。完美是理想,完整是必要。
生命的成长就是走向完整。
越走向完整,这个生命就越丰盛、越成熟、越有自我管理的能力、越有爱的能力、越慈悲、越富有智慧、越愿意服务与别人、越富有觉知、所以“完整”非常重要。
生命的完整包含哪些方面
身体、认知、情绪、感觉、心理、精神、自我,这些就是人类生命的财富。
如果我们能让生命的这些部分都成长起来,发展起来,而且很稳定地、很完整地成长起来,我们的生命就会成长一个完全不同的样子。这就是一个人的完整性。
发展身体、情绪、感觉、智能、心理、精神,对孩子的成长当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借助于这些,创造出一个自我,这是一个人的完整状态。
这个自我非常重要,它是我们内在的一个管理者,或者说是生命中的王者。这个王者一旦被创造出来,生命就有了极高的觉知,这个生命就会变得非常的完整。
怎样做到完整的成长
做到完整的成长,就是让孩子做自己身体的主人,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做自己感觉的主人、做自己心理的主人、做自己认知的主人、做自己精神的主人。
6岁之前,儿童是在发展身体、感觉和情绪。到了7岁,心理发展已经明显的开始,12岁之后便是理性和逻辑的发展。
12岁之前教育的核心,是让生命行走到很美好的状态。
这个过程如果不压抑孩子的话,他们的内心想什么,他么就会用语言描述出来,这个过程一旦顺利通过,到了中学,理性的光芒就会放射出来。
儿童认识世界的第一步
儿童认识世界的第一步是感觉。
感觉包含:视觉、味觉、嗅觉、触觉、听觉。孩子通过这些感觉来认识事物,形成经验,这种经验进一步内化就产生了智力。
家长在儿童早期发展中可能犯的错误就在于:
当孩子在没有感觉的时候,我们不断地强制孩子,教给孩子东西;当孩子处于某种感觉的时候,我们看不到机会,破坏他的感觉;当孩子感觉到的时候,我们没有把词语同他内在的感觉及时配上对。
儿童心智的发展
感觉是心智和理性的起源,但感觉又是心智和理性的归宿。
儿童是自我教育的,他吸收东西是按已形成的程序进行的,他不愿意破坏自己的内在程序,需要通过不断的活动将内在的感觉实体化,将经验肉体化、将概念内化,以此形成智力。
哈佛大学有一个经典实验。它提出: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这样的,当你给他一个全新的知识时,儿童不接受。如果你给他一个东西,他曾经认识,只有一丁点新内容,他也不接受。但是,如果其中有一部分是他认识、已经掌握的,少部分的那内容是他没有掌握的,他接受得最快。因为儿童喜欢把一个事物跟另一个事物联系起来。
心智的发展需要时间,并且是连续不断的。也就是孩子每一阶段的发展都不是空白的,是由一个又一个敏感期发展起来的。他不发展这一方面,必然发展另一方面。
发展心智和掌握知识
对6岁以前的儿童来说,掌握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掌握知识的方法。
给他自由的环境,让他充分发展自我,发现事物直接的内在联系,而不是被动地靠外力驱使去接受传授给他的知识。
这个过程不仅要有爱心,更要有耐心。允许儿童依其时间、速度和节奏工作,也要给予儿童充分的宽容,这个宽容一定要宽容到容许孩子感知事物的对错、结果。
爱是儿童的一切
爱是儿童自我发展的土壤,给儿童创造爱的环境,这个环境需要稳定。在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得到了爱的满足,他就有安全感,他能把注意力集中在自我发展上。
爱是一种巨大的宽容和理解。有了爱,即使不懂教育,也能给孩子发展的基本权利,也能使孩子自由,让孩子经由自由走向独立。
爱使儿童独立,独立使儿童精神发展,爱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有了爱,才谈得上独立。
怎样爱孩子
父母对儿童真正的爱是关系他的成长。关心人的成长是一件及其复杂、及其艰难的过程。
一位优秀的父母,他的爱首先能表现在对儿童的了解上。了解儿童的成长规律和精神构建的过程,明白人类的成长实际上精神的成长过程。这样就会理解孩子的行为。
理解孩子,意味着要和自己的潜意识做斗争。
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发现主观意识之外的东西。放下既有观念,观察和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来。学习用正确的科学意识取代过去从生活中积累下来的潜意识,然后再把正确的意识变成潜意识。
情绪是衡量爱的关键。当父母情绪不稳定时,会干扰孩子的判断。
父母给儿童提供安全的情绪环境,其结果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容易采纳与父母相同的价值观和其他的一些行为。
自由与纪律
纪律必须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人必须是自己的主人,这是第一点。当你是自己的主人了,你就有了自我控制的能力,就产生了纪律。
生命的纪律是秩序,智力的纪律是专注,行为的纪律是顺从。
当一个儿童对一个事物表现出兴趣,他就会专注,就会反复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他就会发现疑难问题,他就会自己解决。
父母需要做的是为他自己解决问题提供帮助。然后他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当他成功后,他就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纪律就在工作中产生了。
我们常谈专注,专注是思维活动,专注产生智慧。智慧需要有自由的时间和空间的保证,更需要行动的自由。人的行动越多地运用智慧,人的内心越平静。内心越平静,越是守纪律。
孩子达到顺从的三个阶段
儿童在爱中决定顺从,在意志中执行顺从。
人的正常状态是顺从。
顺从是一种感觉:荣耀和快乐。顺从才是儿童的正常状态。当儿童不顺从的时候,正是他没有能力顺从的时候,那是他的意志力没有完善。
顺从的人,按照马斯洛的说法,就是自我实现的人。他实现了自我,就会关注和帮助他人实现自己。
顺从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儿童顺从取决于其能力的发展。
第二阶段,儿童不再因缺乏控制而导致障碍。
第三阶段,儿童会渴望顺从,这时顺从转向他认为优秀的人。他突然发现自己能从这个优秀的人那儿获得指导和帮助,从而产生新的热情,变得渴望顺从了。
儿童优秀品格的养成
人的品格从儿童期而来,儿童如果形成了健全的品格,向善就成了他的自然内驱力,他一生就是为了不断的完善自己,他们对完善的追求不是一种牺牲,而是他们生活本身。
自我完善的过程,就是意志力的表现过程,也是健全品格的表现过程,是遵循自我意愿自我实现的过程。
后记
新教育认为,儿童成长不是灌输和教育的过程,而是儿童在探索世界中,不断破译生命密码,创造自我的过程。
给孩子“爱与自由,规则与平等”的环境,让孩子按照生命成长的自然法则,破译生命的密码。这期间,需要很好的完成各个敏感期的发展,并充分利用0-6岁儿童的特征——吸收性心智。
“爱和自由”是教育的环境,形成完整的人是教育的目的。
我的感想
父母也是长大了的孩子,从某种角度上,我们应该感谢孩子,因为他的存在,给我们提供了发现自己的视角。
和孩子一起成长是一件有价值的事情。
这个过程,不必苛求自己完美,生命的美好之处在于永远有时间和空间的转换,培养好自己的生命状态,才会更理解自己、孩子和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