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去》读书笔记
一、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鲍鹏山“思想的历史”系列《天纵圣贤》《彀中英雄》《绝地生灵》重新修订后的合集。从先秦到魏晋南北朝,从圣贤到文臣、从君子到小人、从英雄到隐士,作者为我们一层层打开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或高贵或痛苦的灵魂。他的每一篇文章都化合古今,干净纯粹,尖锐犀利,幽默温情,包容了可供不同层面解读的诸多内涵,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从中照见自己的生活,窥见自己的影子,惊悚自己的命运。是的,风流去了,但是,风流们的命运,在我们身上延续,咒语尚未解除,我们仍需忍耐,或者,奋斗。
二、作者简介
鲍鹏山,文学博士,学者,作家。上海开放大学教授。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鲍鹏山新说<水浒>》《孔子是怎样炼成的》。作品被选入全国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及各省市自编的各类大学、中学语文教材。
三、第一部 天纵圣贤(纪元前6--纪元前3世纪)
1.老子:颠倒的世界和扭曲的哲学
老子的行踪可以用这样一个词:神出鬼没。司马迁不知有何依据,断言他是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他也是一位深谙历史的学者,司马迁说他是周守藏室之史,就是周王朝政府档案馆的馆长。
老子的著作叫《道德经》。何谓德?一物之所以为一物谓之德,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事物的本质属性,特殊属性;何为道?万物运行之规律谓之道。
老子大约是看多了历史上君主种种行为所带来的灾难,他知道,那些在冠冕堂皇的文告中被打扮得正义非凡的行为,不过是统计者本人嗜欲的间歇性发作而已。为此,他对症下药地开出一剂药方:“无为”。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敌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为。(三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阵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八十章)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中说:“老子之言亦不纯一,戒多言而时有愤辞,尚无为而仍欲治天下。其无为者,以欲无不为也。”真正是洞若观火,把几千年前扑朔迷离的老子看得透彻敞亮:老子的很多话,不过是发泄不满的愤激之辞罢了!
2.孔子:黑暗王国的残烛
孔子乃是商代“三仁”之一微子的后代。那个有名的“仁义之师”的统帅宋襄公,便和他同宗同祖。到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不再属王族,所以孔子确实是一位“没落贵族”。
孔子生活的时代也真像他所说的,确实是混乱无道,他为之伤心不已:辉煌的“郁郁乎文哉”的周王朝已是日薄西山,伟大的周公早已英魂远逝,他制定的“礼”“乐”也土崩瓦解。“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到处都是乱臣贼子,且个个生龙活虎。西周古都废墟上的青草与野黍也一茬一茬地青了又黄,黄了又青,根深而茎壮了.....九鼎不知去向,三礼流失民间。东周呢?龟缩在洛邑弹丸之地,可怜巴巴地看着那些纵横天下的伯霸诸侯,看他们把九州版图闹得瓜分而豆剖。连孔子本人都不曾去那里。在这种时候,要“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真无异于痴人说梦。孔子正是这样的一位痴人。他的精神就常常脱逸出现实的背景,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中,追寻着万物逝去的方向。是的,他一生都在追寻,他周游列国,颠颠簸簸,既是在找人,找一个能实施他主张的人,更是在找过去的影子,找东周昔日的文明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