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

2022-11-04 08:01:52  本文已影响人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


第一部分 认知革命
第一章 人类:一种也没什么特别的动物
1、“思考”的代价
与其他动物相较,人类可说都是早产儿。

如果不早产,女性难产的概率就更高了。
由于人类出生的时候尚未发育完全,比起其他动物,也就更能够用教育和社会化的方式加以改变。

2、厨师的种族
然而,火带来的最大好处在于开始能够烹饪。

烹调让人类能吃的食物种类更多,减少所需的进食时间,还能缩小牙齿、减少肠的长度。

火也是最好的消毒。
3、兄弟的守护者
大约到了 15 万年前,东非就已经有了智人,外貌和我们几乎一模一样。大约 7 万年前,智人从东非扩张到阿拉伯半岛,并且很快席卷整个欧亚大陆。

智人来到阿拉伯半岛的时候,欧亚大陆多半都已经住着其他的人种。那么,这些其他人种后来怎么了?关于这点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论。

第一种是 “混种繁衍理论 ”,讲的是不同人种一见钟情、两情相悦、互相交融;认为智人从非洲迁移到世界各地,与其他人种混种繁衍,而形成今天的人类。根据混种繁衍理论,智人来到尼安德特人的地盘时,两个人种开始互通繁衍,直到合而为一。但如果真是如此,今天的欧亚人就不该是纯种智人,而是智人和尼安德特人的混血儿。同样,在智人抵达东亚的时候,也会和当地的直立人混血繁衍,因此,今天的中国和韩国人也该是智人与直立人的混血儿。

我查过基因,身上还有 2.86%的尼安德特人血统。
至于另一种完全相反的观点,称为 “替代理论 ”,最近数十年来,替代理论一直是这个领域的大致共识,这项理论不只背后的考古证据更可靠,政治上也更为正确(如果说现代人类族群各有明显基因差异,几乎可说就是打开了种族主义的潘多拉盒子,而科学家可没这打算)。

可能进一步证实,但也可能修改目前的结论,就证明混种繁衍理论至少有部分正确。
4、生物链的顶端
长久以来,智人一直只是稳定位于食物链的中间位置,直到最近才有改变。在先前长达数百万年的时间里,人类会猎杀小动物、采集种种能得到的食物,但同时也会遭到较大型食肉动物猎杀。一直要到 40 万年前,有几种人种才开始固定追捕大型猎物,而要到 10 万年前智人崛起,人类才一跃而居于食物链顶端。

早期石器最常见的一种用途,就是把骨头敲开,人类才能吃到里面的骨髓。
而人类历史上众多的灾难,不论是生灵涂炭的战乱还是生态遭逢的浩劫,其实都是源自这场过于仓促的地位跳跃。

人类果然是地球最大的病毒啊。
第二章 知善恶树
1、认知革命
大约就是在距今 7 万到 3 万年前,出现了新的思维和沟通方式,这也正是所谓的认知革命。会发生认知革命的原因为何?我们无从得知。得到普遍认可的理论认为,某次偶然的基因突变,改变了智人的大脑内部连接方式,让他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来思考,用完全新式的语言来沟通。

(1)虚拟事物
不论是人类还是许多动物,都能大喊:“小心!有狮子!”但在认知革命之后,智人就能够说出:“狮子是我们部落的守护神。”“讨论虚构的事物”正是智人语言最独特的功能。

(2)说坏话

(3)说八卦

2、合作
上面介绍的认知革命,促进了合作的诞生。

所以,究竟智人是怎么跨过这个门槛值,最后创造出了有数万居民的城市、有上亿人口的帝国?这里的秘密很可能就在于虚构的故事。就算是大批互不相识的人,只要同样相信某个故事,就能共同合作。

社会学研究指出,借由八卦来维持的最大“自然”团体大约是 150 人。

不管是 30 人的一个排,甚至是 100 人的一个连,几乎不需要有什么正式纪律,就能靠着人际关系而运作正常。

是如果一对一,甚至十对十的时候,人类还是比不过黑猩猩。我们和黑猩猩的不同,是要在超过了 150 人的门槛之后才开始显现。而等这个数字到了一千或两千,差异就已经是天壤之别。
智人的合作则是不仅灵活,而且能和无数陌生人合作。

3、文化
开启了一条采用“文化演化”的快速道路,而不再停留在“基因演化”这条总是堵车的道路上

智人发明出了许许多多的想象现实,也因而发展出许许多多的行为模式,而这正是我们所谓 “文化 ”的主要成分。

4、历史和生物学
于是,认知革命正是历史从生物学中脱离而独立存在的起点。在这之前,所有人类的行为都只称得上是生物学的范畴,

第三章 亚当和夏娃的一天
1、原始的富裕社会
(1)石器时代
在这些采集者的年代,我们显然不会有文字记录,而考古证据主要也只有骨骼化石和石器。如果器具用的是木头、竹子或皮革等等比较容易腐烂的材料,就只有在很特殊的情况下才可能保存得下来。很多人以为在农业革命前的人类都只使用石器,其实这是考古偏误造成的误解。所谓的石器时代,其实说是“木器时代”更精确,当时的狩猎采集工具多半还是木制。

虽然现在流行的讲法都把他们形容成猎人,但其实智人生活主要靠的是采集。

2、会说话的鬼
泛神论:相信,几乎任何一个地点、任何一只动物、任何一株植物、任何一种自然现象,都有其意识和情感,并且能与人类直接沟通。

有神论( theism ,源自希腊文的“theos”,意为“神”)认为,宇宙的秩序在于人类和一小群超凡的实体(神)之间的地位关系。

第四章 毁天灭地的人类洪水
1、诺亚方舟
智人的第一波殖民正是整个动物界最大也最快速的一场生态浩劫。其中受创最深的是那些大型、毛茸茸的动物。

第一波的灭绝浪潮是由于采集者的扩张,接着第二波灭绝浪潮则是因为农民的扩张;这些教训,让我们得以从一个重要观点来看今日的第三波灭绝浪潮:由工业活动所造成的物种灭绝。

第二部分 农业革命
第五章 史上最大骗局
1、驯化
人类以为自己驯化了植物,但其实是植物驯化了智人。如果我们用小麦的观点来看看农业革命这件事,在 1 万年前,小麦也不过就是许多野草当中的一种。

如果要衡量某种物种演化成功与否,评断标准就在于世界上其 DNA 螺旋的拷贝数的多寡。那小麦太成功了。

“驯化”( domesticate )一词来自拉丁文“domus”,意思就是“房子”。但现在关在房子里的可不是小麦,而是智人。

2、“现代病”
研究古代骨骼发现,人类进到农业时代后出现了大量疾病,例如椎间盘突出、关节炎和疝气。

3、革命的受害者
我们从农业革命能学到的最重要一课,很可能就是物种演化上的成功并不代表个体的幸福。

第六章 盖起金字塔
1、从采集者到农民
一般来说,采集者不会花太多心思考虑下周或下个月的事,但农民却会想象预测着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事。

农民生产出来的多余食粮养活了一小撮的精英分子:国王、官员、战士、牧师、艺术家和思想家,但历史写的几乎全是这些人的故事。于是,历史只告诉了我们极少数的人在做些什么,而其他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就是不停挑水耕田。

2、想象建构的秩序
1.想象建构的秩序深深与真实的世界结合。

2.想象建构的秩序塑造了我们的欲望。

鼓励多元多样的浪漫主义又与消费主义一拍即合,两者携手前行,催生了贩卖各种 “体验 ”的市场,进而推动现代旅游产业发展。

3.想象建构的秩序存在于人和人之间思想的连接。

客观”事物的存在,不受人类意识及信念影响。

主观”事物的存在,靠的是某个单一个人的意识和信念

主体间”事物的存在,靠的是许多个人主观意识之间的连接网络。

为了改变现有由想象建构出的秩序,就得先用想象建构出另一套秩序才行。

然而历史的铁则告诉我们,每一种由想象建构出来的秩序,都绝不会承认自己出于想象和虚构,而会大谈自己是自然、必然的结果。

第七章 记忆过载
1、大脑的优势
至今,大脑为何能做到这样仍然是一个谜,但我们都知道它的检索系统效率惊人。

演化压力让人类的大脑善于储存大量关于动植物、地形和社会的信息。

2、大脑的劣势
大脑并不是很好的储存 想象建构的秩序 的地方。

那靠什么呢?

(1)文化
因为智人的社会秩序是通过想象建构,维持秩序所需的关键信息无法单纯靠 DNA 复制就传给后代,需要通过各种努力,才能维持种种法律、习俗、程序、礼仪,否则社会秩序很快就会崩溃。

(2)文字
文字是采用实体符号来储存信息的方式。

1、例子:

在各种颜色的绳子上打结来表示,称为“结绳语”( quipu )

美尔人的数字系统分别以 6 和 10 作为基数。即使到现在,人类生活还是处处可见以 6 为基数,像是一个圆有 360 度,一天有 24 小时。

相较之下,最早的苏美尔文字只能部分表意( partial script ),而无法完整表意( full script )。所谓完整表意,指的是这套符号能够大致完整表达出口头语言。而苏美尔文字就像是现代的数学符号和音乐符号,只能部分表意。

在公元前 3000 年 ~ 公元前 2500 年间,苏美尔文字系统逐渐加入越来越多的符号,成为能够完整表意的文字,今天它们被称为楔形文字。

差不多同一时间,埃及也发展出另一种能够完整表意的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

另外,中国在大约公元前 1200 年、中美洲各地在公元前 1000 年至公元前 500 年间,也都发展出了完整表意的文字。

2、为何有的文字可以流传至今

每隔几年,总有考古学家又发现了其他某种被遗忘的文字,甚至有些还可能比苏美尔泥板更久远。但这些文字多半就只是些新鲜但不实用的发明,原因就在于这些文化没能找出方法来有效编目和检索数据。而苏美尔、古埃及、古中国和印加帝国的特殊之处,就在于这些文化都发展出了良好的技术,能够将文字记录予以归档、编目和检索,另外还投入资本培养人才来负责抄写、数据管理和会计事务。

3、影响

它逐渐改变了人类思维和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过去的自由连接、整体思考,已经转变为分割思考、

(3)数字的语言
然而人类的大脑不习惯储存和处理数字。

虽然这些符号现在被称为“阿拉伯数字”,但其实是印度人发明的。

第八章 历史从无正义
1、文化
(1)政治制度
大多数社会政治阶级制度其实都没有逻辑或生物学的基础,不过就是由历史的偶然事件引起,再用虚构的故事延续壮大。

我觉得不是,虽然看似随机,但还是带有历史的客观必然。
(2)禁忌
文化总会说,它只是禁止 “不自然的事 ”。但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这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是不自然的。

存在即合理。
(3)性与性别
学者为了把概念讲清楚,通常把生物学上的区分称为 “性 ”( sex),而文化上的区分称为 “性别 ”( gender)。“

(4)权力
最常见的一种理论,是认为男人比女人强壮,于是靠着他们肌肉的力量迫使女人就范。

事实上,人类历史显示,肌肉的力量和社会的权力还往往是呈反比。

中文也常有人说“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讲的也是聪明人该去读书而不是从军。
在智人内部的权力链里,聪明才智及社交技巧也会比体力更重要。正因如此,如果想解释父权制这个历史上影响最广、最稳固不变的阶级制度,要说一切只是因为男人力气大于女人,实在叫人难以相信。

(5)父权基因理论
第三种想要从生物学解释父权制度的理论,并未将重点放在暴力或是蛮力上,而是认为在数百万年的演化过程中,男人和女人发展出了不同的生存和繁殖策略。对男人来说,得要彼此竞争才能得到让女人受孕的机会,所以个体想有繁殖的机会就看他能不能打败对手,比别的男人强。随着时间慢慢过去,传到后世的男性基因也就是那些最具野心、最积极、最好胜的男人。但另一方面,对女人来说,要找到个愿意让她受孕的男人完全不是问题。但如果说到要让孩子长大成人甚至为她生下孙子孙女,除了得怀胎十月,甚至还得再辛苦许多年,才能把孩子带大。而在这段时间,她要自己取得食物的机会就变少,另外还需要许多人的帮助。所以,她需要有个男人来帮忙。为了确保自己和孩子能够生存下去,女人只好同意男人提出的各种条件,好换取他一直待在身边、分担这个重担。随着时间慢慢过去,传到后世的女性基因也就是那些最顺从、愿意接受他人照顾的女人。至于花了太多时间争权夺利的女人,也就没有机会让那些好胜的基因万世流芳。

这在进化心理学里有更多的论述。
第三部分 人类的融合统一
第九章 历史的方向
1、文化的矛盾
(1)介绍
农业革命之后,人类社会规模变得更大、更复杂,而维系社会秩序的虚构故事也更为细致完整。人类几乎从出生到死亡都被种种虚构的故事和概念围绕,让他们以特定的方式思考,以特定的标准行事,想要特定的东西,也遵守特定的规范。就是这样,让数百万计的陌生人能遵照着这种人造而非天生的直觉,合作无间。这种人造的直觉就是 “文化 ”。

虽然每种文化都有代表性的信仰、规范和价值,但会不断流动改变。只要环境或邻近的文化改变,文化就会有所改变及因应。除此之外,文化内部也会自己形成一股改变的动力。就算是环境完全与外界隔绝,生态也十分稳定,还是无法避免改变。

但既然这些是人类自己想象创造出的秩序,内部就会有各式各样的矛盾。文化一直想弭平这些矛盾,因此就会促成改变。

例如:

中世纪欧洲的贵族既信奉天主教,又要遵守骑士精神

全球人民逐渐同意“自由”和“平等”都是基本的价值观。然而这两者根本就互相抵触!

(2)好处
但这也不是什么缺点。像这样的矛盾,本来就是每个人类文化无法避免的,甚至还可以说是文化的引擎,为人类带来创意、提供动力。就像两个不谐和音可以让音乐往前进,人类不同的想法、概念和价值观也能逼着我们思考、批评、重新评价。一切要求一致,反而让心灵呆滞。

甚至还有个特定的名词来形容:认知失调( cognitive dissonance )。一般认为认知失调是人类心理上的一种问题,但这其实是一项重要的特性,如果人真的无法同时拥有互相抵触的信念和价值观,很可能所有的文化都将无从建立,也无以为继。

例如:如果想深入了解那些在清真寺里祈祷的虔诚穆斯林,该做的不是去研究那些所有穆斯林都同意的教条,反而该是看看在穆斯林文化里有什么难解的矛盾,有哪些规定根本是自打嘴巴。

2、俯瞰文明
必须拉高到类似太空间谍卫星的高度,看的不是几世纪,而是几千年的跨度。这种高度能够让我们一目了然,知道历史趋势就是走向分久必合。至于前面基督教分裂或蒙古帝国崩溃的例子,就像是历史大道上的小小颠簸罢了。

3、全球融合
以前双方都不知道对方在讲什么。但像今天,伊朗和美国虽然针锋相对、剑拔弩张,但他们讲的都是民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国际权利以及核物理学这套语言。

这三种全球秩序,首先第一种是经济上的货币秩序,第二种是政治上的帝国秩序,而第三种则是宗教上的全球性宗教,像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商人、征服者和各教先知是最早跳出“我们”和“他们”这种二元区分的人。

于是印度菜里出现了墨西哥的辣椒,阿根廷的草原上漫步着来自西班牙的牛。

第十章 金钱的味道
1、钱
(1)本质
曾经在许多地方、许多时间点,人类都曾发明过钱的概念。这需要的不是什么科技上的突破,而是想法上的革新。可以说是人们又创造了另一个存在于主体间的概念,只存在于人们共同的想象之中。虽然各地的人们还是继续讲着不同的语言,服从不同的统治者,敬拜不同的神灵,但都信服着同样的黄金白银、金币银币。要不是大家有这项共同的信念,全球贸易网络几乎绝无可能成真。

人人都想要钱,是因为其他人也都想要钱,所以有钱就几乎可以换到所有东西。

就算是那些高喊要发动圣战、打倒异教基督徒的穆斯林统治者,收税的时候也还是十分乐意收到印着耶稣和圣母马利亚的硬币。
所以金钱制度有两大原则:

1.万物可换:钱就像是炼金术,可以让你把土地转为手下的忠诚,把正义转为健康,把暴力转为知识。

2.万众相信:有了金钱作为媒介,任何两个人都能合作各种计划。

【拓展】其他解决方案

某些社会的解决方式,就是建立起集中的以物易物系统,分别从各个专业的农夫和制造商那里取得产品,再统一分配到最需要的人手上。这种社会规模最大、名声最著的就是苏联;不过最后可以说是凄惨收场。原本声称要让人人 “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但结果是 “各尽所能的最小值,各抢所需的最大值 ”。其他地方也曾经有些比较中庸,结果也比较成功的试行制度,像是印加帝国便是一例。然而,大多数社会都是用一种更简单的方法,在各个专家之间建立连接:他们发明了 “钱 ”的概念。

(2)用途
钱让我们能够快速、方便地比较不同事物的价值(例如苹果、鞋子甚至离婚这件事),让我们能够轻松交换这些事物,也让我们容易累积财富。

(3)载体
银子不能吃、不能喝、不能穿,质地也太软,无法做成什么有用的工具(如果做成犁或是剑,简直就像用铝箔做的一样脆弱)。

真正要用的时候,白银和黄金只会做成首饰、皇冠以及各种象征地位的物品;换言之,都是在特定文化里社会地位高的人所拥有的奢侈品。它们的价值完全只是因为文化赋予而来。
全球金钱总和为 60 兆美元.但所有硬币和钞票的金额加起来还不到 6 兆美元。换句话说,所有的钱有超过九成(超过 50 兆美元!)都只是显示在计算机上的数字而已。正因如此,大多数的商业交易其实只是把某台计算机里的电子数据搬到另一台去,而完全没有任何实体金钱的交换。

(4)好处
千百年来,哲学家、思想家和宗教人物都对钱嗤之以鼻,称钱为万恶的根源。但就算真是如此,钱同时也是人类最能接受的东西。比起语言、法律、文化、宗教和社会习俗,钱的心胸更为开阔。所有人类创造的信念系统之中,只有金钱能够跨越几乎所有文化鸿沟,不会因为宗教、性别、种族、年龄或性取向而有所歧视。也多亏有了金钱制度,才让人就算互不相识、不清楚对方人品,也能携手合作。

(5)坏处
1519 年,墨西哥原本还是个遗世独立的人类社会,但来自西班牙的殖民者荷南 ·科尔特斯( Cortés)一行人大举入侵。这里的人自称阿兹特克人,很快就发现这些外来的西班牙人看到某种黄色金属就眼睛为之一亮,

科尔特斯表示:“我们这群人有种心病,只有金子能医。”

第十一章 帝国的愿景
1、帝国
(1)究竟帝国是什么?
帝国是一种政治秩序,有两项重要特征。

第一,帝国必须统治着许多不同的民族,各自拥有不同的文化认同和独立的领土。

第二,帝国的特征是疆域可以灵活调整,而且可以几乎无限扩张。

这里要特别强调,帝国的定义就只在于文化多元性和疆界灵活性两项,至于起源、政府形式、领土范围或人口规模则并非重点。

(2)好坏
帝国正是造成民族多样性大幅减少的主因之一。帝国就像一台压路机,将许多民族独特的多样性逐渐夯平(例如努曼西亚人),整合制造出他们更大的新群体。

为了强大只能牺牲多样性。
现代西方认为所谓公义的世界应该是由各个独立的民族国家组成,但古代中国的概念却正好相反,认为政治分裂的时代不仅动荡不安,而且公义不行。

在中国,大一统观念深入人心。
第十二章 宗教的法则
1、泛神论
对泛神论者来说,人类只是地球上众多生物的一种。

2、多神教
在人类不再认为可以和动植物直接沟通之后,就开始出现掌管生育、掌管气候、掌管医药的各种神灵概念,好替人类和这些沉默的动植物沟通协商。

因应这种需求,多神教( polytheistic)信仰便应运而生。

对多神教徒来说,整个世界就像是反映了神和人类的关系。人类的祷告、献祭、罪孽和善行,就会决定整个生态系统的命运。

多神教并不一定认为宇宙没有单一的权柄或法则。大多数的多神论甚至泛神论,都还是认为有一个最高的权柄,高于所有其他神灵、恶魔或是神圣的石头公。

3、一神论
多神论促成一神教。

随着时间过去,某些多神论者开始对自己信仰的某位神灵越来越虔诚,也慢慢远离了基本的多神论概念,开始相信只有那位神灵是唯一的神,相信他是宇宙的最高权柄。

今天,除了东亚以外的大多数人不论信仰为何,多半都属于一神论的宗教,而且全球政治秩序也正是以一神论为基础而建立。

4、一神论 vs 多神教
多神论认为主宰世界的最高权力不带有任何私心或偏见,因此对于人类各种世俗的欲望、担心和忧虑毫不在意。因此,要向这个最高权力祈求战争胜利、健康或下雨,可以说是完全没有意义,因为从他全知全观的角度来说,某个王国的战争输赢、某个城市的兴衰胜败,又或是某个人的生老病死,根本不构成任何差别。希腊人不会浪费祭品去祭拜命运女神,而印度教徒也并未兴建寺庙来祭拜阿特曼。但一神论认为神有私心和偏见,让人类可以和神谈谈条件。于是,在这样形成的一神论宗教里,信徒就能够直接祈求宇宙至高无上的权力来帮忙治病、中乐透或是打赢一场战争。

一般而言,一神教徒比多神教徒更为狂热、更热衷传教。就算多神教征服了其他大帝国,也未曾要求属民改变信仰。例如,古罗马帝国并未要求基督徒放弃他们的信仰和仪式,只希望他们同时尊重帝国的守护神,并承认皇帝也有神性。这点可说是在政治上忠诚的声明。然而,基督徒强烈拒绝。但其实,多数古代宗教反而是具备 “区域特质 ”与 “排他特质 ”,信众只信奉当地的神灵,而且也没有意愿将信仰推己及人。

然而,就像是泛神论会继续在多神论里延续,多神论也继续在一神论里存活。

5、二元论宗教
多神论除了促成一神教,也促成了一些二元论的宗教。

二元论宗教信奉着善与恶这两种对立力量的存在。

然而,摩尼教在古罗马输给了基督徒,祆教波斯第二帝国败给了一神论的穆斯林,于是二元论的波澜也逐渐退去。到现在,只剩下印度和中东还有少数人信奉着二元论的宗教。

但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这些一神论宗教吸收了大量的二元论信仰和习俗,许多我们以为是一神论的基本概念,都是出自二元论的本质和精神。

6、自然法则
这些信仰也认为有某种超人类秩序控制着这个世界,但它们所崇拜的这个秩序是自然法则,而不是什么神圣的意志。

佛教徒崇拜的并不是神祇,而是这些已经开悟而尚未成佛的人,除了希望他们协助达到涅槃的境界,也希望他们帮忙处理一些世俗的问题。

7、当崇拜的对象变成了人
有神论的宗教,重点在神的崇拜;至于人文主义宗教,重点就是对人的崇拜,或者讲得更明确,是对智人的崇拜。人文主义的基本信念,就是认为智人是独特的、神圣的,从本质上就与其他所有现代动物有所不同。

人文主义对“人性”的定义,大致上分成三种对立的教派:

今天最重要的人文主义学派就是自由人文主义,它认为人性就在于每个个人的自我特质,因此个人自由也就变得神圣不可侵犯。

人文主义的另一个重要教派就是社会人文主义。社会主义者认为所谓 “人性 ”是个集体而非个人的概念。自由人文主义追求的,是尽可能为个人争取更多自由;而社会人文主义追求的,则是让所有人都能平等。

唯一不是来自传统一神论的人文主义教派,就是演化人文主义,以纳粹为最著名的代表。

人文主义宗教:崇拜“人性”的宗教自由人文主义社会人文主义演化人文主义智人拥有独特且神圣的本质,与其他生物有根本上的不同。所谓的“至善”,讲的是对整体人性有好处。“人性”是个人的概念,存在于每个智人心中“人性”是整体的概念,存在于所有智人整体之中人性”可变,可能退化成非人,也可能进化成超人。

第十三章 成功的秘密
1. 预测历史
历史的铁则就是:事后看来无可避免的事,在当时看来总是毫不明显。

(1)“如何 ”和 “为何 ”之间有何不同
描述 “如何 ”的时候,是要重建一连串从一点导致另一点的事件顺序。

至于要解释 “为何 ”的时候,则是要找出因果关系,看看究竟为什么发生的是这一连串的事件,而不是另一连串的事件。

(2)混沌系统
混沌系统分成两级:

一级混沌指的是“不会因为预测而改变”。例如天气就属于一级混沌系统

至于二级混沌系统,指的是“会受到预测的影响而改变”,因此就永远无法准确预测。例如市场就属于二级混沌系统,同样,政治也属于二级混沌系统。从定义上,革命就是无法预测。如果真能预测有革命,革命就永远不会成真。

2. 迷因
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历史是为了人类的利益而进展;而原因就在于“利益”并没有客观的衡量标准。这种说法有时称为 “迷因学 ”( memetics)。迷因学假设,就像是生物演化是基于 “基因 ”这种有机信息单位的复制,文化演化则是基于 “迷因 ”( meme)(又称模因)这种文化信息单位的复制。而所谓成功的文化,就是特别善于复制其迷因,而丝毫不论这对于其人类宿主的成本或利益。

这个词是在 1976 年,由理查·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所创造。
迷因是承载文化思想、符号或实践的一个包含甚广的单位,可以通过包括但不限于宗教、谣言、演讲、手势、新闻、知识、观念、习惯、习俗甚至口号、谚语、用语、写作、用字、网络爆红事物等仪式或其他具有模仿主题的可模仿现象从一个头脑传递到另一个头脑,近似于学习。

在社会科学领域中,博弈理论也常有类似的论点。博弈理论告诉我们,在有多位参与者的时候,某些概念和行为模式可能对“所有”参与者都有害,但就是有办法继续存活下去。

军备竞赛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

第四部分 科学革命
第十四章 发现自己的无知
1、不知为不知
科学革命并不是“知识的革命”,而是“无知的革命”。

举例来说,穆罕默德宗教生涯的第一步,就是谴责他的阿拉伯同胞,说他们对于真正神圣的真理一无所知。穆罕默德很快就宣称只有自己知道全部的真相,而信众也开始称呼他为“先知的封印”( The Seal of the Prophets ,意为所有先知到此为终结)。于是,所有的启示当然也就是到了穆罕默德为止,再也没什么重要的了。而现代科学是一套独特的知识体系,独特之处也就在于公开承认这“整套体系”都对一些“最重要的问题”一无所知。

2、科学教条
早期的知识体系常常是用“故事”构成理论,而现代科学用的则是“数学”。

3、科学解决不了贫困
社会上有两种贫穷:

( 1 )社会性的贫穷,指的是某些人掌握了机会,却不愿意释出给他人;

( 2 )生物性的贫穷,指的是因为缺乏食物和住所,而使人的生存受到威胁。或许社会性的贫穷永远都会存在、无法根除,但在全球许多国家中,生物性的贫穷都已经成了过去式。

4、军事与科学
在 19 世纪前,军事上的主要变革都在于组织而不是科技。

但事实上,科学和科技是在最近才开始紧密相连。

5、科学靠什么发展
然而,真正控制科学发展进度表的,也很少是科学家。

科学研究之所以能得到经费,多半是因为有人认为这些研究有助于达到某些政治、经济或宗教的目的。

总之,科学研究一定得和某些宗教或意识形态联手,才有蓬勃发展的可能。意识形态能够让研究所耗的成本合理化。而代价就是意识形态能够影响科学的进程表,并且决定如何使用研究成果。

第十五章 科学与帝国的联姻
1、大航海时代
(1)好处
远征队于 1768 年离开英国, 1769 年在塔希提观察到金星凌日,接着前往考察一些太平洋岛屿,抵达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最后在 1771 年回到英国。这趟远征带回了数量惊人的天文学、地理学、气象学、植物学、动物学和人类学资料,成了以后许多学科得以发展的重要基础,并引发欧洲人对南太平洋的诸多想象,也启发后世的博物学家和天文学家。

18 、 19 世纪,几乎每一趟从欧洲出发的军事远征队都必定有科学家同行,科学家的目的不在打仗,而是科学研究。例如拿破仑 1798 年进攻埃及的时候,就带了 165 位学者。小猎犬号的船长自己也是业余科学家,他决定顺便再带上一位地质学家,研究一路上可能碰到的地质构造。然而,好几位专业地质学家都拒绝了他的邀约,最后是由一位年仅 22 岁的剑桥毕业生接受了邀约,他就是达尔文。达尔文曾经差点儿就成了英国圣公会的牧师,但他对地质学和自然科学的兴趣远比对《圣经》来得浓厚,于是他抓住了这个机会,开创了后世无人不知的这段历史。

(2)坏处
有了坏血病的疗法之后,英国便能派出海军前往地球最远的另一端,对全球各大洋的控制力也随之大增。对于许多库克“发现”的岛屿,他都声称从此归英国所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澳大利亚。库克这场远征奠定了英国占领西南太平洋的基础,征服了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和新西兰,让数百万的欧洲人殖民到新的土地;但也造成许多本土文化灭绝,原住民几近灭种。

就在科尔特斯踏上韦拉克鲁斯海滩的一世纪间,美洲原住民人口锐减九成,主因是这些入侵者带来的疾病。

科尔特斯登陆墨西哥的 10 年后,皮萨罗抵达印加帝国的海岸。他的人手甚至比科尔特斯还少,总数只有 168 个人!然而,有了先前入侵的知识和经验,皮萨罗胜券在握。相对而言,印加帝国对阿兹特克人的命运依旧一无所知。皮萨罗完全抄袭了科尔特斯那一套。他先声称自己是西班牙国王派来的和平使者,请求谒见印加国王阿塔瓦尔帕( Atahualpa),接着国王便遭到绑架。接着,皮萨罗同样靠着与当地部落结盟,先瘫痪再征服了整个帝国。如果印加帝国的属民知道墨西哥那边人民的下场,想必不会如此轻信这些侵略者。然而,他们就是不知道。

2、为什么欧洲超越了亚洲
。就算是前现代唯一上得了台面的古罗马帝国,财富也多半是来自北非、巴尔干和中东的行省。当时古罗马帝国的各个西欧行省还只是一片荒凉的大西部,除了矿产和奴隶之外并没有什么重要性。至于北欧更是偏远荒凉又野蛮,毫无征服的价值。

欧洲人之所以能成功征服美洲、在海上称王,主因是亚洲帝国对这些地方兴趣不大。地中海的奥斯曼帝国、波斯的波斯帝国、印度的莫卧儿帝国,以及中国的明、清,在现代早期也是蓬勃发展,领土显著增长,人口及经济发展幅度前所未见。在 1775 年,亚洲占了全球经济总额八成的比重。光是印度和中国,就占了全球生产量的 2/3 。相较之下,欧洲就像个经济侏儒。

中国和波斯其实并不缺乏制作蒸汽机的科技(当时要照抄或是购买都完全不成问题),他们缺少的是西方的价值观、故事、司法系统和社会政治结构,这些在西方花了数个世纪才形成及成熟,就算想要照抄,也无法在一夕之间内化。之所以法国和美国能够很快跟上英国的脚步,是因为他们本来就和英国共享一套最重要的故事和社会结构。而中国和波斯总是追赶不及,则是因为整个关于社会的想法和组织就是不同。

3、科学并不是欧洲的专利
在现代早期,中国、印度、穆斯林、美国原住民、波利尼西亚人都还是对科学革命贡献良多。像是穆斯林经济学者的观点影响了亚当 · 斯密和马克思,美国原住民有些独步全球的医疗方式后来也进入了英国的医疗研究,波利尼西亚人提供的数据更是彻底改变了西方人类学。

4、种族主义 与 文化主义
会不会真这么巧,伟大的印度、波斯、希腊和罗马文明都是雅利安人所创?接下来,英、法、德各国学者开始把对雅利安人的语言学理论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结合,认为所谓的 “雅利安人”(现称印欧人) 不只是语言族群,而是某种生物族群,也就是一个种族。而且,这可不是什么随随便便的种族,而是一个上等种族,他们身材高大、金发碧眼、工作勤奋而且极度理性,他们就这样从北方的迷雾中走出来,奠定了全世界文化的基础。但遗憾的是,入侵印度和波斯的雅利安人开始与当地原住民通婚,于是不再有白晳的肤色与金发,也失去了理性和勤奋。于是,印度和波斯的文明每况愈下。但在欧洲可就不同了,雅利安人还是维持着纯洁无污染的种族特性。正因如此,欧洲人必须要征服世界,而且他们最适合做世界的统治者;不过可得小心,别遭到其他劣等种族混血污染。

那你印欧人为什么还要信跟犹太人有渊源的的基督教呢?
过去种族主义在帝国思想中所占的位置,现在都由“文化主义”( culturism )所取代

要比较判断不同人群的优劣,几乎讲的总是历史上的文化差异,而不再是种族上的生物差异。我们不再说“这就存在于他们的血液里”,而是说“这就存在于他们的文化里”。

然而,现在的生物学家已经可以指出现有人类族群之间的生物差异小到可以忽略,从而轻松推翻种族主义,但对于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来说,要推翻文化主义却没那么简单。

第十六章 资本主义教条
1、商业
(1)本质
银行每次真正持有 1 元的时候,就能够放款 10 元;换句话说,也代表我们银行户头上看到的那些金钱,有超过九成其实只是数字,而没有实体的硬币或钞票。举例来说,如果今天汇丰银行的所有储户都忽然要求结清账户、提领现金,汇丰银行就会立刻倒闭(除非政府介入拯救)

这听起来就像是个巨大的庞氏骗局,不是吗?但如果你觉得这就是骗局一场,那么可以说整个现代经济就只是一场骗局。这事实上并不是件诈骗案,而是另一次人类想象力的惊人发挥。真正让银行(以及整个经济)得以存活甚至大发利市的,其实是我们对未来的信任。 “信任 ”就是世上绝大多数金钱的唯一后盾。

(2)误解
商业看起来就像一场零和游戏。

正因如此,许多文化都认为赚大钱是种罪恶。耶稣就说:“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神的国还容易呢!”(《马太福音》, 19:24)。如果整个饼就是这么大,而我又拿了一大块,一定就是对其他人不公平。于是,富人一定得把他们多赚的财富拿出一些,捐给慈善机构作为赎罪。

(3)会变大的饼
由于相信全球经济这块大饼可以不断变大,最后终于产生了一场革命。1776 年,苏格兰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出版了《国富论》。

观点:

人类全体财富的基础,就在于希望增加个人利润的自私心理。

“利己”就是“利他”。

然而,这一切的立论基础必须取决于富人是不是用这些利润来新建工厂、雇用新员工,而不是将利润浪费在无生产力的活动上。所以,亚当 ·斯密不断强调的是 “利润增加时,地主或织工就会雇用更多助手 ”,而不是说 “利润增加时,守财奴就把钱全部藏得死死的,只有算钱的时候才拿出来”。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一大重点,就在于出现了一种新的道德标准:应该把利润拿出来,继续投资生产。这样一来,才能带来更多的利润再重新投入生产,再带来更多的利润,如此不断循环。

2、资本主义
如果不谈科学,就会觉得资本主义能够发展真是莫名其妙。资本主义认为经济可以无穷无尽地发展下去,但这和我们日常生活观察到的宇宙现象完全背道而驰。像是对于狼群来说,如果它们觉得作为猎物的羊群会无限制扩大,岂不是荒谬至极?然而,人类的经济在整个现代时期就是这样不可思议地持续指数成长。唯一的原因,就在于科学家总是能每隔几年就取得另一项发现,提出另一项发明,像是美洲大陆、内燃机引擎,或是运用基因工程的羊。印钞票的是银行和政府,但最后埋单的是科学家。

(1)资本跟财富的区别
“生产的利润,必须再投资于提高产量。”资本主义之名正是由此而来。所谓的“资本主义”( Capitalism ),认为“资本”( capital )与“财富”( wealth )有所不同。资本指的是投入生产的各种金钱、物品和资源。而财富指的则是那些埋在地下或是浪费在非生产性活动的金钱、物品和资源。例如,如果有位法老王,把所有的资源拿来盖了一座不具生产力的金字塔,他并不是资本主义者。某个海盗劫掠了一条西班牙运宝船,把一整箱闪闪发光的金币埋到加勒比海的某座小岛上,他也不是个资本主义者。但如果是某个辛勤工作的工厂工人,把收入的一部分拿去投资股票,他就算是个资本主义者。

(2)稀缺
在 19 世纪 60 年代,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还会用铝质餐具来宴请最尊贵的客人,至于那些二等的客人,就只能用黄金的刀叉来凑合凑合。

(3)资本主义伦理
中世纪贵族所信奉的伦理就是要为人慷慨、奢华消费,把所有收入用来举办各种比赛和宴会、发动战争、投入慈善,以及兴建宫殿和教堂。很少有贵族会将利润投资于提升庄园的产量、寻找更佳的小麦物种,或是寻找新的市场。

资本主义的影响范围逐渐超越了单纯的经济领域,现在它还成了一套伦理,告诉我们该有怎样的行为,该如何教育孩子,甚至该如何思考问题。

如果你找来一个资本主义者,问他该如何为津巴布韦或阿富汗这些地方带来正义和政治自由,他很可能就会滔滔不绝地告诉你,想要有稳定的民主制度,就必须要有蓬勃的经济、健全的中产阶级,所以重点就是该让当地人有自由企业、勤俭节约、自立自强这些价值概念。

(4)资本主义与国家
讲到国家如何为资本家服务,最恶名昭彰的例子就是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

在 19 世纪末,中国鸦片成瘾者约有 4000 万,足足占了全国人口 1/10 。
正因如此,今天在判断某个国家的信用评级时,经济体系是否健全远比天然资源的多寡更为重要。信用评级代表的是国家清偿债务的可能性。除了纯粹的经济数据外,也会考虑政治、社会甚至文化因素。就算是拥有丰富石油蕴藏量的产油国,如果政府专制、司法腐败,信用评级通常也不高。这么一来,因为难以取得必要资金开发石油资源,很可能这个国家就只能这样坐在金矿上穷困度日。与此相对的是,如果某个国家虽然缺少自然资源,却有自由的政府、和平的环境,以及公正的司法系统,它就可能得到较高的信用评级。这样一来,就能以低廉的代价取得相当的资金,撑起良好的教育体系、发展出蓬勃的全新高科技产业。

(5)资本主义的地狱
中世纪结束的时候,基督教欧洲几乎完全没有奴隶制度的现象。

奴隶贸易这场灾难的罪魁祸首并不是暴君或是种族主义者,而是不受限制的市场力量。

其中甘蔗种植尤为重要。在中世纪,糖在欧洲是难得的奢侈品,必须由中东进口,而且价钱令人咋舌。

然而,不论种植甘蔗还是提炼蔗糖,都是劳力密集的工作。不仅工时长、热带阳光猛烈,蔗园环境更是疟疾肆虐,因此愿意在蔗园工作的人寥寥无几。如果使用约聘劳工,成本就会变得太过昂贵,无法迎合大众消费需求。这些甘蔗园的欧洲主人一方面对市场力量十分敏感,一方面又贪求利润和经济成长,因此就把脑筋动到了奴隶上。

(6)解决之道
唯一另一个足以和资本主义相抗衡的,就只有共产主义。

3、信贷
(1)投资与信贷
于是,由穿着西装、戴着帽子的银行家和商人所建立的帝国,就这样打败了由穿金戴银、配备闪亮盔甲的国王和贵族建立的帝国。这些商业型的帝国,取得资金进行征服的效率就是高出一截。毕竟,没人喜欢缴税,但人人都乐于投资。

信贷资助新发现,新发现带来殖民地,殖民地带来利润,利润建立起信任,信任转化为更多的信贷。

(2)股份有限公司
① 原理

于是,为了增加可能投资者的人数,并减少每个人承担的风险,探险家就开始找上股份有限公司。这么一来,不再需要有某个投资人把自己所有的钱都押在某一条船上,而是由公司从许多投资人手中集资投资,每个人只需要负担自己资金的那一小块风险。

② 例子

1、

荷兰人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信贷。

荷兰到底是如何赢得了金融体系的信任?首先,他们坚持准时、全额还款,让贷款人借款给他们的风险降低。其次,荷兰司法独立,而且保护个人权利特别是私有财产权。相较之下,独裁国家不愿保障个人和其财产,于是资本也就一点一滴离开,流向那些愿意遵守法制、保护私有财产的国家。

最名的荷兰股份制公司就是荷兰东印度公司。

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洋威风八面的时候,荷兰的西印度公司( WIC)也在大西洋大展身手。为了掌控哈德孙河这个重要商业通道,西印度公司在河口的一座小岛上开拓了一个殖民地,名为 “新阿姆斯特丹 ”( Amsterdam)。这个殖民地不断遭受美国原住民威胁,英国人也多次入侵,最后在 1664 年落入英国手中。英国人将这个城市改名 “纽约 ”( York,即 “新约克 ”,约克为英国郡名)。当时西印度公司曾在殖民地筑起一道墙,用来抵御英国人和美国原住民,这道墙的位置现在成了世界上最著名的街道:华尔街( Street,直译为 “墙街 ”)。

2、

英国东印度公司更为有名。

至于打下印度次大陆的,同样也不是英国官方,而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佣兵。这家公司的成就甚至比荷兰东印度公司更加辉煌。公司总部位于伦敦的利德贺街( Street),而在近一世纪的时间里,这家公司就是从这里统治着一整个儿强大的印度帝国,掌握着多达 35 万士兵的庞大军力,就连英国王室也只能自叹弗如。一直要到 1858 年,英国王室才将印度及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军队收编国有。

第十七章 工业的巨轮
很多人称呼这是 “自然的毁灭 ”。然而,这其实并不能算是 “毁灭 ”,而只是 “改变 ”。自然是无法 “毁灭 ”的。

1、早期
因为所有能量转换只能靠人类和动物的身体,当时几乎所有人类活动靠的就是肌肉的力量。

2、新能源
工业革命的核心,其实就是能源转换的革命。

(焦耳是能量单位,在地心引力下将一颗小苹果抬升一米,所需的能量就是一焦耳)

3、新农业
然而,工业革命最重要的一点,其实在于它就是第二次的农业革命。过去两百年间,工业化生产成了农业的支柱。

机械化不只是机器的事,连植物和动物也同样遭到机械化。

例如现在的美国,只有 2% 的人口以农业为生, 但仅仅就是这 2% ,不仅养活了整个美国的人口,还有剩余粮食可以出口到世界各地。

4、消费主义
有史以来,人类的生活多半颇为困窘,因此 “节俭 ”就成了过去所高喊的口号。如果是正直的人,就该避免奢侈。

然而,消费主义的美德就是消费更多的产品和服务,鼓励所有人应该善待自己、宠爱自己。“放纵对你有益,而节俭是自我压抑。”

资本主义和消费主义的伦理可以说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将这两种秩序合而为一。有钱人的最高指导原则是——“投资!”而我们这些其他人的最高指导原则则是——“购买!

第十八章 一场永远的革命
1、家庭和社群的崩溃
家庭和地方社群崩溃,改由国家和市场取代。

在工业革命之前,多数人的日常生活都逃不脱三大传统框架:核心家庭、大家庭,以及当地的密切社群。

在浪漫主义的文学作品里,常常讲得似乎人都在辛苦对抗着国家和市场。但事实却刚好完完全全相反。国家和市场简直可说是个人的衣食父母,个人能够生存都得感谢它们才是。

经过数百万年的演化,人类的生活和思考方式都预设自己属于社群。但仅仅过了两个世纪,我们就成了互相疏远的个人。这可以说是文化力量的最佳证明。

到了现代,核心家庭并未完全消失,虽然被政府和市场取代了大部分的经济和政治作用,但还是留下了一些重要的情感功能。

暴力发生率下降,主要是因为国家制度的制定。纵观历史,大多数的暴力事件是出于家庭之间或社群之间的仇恨。

市场在人类恋爱和婚姻方面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2、想象的社群
市场和国家要增强这些情感面,靠的就是塑造 “想象的社群 ”( communities,另译 “想象的共同体 ”)

例如在古代中国,数千万人都认为全国就是一家人,而皇帝就是父亲。

现代所兴起的两大想象社群,就是“民族”和“消费大众”。所谓民族,是国家的想象社群。而所谓消费大众,则是市场的想象社群。(例如麦当娜的粉丝就能够构成一个消费者社群。)

3、世界更加和平
自 1945 年以来,没有任何一个经联合国承认的独立国家遭到征服而灭国。

其次,正因为战争的成本飙升,也就代表其利润下降。

但到了现代的资本主义经济,外贸和投资变得至关重要,和平可以说也开始有了特殊的红利。

第十九章 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1、快乐并不持久
目前有一项耐人寻味的结论:金钱确实会带来快乐,但是有一定限度,超过限度之后的效果就不那么明显。

另一项有趣的发现是疾病会短期降低人的幸福感,但除非病情不断恶化,或是症状带有持续、让人无力的疼痛,否则疾病并不会造成长期的不快。

快乐并不在于任何像是财富、健康甚至社群之类的客观条件,而在于客观条件和主观期望之间是否相符。

如果说快乐要由期望来决定,那么我们社会的两大支柱(大众媒体和广告业)很有可能正在不知不觉地让全球越来越不开心。
2、如何变的快乐
那些家庭关系紧密良好、社群互相扶持帮助的人,明显比较快乐。

(1)快乐与生理
人类演化的结果,就是不会太快乐,也不会太痛苦。我们会短暂感受到快感,但不会永远持续。迟早快感会消退,让我们再次感受到痛苦。

快乐的关键就在于生化系统,因此我们就不用再浪费时间处理政治和社会改革、叛乱和意识形态,而是开始全力研究唯一能真正让我们快乐的方法:操纵人类的生化机制。

(2)快乐与意义
养小孩可说是非常不愉快的事。很多时候,养小孩就是要换尿布、洗碗、处理他们的哭闹和脾气,这些都算是没人想做的苦差事。然而,大多数家长都说孩子是他们快乐的主要来源。难道这些人都是脑子有问题吗?

快乐不只是“愉快的时刻多于痛苦的时刻”这么简单。相反,快乐要看的是某人生命的整体;生命整体有意义、有价值,就能得到快乐。快乐还有重要的认知和道德成分。

中世纪的人肯定看来相当悲惨。然而,如果他们相信死后可以得到永恒的祝福,很有可能就会认为生活真是充满了价值和意义;相对而言,现代世俗子民如果不信这一套,就觉得人到最后就只有死亡,迟早会被遗忘,没了任何意义。如果用主观幸福感问卷问道“你对生活整体是否满意”,中世纪的人很可能得分会相当高。

这么说来,所谓的快乐,很可能只是让个人对意义的错觉和现行的集体错觉达成同步而已。

(3)小结
如果快乐是在于感受快感,想要更快乐,就得操纵我们的生化系统。如果快乐是在于觉得生命有意义,想要更快乐,就得要骗自己骗得更彻底。

(4)快乐与放下
最近有越来越多科学团体开始研究佛教哲学和冥想。佛教认为,快乐既不是主观感受到愉悦,也不是主观觉得生命有意义,反而是在于放下追求主观感受这件事。

人想要离苦得乐,就必须了解自己所有的主观感受都只是一瞬间的波动,而且别再追求某种感受。

第二十章 智人末日
1、生物工程
指的是人类刻意在生物层次进行的干预行为(例如植入基因),目的在于改变生物体的外形、能力、需求或欲望,以实现某些预设的文化概念(例如爱德华多 ·卡茨心中的那种艺术)。

2、仿生工程
现在再来谈第二种可能改变生命法则的新科技:仿生工程。仿生工程结合有机和无机组织,创造出 “生化人 ”( cyborg)。

例如为人类装上生化手就是一例。目前的生化手臂还远远不及真正的有机手臂,但它们的发展潜力无穷。

3、无机生命工程
第三种改变生命法则的方式,则是创造出完全无机的生命。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能够自行独立演化的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病毒。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乡土中国》读后感2200字
  • 下一篇:戴维斯王朝读书笔记
  • 相关推荐