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雄心》读后感
写于21世纪前十年的《大国雄心》展现出它自身具有的时代性以及前瞻性。在作者眼中,中国正在经历从邓小平时代向习近平时代的转变,相比较于前者,后者更加注重历史转向和面向未来。对于“中国梦”的理解,作者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他认为,“中国梦”并非只有经济一个维度,于其他所有梦想一样,中国梦是对中国人民生活的多方位设想——它不仅仅是关于民族的梦想,更是中国破茧成蝶的梦。马丁·雅克还预测,在未来的几十年,中国社会讲经历一场全方位的历史性变革,展现出于西方不同的现代性特征,读者也希冀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回答上次提出的问题:什么是现代性?现代性与现代化是什么关系?在历史上,中国究竟是如何遭遇现代性的问题?中国现代化的转型是基于什么原因?设计过什么样的现代经济模式?当下中国现代化转型面临的困境是什么?未来中国式现代化何去何从?
本书的第二部分更多的是讨论,中国的崛起以及崛起之后对未来的影响,中国的崛起与中国式现代化交相辉映,中国式现代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方位和路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赋予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
马丁·雅克认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题,增长速度独领风骚。作者再次提出问题,中国如何才能够实现可持续性的经济增长?作者分析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在于劳动力优势、基础设施投资、广阔的消费市场、外资引入等,同时,作者也提出,如果中国经济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必须要解决的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对外资的严重依赖,第二,为了获得经济增长所需要的原材料,中国越来越依赖世界其他区,第三,公共支出严重不足以及社会保障的有限性,第四,老龄化程度逐渐上升,第五环境恶化。到那时中国的经济增长由于没有西方增长的时空环境,所以经济成本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在西方看来,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引发中国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相似性的关注,在作者看来,中国创造出了不同于在金融危机前崩溃的央格鲁—美国模式的中国模式,即国家以一系列不同的策略和形式活跃在各个领域。伴随中国经济增长,中国对世界产生了极大影响力,作者前瞻性的指出,随着中国崛起受到冲击的西方国家变多,政治考量从之前的低转变为高。中国转型越快,冲突将势不可挡,由此引发保护主义同时逐渐扩展到逆全球化。
本书的中心观点在于,现代性模式绝非只有一种,事实上是多种多样的。作者论证这一观点的角度在于中国的文明性。吉登斯认为:中国首先是一个文明国家其次是一个民族国家。西方普遍一厢情愿地认为,中国最终会在发展过程中选择西方的道路和模式,而在作者看来,,中国将是两个世纪以来在工业化过程中第一个不按照西方模式崛起的文明大国,自中国被动的开启近代以后,中国经历了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以及辛亥革命,中国成为民族国家的标志在于清王朝的覆灭。但是百年的发展中国一直是披着民族国家外衣的文明国家。在作者看来,中国不是一个民族国家,而是一种文明。中国在成为民族国家之前已经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过程成功塑造出自己独有的特征。作为文明国家,中国有三个典型的特征:历史的悠久,文明和国家统一,以及有部分自治的各个省份的大陆体系。1850年以来,中国先后经历了帝制覆灭,儒家思想作为现代路径的失败,“文革”,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资本主义扩张和西方思想的冲击,中国的传统文化面临巨大的动荡和变革,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出现即,毛泽东思想使得现代性在中国落地生根,虽姗姗来迟,犹未晚也。在现代性的征程上,中国将重构文明,这将在很大程度上继承儒家传统,同时也会吸收毛泽东思想和西方理念的精华,塑造出自己的现代性特征。
马克斯·韦伯认为西方的宗教精神在西方现代性的塑造中发挥着“助产士”的作用,而生产方式的变革带来的生产力的极大解放使西方世界成为自19世纪到如今的世界中心,这是西方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的“助产士”。那么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将如何对待外界。马丁·雅克在书中从历史渊源、演变过程、中国人的起源以及自我认知角度进行了分析。新时代给予了我们答案。自鸦片战争以来,“朝贡体系”覆灭,中国逐渐放弃“天朝上国”的理念,融入到以西方为主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中。进入新时代,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强调与世界各国互利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为人类和平和发展做出贡献。但是中国的崛起势必影响西方塑造的国际秩序。关于中国崛起观点的综述。第一,从经济学角度考量。他们认为,中国拥有了西方社会所拥有的一切,认为中国终将成为西式现代化的代表,但是持有此类观点的人,虽然从经济这一基础性的方面进行考量,但视了政治和文化方面的重要意义。第二,通过苏联解体的案例,西方世界认为,中国如果不进行政治体制的根本性变革,那么中国的转型将无法持续;如果不按照西方模式,否则就会失败,两种观点的共性在于,中国要取得成功,必须融入到西方社会。在马丁雅克看来,西方模式并不是放置四海皆准的。中国在追寻现代化的百年征程中,从西方经验中获益良多,中国的现代化成功之处在于,从西方和东亚邻国学习到的经验和自身的历史文化相结合起来,从而释放和开发本国的活力之源。因此在我看来:我们并非进入到非此即彼的时代,而是进入到相互融合的时代
中国发展的过程,既有传统性特征的表现,又有现代性的表现,那么中国的现代性有哪些?对未来产生的影响的方式是什么?作者认为文明赋予了中国独一无二的特性,在中国成立民族国家之前,中国的主要特征已经形成:统一具有至高无上的重要性、国家权力的运用、内部凝聚力的特性、大中华理念、中央王国的心态、儒家的价值观、种族观念、家族和家族性的话语。中国在此特征的基础之上分析了中国现代性的关键性特征。
一、中国是文明国家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民族国家
虽然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祛除了封建性、落后性的事物,但是中国历史的传承性和延续性并没有改变,比如疆域强,政府责任、孔子学说等。中国依靠历史的同时,历史也对当下的中国产生了影响,比如统一和中国的自信。
二、从威斯特伐利亚的体系到“新型朝贡关系”的转变
“新型朝贡体系”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朝贡,认为任何对朝贡体系的回归都是对过去的简单重复,无疑是大错特错,新时代的朝贡体系的特征在于:第一认同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秩序,第二,不言而明的等级制度为基础,中国的支配地位得到认同,第三,接受中国的优势。
三、中国对待民族和种族的态度是与众不同的
四、相较于其他民族国家,中国领土的特点与众不同
五、中国政体的本质极具有特色
六、中国的现代性和东亚国家一样,国家转型速速快。(中国的现代性将过去和未来同时融入到现在)
七、党的领导
八、中国兼具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重属性。
综合而言,本书是以“文明”为横轴,“历史”为纵轴,坚持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来论述中国崛起的独特性,作者将中国与世界上的代表性国家进行了比较分析,看似在认可中国取得的成就,但是也恰恰在阐述中国的“威胁”,我们可以从书中找出西方的心态、中国崛起的根源在于文明的尺度等具有启发性的观点,但是读者应警惕“高级捧杀”。最后用张维为老师的话来结束的感悟:中国人,你要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