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是亲密关系经济学视角的基本观点。但是,亲密关系显然不能完全用这种简单的成本-收益的功利化视角进行衡量。首先,代价显然比奖赏更具有影响力。研究表明,奖赏-代价的比例保持在5:1是维持幸福亲密关系的底线。其次,奖赏的作用不同于代价。具体而言,两者应当象征着两种不同的维度,从而形成四类象限。奖赏较多而代价较小,自然为最理想的状态。奖赏较多而代价同样不小,这类关系处于高危象限。奖赏较小而代价较高,这类关系处于痛苦象限。奖赏较小而代价同样较小,这类关系虽然安全,但是并无乐趣,因此是沉闷的。因此,在亲密关系中我们必须同时关注接近动机和回避动机,两者在不同的维度上发挥作用;同时,更多的关注奖赏的一面而非代价的一面,对亲密关系的维持显然更具有积极影响;这也意味着,我们必须为伴侣提供快乐、有趣的、令人兴奋的经验。申言之,增强自身的吸引力,从而帮助伴侣达到自我的延伸。显然,自我的不断成长才是保证关系长久的核心。再次,奖赏和代价将随着亲密关系的进展而改变。根据紊乱模型,在亲密关系发展到中等程度时,伴侣们协调自身和适应彼此的幅度明显加大,调整和重新评价在所难免。但同时,随着亲密关系变得更加确定,伴侣的身份变得更加严肃,得到了亲人、朋友的认可,满意度将会重新回升。值得讨论的话题是,如何在亲密关系中保持满意程度。首先,幸福程度来源于自身的基础条件,例如健康人格特征、良好的身体状况和经济状况。其次,期望的控制。看透婚姻的本质,对婚姻保持相对现实的看法,或许对能够从婚姻中得到更多的满足。第一,相互依赖会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人们显然不会在婚姻始终保持如初的体贴和细致。第二,相互依赖会放大冲突和摩擦。爱之深,责之切,其中的道理正是在此。第三,亲密关系使得我们的缺点和弱点被尽收眼底,我们被伴侣不经意之间伤害的可能性更大。第四,我们在婚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不受欢迎的意外,例如了解到伴侣的真实性格,例如孩子的降临。第五,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幸福感将被大幅度降低。
目前为止,我们处在一种自利性的分析中。我们始终关注在亲密关系中自己获得了何种利益,又失去了什么。接下来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通常也希望自己的伴侣取得成功。答案似乎非常简单,伴侣快乐,我们才能快乐。由此,又可以区分出两种类型的亲密关系。首先是交换关系,典型特征是期望付出与回报是同等的,以达到两不相欠的效果。另一种类型是共有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伴侣之间在不带有任何回报期望的基础上对对方进行支持和关照,伴侣之间更愿意相互牺牲。显然,处于共有关系的亲密关系更加幸福。值得注意的是,交换在共有关系中也会体现,只不过这种奖赏将会表现得时间更长、形式更加多样化。因此,越是不幸福、不稳定的亲密关系会更加在意关系中的所得所失。
在社会交换理论的基础上,公平理论对其进行了扩展。简而言之,双方之间的贡献和所得必须成比例。过度获益的一方会带有愧疚感,获益不足,则自然会感到欺骗和剥削。解决获益不足的方法包括主动提出要求以改变此种不平衡的局面、改变对亲密关系中不公平的认知(自欺欺人)或者釜底抽薪而另谋高就。不过,公平的重要性在不同人的评价体系中确有不同,并且多数情况下只会在亲密关系奖赏不充足的情况下得到凸显,即不公正或许不会使得人感到不满意,但是不满意会导致不公正感觉的产生。但是,在家务分担和子女照料上,尽量保持公平是必须的。
最后,我们可以讨论一下承诺。亲密关系中的承诺受到三种因素的影响:满意水平、替代伴侣的质量、投入的大小。在此基础上,承诺又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个人承诺,即因受到对方吸引而自然而然产生的承诺。强迫承诺,离开关系的代价过高而产生的承诺。道德承诺,婚姻的神圣性在其眼中十分重要。道德承诺在长期关系中更具有影响力。在承诺的影响下,顺应性行为、牺牲意愿、感知到的优越感都会得到明显增强。因此,承诺对于亲密关系的维持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