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皮尔士论符号》读书笔记

2023-03-17 08:17:28  本文已影响人 

《皮尔士论符号》读书笔记

书名:皮尔士论符号(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经典)、

洛克在《人类理解论》末尾《论科学的分类》一节里,提出了物理科学与实践科学之外的第三种科学,即符号学。皮尔士采用了洛克的这一观念,将符号学定义为研究表象的一般科学。


虽然提出了符号学,区分了三类符号即图像、标指与记号,并将符号学的研究领域区分为思辨语法、批判(即狭义的逻辑)与思辨修辞,但皮尔士早期所设想的符号学并不是为了符号学本身,而是为了界定逻辑学的研究领域。这样的设想多少与索绪尔所设想的符号学类似,索绪尔是为了界定语言学而设想一门符号学的。其基本想法大概是:符号学是种,符号学减去属差即其它的表意手段,就是语言学。

1887—1888年《试猜这个谜》中修正的范畴表(皮尔士的现象学)标志着皮尔士思想的成熟。

皮尔士进一步认为,符号并非事物。世界不是由两类相互排斥的事物,即符号与非符号所构成的。没有不可能成为符号的事物;而每一事物又都是符号:“宇宙充满了符号,如果不是唯独由符号构成的话”。

根本的分界并不在于作为符号的事物与不作为符号的事物之间,而在于三元的符号活动与二元的或动力学的活动之间。因此,符号学的根本概念并不是符号,而是符号活动;而且符号学应该根据符号活动而不是根据符号来定义,除非符号已先行根据符号活动而得到定义了。


可以说,只是到了此时,皮尔士才有了明确的符号学观念,符号学才有了明确的研究对象,即意指活动(包括意指关系与意指过程)而不是符号及其分类,相反,符号要根据意指活动来定义,符号分类是为了说明意指活动而不是相反。


为了证明意指活动即意指关系与意指过程的无限性,皮尔士引入了数学里的连续统思想。


关于皮尔士成熟时期的根本哲学倾向,有两种说法,一是司各脱式的实在论,另一种是黑格尔式的客观唯心论。其实,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实在论是用的中世纪说法,意在与英国经验主义的唯名论相对;客观唯心论,同样是与英国经验主义相对,但是从近现代哲学的角度,因为英国经验论主要是主观唯心论,而皮尔士所采取的实际上是康德的先验论立场与黑格尔的客观唯心论立场。皮尔士本人则将自己的思想归结为批判常识论与经院实在论。


从实在论或客观唯心论的观点看,皮尔士的符号学就并不仅仅是一种普遍语言(好像将语言学的范围扩大即等于符号学,犹如后来罗兰·巴特所做的那样),而且是一种高阶(也可以称为共相)语言,无论语言学如何广远的扩展其研究领域,也无法成为符号学。两种科学的区别是性质上的,而非数量上的。因为符号是第三性范畴,即一般、共相,因此,这种语言是一般(中世纪所谓共相),而不是个体语言。

符号是这样一种对象,这种对象对于某个心灵而言指代着另一对象。

首先,跟其他任何事物一样,一个符号必须有属于它的一些性质,无论将其视为一个符号与否。所以,印在纸面上的词是黑色的,有几个字母拼写而成,而这些字母又有特定形状。符号的这种特点我称为其物质属性。

其次,一个符号必须与其所意指之物有某种真实的联系。比如风向标是风向的符号。除非风使其旋转,否则它就不是风向的符号。比如人物肖像,这幅画是其想要描画的那个人的符号。它之所以是那个人的符号,是由于它与那人相像:但这还不够——不能说任何两个相似的事物,其一就是另一个的符号,但这幅肖像之所以是那个人的符号,是因为它是仿照那个人画的而且表现着那个人。这一例子里的联系是一种间接的联系。那人的模样在画家的头脑里形成了某种印象,而这一印象成为某种动力,促使画家画出这样一幅如其构思描画那样的图像,因此这幅肖像的模样实际上是其所要描画的那个人的模样所产生的效果。一个模样通过画家心灵的中介产生了另一个模样。再以就任一事实问题所作出的命题为例。这种特点称为其纯粹的指示性应用。

第三,一个符号要成为符号所必需的是,它应该被视为一个符号。它在心灵中产生某一观念,这个观念即是它乃所指之物的符号的观念。而观念本身也是一个符号,因为一个观念既是一对象又表象着一个对象。观念本身有其物质属性,这个属性就是思维中存在的感觉。这样,红与蓝仅在感觉中有差别。这种差别与外部世界里被称为红的事物与蓝的事物之间的区分毫无类似之处。那些外在事物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其粒子震动的速度。感官为了辨明这两种情形,在感觉中必然应该有某些差别,但是就感觉的差别而论,红的事物所产生的特别感觉之震波长点还是短点,完全无关紧要。凡看起来红的东西也可能看起来是蓝的,反之亦然,然而表象却会同等地忠实于事实。

符号要么是图像,标指,要么是记号。图像是这样一种符号,这种符号要具有使之有意义的特点,即使其对象不曾实存;比如表示几何线条的铅笔画线就是如此。标指是这样一种符号,这种符号,一旦其对象被移开,就会立即丧失使之成为符号的特点,但如果没有解释元,就不会丧失这一特点。比如,一块上面有作为射击符号的弹孔的模板即属此类;因为若没有射击,就不会有弹孔;但上面却有一弹孔,不管是否有人有意将其归因于射击。记号是这样一种符号,如果没有解释元,就会丧失使其成为符号的特点。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文心》读书笔记
  • 下一篇:如何写读书笔记,叶圣陶怎么说?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